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释义     
什么是我们要实现的法治即法治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是法治建设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理论界将"法治"等同于"依法治国"或"依法行政"给法治建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法治不仅仅是"依法治国"或"依法行政",还包括"市民社会自治","市民社会自治"是现代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这个大难题,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加快推进农村"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战略的实施,是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3.
坚持"三个创新"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在实现"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各有特殊的功能.同时,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共同对"三个代表"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断进行"三个创新",是"三个代表"的灵魂,也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媒体审判"、"舆论审判"检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的"法官".任何法官都只能对纷争本身做出裁判,而司法是否公正,理应接受民众的评判--"媒体审判"、"舆论审判".法官判案是以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以媒体报道的"事实"为依据,以"舆论"为准绳."媒体审判"、"舆论审判"误导司法之说无从谈起.控制"媒体审判"、"舆论审判"的想法是危险的,实践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故事"与"话语"关系的两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叙事学家提出"故事"与"话语"的区分,主张故事独立于话语.解构主义叙事学家反对"故事"与"话语"的区分,主张话语力量创造故事.结构主义叙事学是在存在物的意义上使用"故事"与"话语",而解构主义叙事学是在存在的意义上来使用"故事"与"话语".这是"故事"与"话语"关系的两个层面,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6.
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搞好新时期、新阶段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新闻媒体,只有贯彻"三贴近",落实"三贴近",才能真正搞好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求解"三农"难题应以"两个趋向"为指导,从四方面下功夫一是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促进农业发展的支持机制.二是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完善政府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机制.三是完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建立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机制.四是消除体制性障碍,形成农民工市民化的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话"文化是"电子场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行为方式上的主动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中区倾向"的行为模式,"大话"文化只能以青年文化的面目出现.对于"大话"文化现象,不能轻易地以价值判断对其进行盖棺定论,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电子场景"下行为模式转变的一个信号而已.  相似文献   

9.
"支部是面旗,党员是盏灯".读了一些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党员的先进事迹,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旗"红"灯"亮.能成为"旗"的支部,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发挥战斗保垒作用;能成为"灯"的党员,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发挥"两个先锋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要求为"法律真实",从而实现了从"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的演进.但是,"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绝不是对"客观真实"全然否定,"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客观真实"是民事诉讼证明活动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法律真实"是实现"客观真实",从而实现法律的程序正义乃至实体正义的手段.而要通过以"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去实现"客观真实",则要求证据采信制度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即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和现代自由心证原则.  相似文献   

11.
张西立 《理论前沿》2003,2(6):43-45
简单地认定或否认"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理解视阈--"对象"和"问题"的不同.就"对象"而言,可以说"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但若就"问题"来讲,则只有"物质"的或"客观实在"占据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的"核心与关键"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它体现了我们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理解这一"核心与关键",在理论上要搞清"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涵义,在政策上要以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准绳,在决策上要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在实践中要以为人民做实事为出发点.践行这一"核心与关键"必须正确处理好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必须先要有一支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古人"治国先治吏"这一深邃的道理和进步因素同样适用于今天,同样可以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服务.一、从严治"吏"势在必行."治国先治吏",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的共识;抓住了"吏治",就抓住了理政治国的纲.二、"治吏"必须从要害问题入手o"治吏"的核心问题是治权;"治吏"的首要问题是治思想.三、"治吏"必须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从严"治吏",思想是前提;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荀子>出现之前,儒家典籍中无"教化"一词,"教"与"化"连用,在儒家典籍中首次出现在<荀子>中."教化"作为一个双音词,既有"教"的涵义,又有"化"的涵义.可是现在流行的许多辞典中,把"教化"之"化"解释为"感化",此解不合于荀子的原意.荀子所讲的"化"是指人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他原有的思想道德面貌就逐渐会被环境所改变,"化"是环境对人的道德思想所产生影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人是感觉不到的.荀子提出的既"教"又"化"思想,是对先秦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完善.他纠正了只重视"教诲"而忽视"教化"的倾向.理解荀子的这一思想,对于改进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三个代表" 加强党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建设是毛泽东开创的一件"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继续进行这个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代表"是党的建设的思想武器.实践"三个代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羞恶之心"是对于自身不善的羞耻心和憎恶感.作为"义之端"激发主体的自觉,直接促成主体改过迁善、发愤上进的行为,在道德实践中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是"七一"讲话的精髓和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与发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组织保证.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关键.其中,选拔德才兼备的基层领导干部是提高干部素质的组织保证,经常性的党性教育是提高干部政治素质的必修课,强化培训是提高干部业务素质的长期任务,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措施,实践锻炼是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征,对于加深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伟大意义,对于加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一球两制"的格局下,必须坚持"必然代替"和"必须利用"的对立统一."必然代替"作为一个革命性的命题,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利用"作为一个实践性的结论,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但是,"必须利用"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一定要结合本国实际,批判地利用.其结论"必然代替"是目的,"必须利用"是手段,社会主义要最终代替资本主义,就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0.
解析"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明明 《理论前沿》2003,(21):18-22
"中国威胁论"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而出台的,主要表述方式有经济威胁论、军事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西方一些人士顽固坚持"冷战思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保持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历史传统.铁的事实和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使"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