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民国时期,许多文人不肯轻易出书,因为他们坚守一生只写一本书的学术理念,写出的每一本书都要有价值和重量。他们生怕自己的文字稍有不慎而贻误后人。民国时期,宗白华已经是著名文人了。但是,身为我国一代美学宗师的宗白华在他一生中却很少写书和出书,他的《美学散步》一书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美学文章的汇集,也是他生前出版的唯一的一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传奇恋情,在民国时期的文人中传为佳话,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  相似文献   

3.
刘文典是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庄子研究专家。1889年12月,刘文典生于安徽合肥,1906年人芜湖安徽公学学习,师从陈独秀、刘师培,深受其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1907年,年仅18岁的刘文典加入同盟会。此后,他曾两度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南陈独秀介绍到北京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4.
20%与80%     
文人有文人的样子,有些事确实不可为,做了就没有样子,挨骂难免,当紧的是自己就看不起自己了。钱不可贪:不仅文人不可贪钱,官不能贪,民也不可贪。官贪财丢了乌纱帽,本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千难万险换来极目天  相似文献   

5.
1928年,安徽大学附近的省立第一女中搞校庆,安徽大学学生与女中校长程勉发生冲突,遂引发一场学生风潮。时值蒋介石路经安庆,便召见校长刘文典训话。刘文典入室.不脱帽子,昂然坐下。又见他拿出一根香烟,擦着火柴猛抽,蒋介石就斥他为人师表,为何如此无礼。刘文典却只顾仰天喷出烟圈。蒋介石让他交出闹事的共产党员名单,并严惩肇事的学生,刘文典拒不执行,并当面顶撞说:  相似文献   

6.
正司马光、欧阳修这样的宋朝文人,除了读书、做学问之外,他们身上最重要的是有一种生活的品位。文人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权力可以不要,财富也可以不要,他们觉得生活中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想让大家看看宋朝的文人到底是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来了解什么叫作文人。宋朝社会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美学品位,其实很重要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7.
绵阳市现今所辖的涪城区、游仙区及安县、三台、梓潼、盐亭、北川、平武六县 ,以及代管的江油市和科学城 ,作为蜀文化发祥地之一 ,人文社会科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据有关史料记载 ,自东汉至民国 ,生前有学术论著行世的绵籍文人学者就达 6 0多人 ,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 ,这些绵籍文人学者的大多数 ,以及历代至民国时期曾在现今绵阳市辖区内寓居过的近 30位著名的外籍文人学者 ,其主要学术活动都不在绵阳地区。就绵阳地区而言 ,虽有悠久而深厚的人文传统 ,但直至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相似文献   

8.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海角天涯吧。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滋润,但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啊!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了倔强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各自的路     
孙郁 《前线》2006,(12)
韩小蕙有一本随笔集叫《在个性的天空下自言自语》,其中的跋语有一句话:“成功只有一种——把握自己别躺下”。我是看过许多作家的自语的,韩小蕙大约是很焦虑的那一种。当今有人写作为了玩玩,或者因自娱而泼墨。但韩小蕙这样的作家,大约是因了寂寞而写作。她在书中总是写到自己的寂寞、恍惚、无奈。因为作者知道,在单一的、呆板的环境里,是没有鲜活的存在的。自己的生活,被无趣的东西充塞得过杂、过多了。韩小蕙还在书中说到了内心的苦楚,意思是,对已有的作品,一点也不满意。但自己也只能是走下去。其实很多的文人都对自己不满。鲁迅说自己…  相似文献   

10.
“王原则”,是群众送给我的老领导的绰号。这其中有几多赞许,更有几多钦佩。他名叫王广乾,参加工作近四十年,曾在部队任飞行大队长,军分区副参谋长,1986年转业到咸阳市建委,任纪检组长十多年,说话办事很讲原则,脾气倔强,在我们系统中是有口皆碑的。我原在综...  相似文献   

11.
宋丹凤 《世纪桥》2010,(21):29-30
中国小说史上最全面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对文人戕害现象的无疑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但最早比较多涉及这方面题材的当数蒲松龄《聊斋志异》里一系列封建文人求取功名的文章。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吴敬梓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和理性的思维来批判揭露这种社会现象,而蒲松龄则带着自己的"金榜"情结和怀才不遇的不平,以鬼狐之超人异能实现自己的"白日梦"为手段来达到揭露批判目的的。本文通过对蒲松龄本人的经历及《聊斋志异》里相关文章的分析,阐述了"金榜"情结对社会文化的扭曲和对封建文人的戕害。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人的郑振铎似乎对“文人”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别敏感,先后发表了许多精辟的意见和看法。本文试就他的文人观作些分析。一、郑振铎认真地科学地考察了文人的诞生史及其地位和作用。“文人”一词最早是指具有文德的人。迄汉代之后,遂指擅长文章的人。王充《论衡·超奇》:“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什么是文人?郑振铎说:“所谓文人也者,原是人们自己就性之所近所选择的职业之一种”,“是人类社会里的一小部分的人,以其写作的技巧,被认识为专门的‘作者’或诗人或小说家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坚持,中国人有句口号式的标语,“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德国诗人里尔克也遥相呼应,“挺住意味着一切”。这些年来,我是深受其害,啥事都告诉自己要坚持,遇到挫折就警示自己要挺住,身边也不乏熟识不熟识的人加油打气,“一定要坚持住呀”……现在明白过来了,坚持什么?有什么好坚持的?挺住什么?挺到最后也不过是烈风中一根倔强的火柴,再挺就“嘎巴”一声拦腰折断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代文人画家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除绘画外,他们往往还精于书法、诗词甚至篆刻,被誉为诗书画“三绝”或诗书画印“四绝”。民国时期的贵州画家桂百铸,不但于诗词、古文、书法、绘画有很高造诣,还精于古琴、戏曲、围棋和文物鉴定,这在贵州暨中国近现代画家中均十分罕见,堪称为一代“文艺通才”。  相似文献   

15.
百年老报《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侧影,它以一张民营报纸的超然姿态,秉持民间立场,祈望以新闻舆论影响中国社会进程,并由此形成自己的办报风格,其中尤以“文人论政”最为典型。《大公报》自创办伊始,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始终主导着该报的编辑工作,这一理念不但在几任总编(主笔)中连续传承,并且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文人学者为其撰稿,遂形成以评论国内外时政为中心的文人圈。这两方面构成《大公报》办报编辑的基本格局,也是《大公报》的影响力在当年被誉为不亚于一个政党力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肖伟俐 《党建文汇》2007,(10):45-45
庐山会议后,倔强的彭德怀搬出了中南海永福堂住所,到京郊挂甲屯吴家花园离群索居,开始了读书和务农的生活。但朱德还是惦记着自己的老战友和兄弟,他不避嫌,不怕受牵连。  相似文献   

17.
彭德怀     
彭德怀,原名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乌石峰下彭家围子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念过两年私塾,即因家贫而废学。为生活所迫,随祖母讨过米,做过煤窑的童工,饱受苦难与欺凌,但从小养成了倔强、反抗、刚直的性格。1913年,湘潭大旱,发生饥荒,他带头冲进地主家,打开粮仓救济饥民,而遭官府通缉。后逃到洞庭湖当堤工,沉重的担子压得他两肩宽阔而背微驼,性格更倔强而寡言。童年这段生活,在《彭德怀自述》里有过刻骨铭心的回忆。他说:“童少年时期这段贫困生活对我是有锻炼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回忆到幼年的遭遇,鞭策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贫苦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杨阳  陈龙 《学习月刊》2011,(7):53-54
蔡元培先生说,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所以,湖南人的自我冲突总是很激烈,不怕流血。谭嗣同是维新派为变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被孙中山称作为宪法流血第一人,刘道一是同盟会为革命断颈第一人,陈天华是留日学生为正义事业蹈海自绝第一人。"半部中国近代史,皆由湘人血写就"。甚至有人说,世界上最倔强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2,(3):60-61
白彦民说“自己是个好官”,但在乡镇领导心中他是个不按规矩办事的村千部.在不少村民和媒体眼里,白彦民则是个倔强但偏执的小村长。他曾轰轰烈烈地给村里修路,欠下几十万的债务,走投无路,跪在郑州街头写血书,向路人讨借钱款以继续为村里修路,就此叫响了他这个全国最牛的“乞讨”村长。  相似文献   

20.
以史为镜     
蔡元培不拘一格用人才原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教授不拘一格,不受年龄与学历的约束.当时教授中有很多年轻人,如徐宝磺25岁,朱家骅26岁,刘文典28岁,胡适28岁,最年轻的是梁濑溟,只有24岁.而梁濑溟不仅没有大学学历,且投考北大未被录取.一些人有议论,认为连做学生都不合格的人,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