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人十谈     
做人是一门学问。做人是一生的事。生活中常有人喟叹做人难,难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遇明主、不遇伯乐。难在不被人理解,反被人误解,好心当作驴肝肺,热面遇到冷屁股。若是一个人做了官,更感叹做官难。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既要让上级认可,又要让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2.
舒远招 《求索》2010,(1):85-88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存在指人们的社会存在,即人们在社会关系之中展开的现实生活过程。该过程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因此,物质生产活动被理解为人们的存在,物质生产方式被理解为人们的存在方式。在这样一种社会存在即能动的活动过程中,内在地包含了意识要素。在国内哲学界,人们总是把马克思所说的“人们的社会存在”,误解为“社会的存在”,即把“社会”而不是“人”当作了社会存在的真正“主体”,人们还总把人们的社会存在,归结为“物质生活条件”,试图把它物质化、客观化,并取消其中所包含的意识因素。对马克思社会存在概念的误解,表明人们并未准确把握马克思的“存在即生活”的哲学洞见,因而未能把人们的社会存在当作一个真正的总体概念来看待。在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时,海德格尔对存在与存在者所作的区分具有重大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3.
礼仪知识     
《今日浙江》2007,(3):59-59
智者说一个人要愉快,就要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问你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4.
博学新知     
《今日浙江》2007,(3):59-61
考选领导干部面试试题 智者说一个人要愉快,就要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问你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提出之前,先提出了实践标准,进而又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一般来说,“三个有利于”标准多是针对生产力标准的局限、产生的误解和当时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文革”以后,思想领域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一些人把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来框衡现实,搞“两个凡是”,以此来禁锢人们的头脑。针对这种状况,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只是片面地强调客体尺度,忽视了人的主体尺度。“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认识的主体能动性。与此相反,唯心主义片面地强调了人的主体尺度,忽视了客体尺度,只是以精神外化的形式考察事物,考察人与事物、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因而不能科学地说  相似文献   

7.
从中西"封建"概念的差异看对"封建"的误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封建”概念的混乱在中国造成了对“封建”的误解和滥用。为清除这种混乱,不少学者致力于区分“封建”一词的古义和今义,即西周“封建”与现代人理解的“封建”之不同;但是较少辨析中古“封建”之中义与西义。只有从中西中古历史的具体内容出发,分析中西“封建”概念的诸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才能够克服对于“封建”的误解和滥用。  相似文献   

8.
《创造》1995,(5)
应当科学地理解“改革是动力”时下改革是动力的说法欠科学欠准确,极易在实践中导致各种误解。误解之一:“改革是动力易使人误认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量,把社会发展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改革”上面,从而对改革的结果产生过高的期望值;误解之二:“改革是动力...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理解教育视域下,民族高校学业弱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遭受了对多元文化差异的误解而处于不利学业发展处境,这些误解主要来自于学校文化与学生文化间的文化距离、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偏见以及学生自身文化认同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理性和人的神性。他既认识到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又揭示出宗教的属人本质,不仅对于反封建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和价值内核。其消极的一面在于从直观性方面去理解自然,把自然当作感性或感性对象,没有把自然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产物,以致不能区分自然和社会,只是把人看成是抽象的自然存在的类存在物,没有揭示人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11.
陈文珍 《求索》2012,(5):146-148
在本体论上,马克思不仅继承了费尔巴哈把感性的人和感性的自然当作两个独立存在的本体的自然主义思想,而且继承了费尔巴哈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的人本主义思想。但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停留于感性直观或只从感觉出发来理解感性的人和自然,而是立足于从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以及人自身,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局限性,从而创立了一种立足于实践的新本体论。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关于什么是正义,"一个人有一个人理解"[1],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曾直接阐述过什么是正义,但曾在著作中批判过资产阶级关于正义的理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寻求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但是存在两种误解。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才能实现实质正义,可见,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以人为本"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3.
视域融合     
金城布衣 《人大研究》2006,(5):F0002-F0002
在经由迦达默尔所实现的解释学的“本体论的转折”之前,旧解释学已经认识到,理解者和文本之间的历史时间间距使理解者自身的主观成见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对文本的理解之中。但旧解释学把这种情况看作是必须在理解和解释过程中加以消除的因素,克服历史距离、消除误解和偏见被看成是解释学的任务和目的。于是,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定义为避免误解的艺术然而,  相似文献   

14.
处于不同地域和历史时代背景之下的马基雅维里和荀子都把对人性的认识当作其政治理论探索的起点,并最终以人性恶论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整套政治思想体系。探析这其中的类似与区别,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把握马基雅维里和荀子的政治思想、透视东西方文化蕴含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5.
潘卫红 《岭南学刊》2008,4(1):75-78
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是两种不同的"矛盾之说,"但二者对矛盾范畴的基本理解是一致的,即矛盾双方的对立是一种抽象的对立。随着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法的引入,由于受到传统形象思维的影响,人们把辩证矛盾理解为一种类似矛与盾的一对一的具体的对立统一,这是对辩证矛盾范畴的一种误解。要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法,需要首先消除这种误解。  相似文献   

16.
张弘 《小康》2008,(12):78-80
师生之间,应该以道义相结合,以学问相切磋。现在,国内都在高唱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这里有一个误解,人们往往把通识理解为博学。其实不是。通识是教你能够贯通知识。让知识打进你的心灵,培育出具有知识,也具有反省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正式发表,引起了对马克思哲学的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解释。但是这些理解与解释在实际领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方面离它奠定的东西太远了,在人之现实存在的丧失理由的状态中逗留得太久了。将人类的无价值的生存状况转化为生存的更高价值,此乃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参照的"这个马克思"哲学当然的使命。人从丧失理由的生存状态中折返,显然已经呈现在那种将哲学上的存在物(事物、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而开辟了存在论新天地之中。  相似文献   

18.
人,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财富。有的人把金钱当作财富,有的人把友谊当作财富,有的人把知识当作财富,有的人则把思想当作财富,而我,则把生活中的浪花集合起来,当作我人生的财富。生活中的浪花,有的令人亢奋欣慰,有的叫人黯然伤感;有的令你轻松愉快,有的叫你沉重难负;有的使人肝肠寸断,  相似文献   

19.
"同情的理解"为我们研究古人和古文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与基础.由于对"同情"的不恰当的理解,导致许多误解与曲解;要想真正地走近古人、走向古文,还必须设身处地,与古人情同、感同与理同,实现有效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20.
安智锋 《传承》2011,(26):34-35
从前的一切哲学的主要缺点是:将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割裂开来,总是站在一方谈论另一方,甚至离开一方谈论另一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强调把它们当作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但还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它们辩证地形而上学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