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构建和谐社会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明确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还提出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安徽”,形成全省人民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 社会,既是安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 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省广大干部群 众的共同愿望。组织部门在促进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负有重大职责,我 们要更加自觉地从构建和谐社会这样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联系福建实际,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福建成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相似文献   

4.
《理论研究》2006,(3):29-31
构建“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执政党提高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新概念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社会更加和谐”,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要求全党“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提出这样一个新概念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它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长洲 《新长征》2008,(3):20-2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由此可见,利益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邱林生 《求实》2006,(Z2):2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执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和推进了建设美好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和推进了建设美好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偕社会”这个新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四位一体”的目标实质,建设一个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使校园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培育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1.
<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和崇高理想,相互尊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帮扶站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  相似文献   

14.
《支部生活》2005,(2):9-12
问:《决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答: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中全会《决定》据此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政治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是一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类社会比较理想的社会状态.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应以尊重社会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矛盾性为前提,激发并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以建立政治稳定、公平公正、人际关系和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为旨归.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完善和发展基础之上。在所有制问题上,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人们社会关系问题上,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分配问题上,通过法治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的变迁,构建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战略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知识分子是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和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初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 ,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体现了中华民族孜孜以求建设美好社会 ,实现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 ,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一次研讨班讲话中进行了阐述。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人民都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建共享、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实现“社会更加和谐”。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胡锦涛同志年初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大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团结。构建和谐社会要做许多方面的努力,当前尤其需要认真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