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漫画幽默     
不缺检查团 某厂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名目繁多的检查团,不胜其苦。这天,又一个大型检查团来厂。在座谈会上,检查团团长问厂长: “你们厂目前最缺什么?最不缺什么?”厂长马上回答:“一缺电,二缺钱,三缺高级技术员,就是不缺检查团!”  相似文献   

2.
颜玉华 《奋斗》2007,(2):61-61
在外地人的心目中。浙商精明绝顶、八面玲珑。还有人称他们是中国的“犹太人”,这些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评价中缺了一项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各地商入学习的宝贵内容——对浙商文化内涵的肯定,缺了对浙商文明理念的认识。浙商文明的内核是人品。浙江商人,不是过去的生意人,而是现代工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局部取向的地区人,而是全面外向的地球人;不是单纯追求财富的经济人,而是富有文化内涵、传承浙商文明的责任人。我们要向浙商学习的内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城市新贫困群体解困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引言 、 目 前 学 术 界 对 贫 困 的 定 义 是 多 种 的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个 :1、“缺 乏 说 ”, 英 国 的 汤 森 认 为 :“所 有 居 民 中 那 些 缺 乏 获 得各 种 食 物 、 参 加 社 会 活 动 和 最 起 码 的 生 活 和 社 交 条 件 的 资 源 的 个 人 、家 庭 和 群 体 就 是 所 谓 贫 困 的 ”① 。2、“能 力 说 ”,这是 在 “缺 乏 说 ”基 础 上 的 进 一 步 探 讨 ,世 界 银 行 曾 将 贫 困 界 定 为 “缺 少 达 到 最 低 生 活 水 准 的 能 力 ”②。 3、“剥 夺 说 ”或 “排斥 说 ”,这 种 定 义…  相似文献   

4.
陈克鑫 《湘潮》2008,(12):47-48
☆“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的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应该了解,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这是斯大林的名言。现代企业家的观点更一针见血: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企业家南辉存说:“企业的‘企’字如果没有上面的‘人’字就只剩下下面的‘止’了(停止的止)。”企业家鲁冠球说:“搞企业的,就是要抓‘三本’。  相似文献   

5.
企 业家是现代企业灵魂 ,是企业中最稀有的资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艾诺说 :“市场经济培育了企业家 ,企业家构制了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企业家经济。因此 ,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一、企业家的功能定位约瑟夫·A·熊彼特有精辟的论述 :所谓“创新” ,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这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 ,引用新技术 ,开辟新市场 ,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实现企业的新组织。企业家的职…  相似文献   

6.
宏玲 《党员文摘》2006,(3):18-19
安徽省双轮酒厂原厂长刘傻卿,在商界的名声曾如日中天。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先后获得过“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轻工行业重教企业家、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井“兼任”涡阳县委副书记。而就在这十年里,这个经济能人竞然不动声色地创下了建国以来安徽省的三个“最”:受贿和财产来源不明数额最大;组织要求查办最细;社会影响最为恶劣。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学普遍忽视或否认马克思对企业家理论的贡献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说 :“卡尔·马克思虽然对技术有敏锐的理解 ,他是第一个技术史学家 ,现在仍然是最优秀的技术史学家之一 ,但是 ,他却未能把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纳入他的体系或他的经济学”。我认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蕴涵着丰富的企业家思想 ,马克思用历史唯物论 ,从企业变迁过程中各种经济关系的演化中引申出企业家范畴。他把企业家定位为联合劳动和社会资本的控制者 ,全面探讨了企业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一、企业家的形成企业家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企业管理人…  相似文献   

8.
杨柏 《当代贵州》2008,(14):42-42
经“捐款门”事件的历练,万科与国内许多企业,都会去自我改善。其动力机制是:企业不能得罪市场人心。7月12日.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一次把夏季高峰会移到了爽爽的贵阳,在花溪举行了高规格的开幕式。从黑龙江亚布力、到深圳、再到贵阳,那些明星式企业家搭建的这个“特定人群”民间的话语平台,由于其作为中国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论坛.让人觉得这平台有点想像诸葛亮搭台——呼风唤雨。  相似文献   

9.
许桃芳 《学习月刊》2009,(23):41-43
企业家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国王”.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发展中国家最缺乏的是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家。综观欧美和亚洲国家家族企业和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史.影响企业家成长的最基本条件包括低门槛的市场准入和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民营企业家们足否享有低门槛的市场准人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条件呢?本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主要从民营企业视角去考察。  相似文献   

10.
针对香港导游与内地游客争执事件,我认为治理“导游导购”这一旅游界的“潜规则”,最缺的不是“钱”而是“—条红线”。  相似文献   

11.
在最近几年的香港十大富豪排名中,李嘉诚都以拥有总计超过200亿港元的资产而名列榜首。他不仅是香港首富,按美国《幸福》杂志的调查统计,他还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华人”,即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在香港知名度很高,也是各国报刊上谈论最多的华人企业家之一。美国最负盛名的《华盛顿邮报》说他是“真正的华人男子汉”,美国《时代周刊》称他为“天之骄子”,香港各大报刊的评论文章中,“风云李”、“李超人”的字样更是举目皆是。但是内地一  相似文献   

12.
2008年,许多中国一线企业家遭遇莫名的困境。最有代表性的是王石和牛根生。王石因为汶川地震时一则不经意的网友交谈,一时成为中国最倒霉的企业家,拖累万科业绩,跑输大市;牛根生因为毒牛奶事件在香港媒体面前忙中出错,让几百亿元因之随风而去;“缝纫大王”邱继宝,为了虚幻的规模和名声,忘掉了只为有需求而生产这个吉训,结果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浙江“印染大王”陶寿龙,把公司当作敛钱的工具,烧毁账本逃逸,最后还是难逃法网,可悲可叹;新一代企业家黄光裕,17岁闯荡江湖,凭借敢想、敢做、  相似文献   

13.
宣传     
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党 在全区开通了“安徽农网”,农经 同时加大查处力度,确保农民减负委、政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站定期向各村发布致富信息。同时不反弹。学教活动中,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出 通过现场会、培训班、印发材料等 农民最“怨”的是基层干部作发点和落脚点, 重点抓了群众最 多种形式,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风粗暴和办事不公开。镇党委先后缺、最愁、最怕、最怨和最盼的事情。 种田水平。 出台了《机关干…  相似文献   

14.
人大副主任“跑钱”收费基层机关单位最缺的是什么?有过基层工作经历的人都知道.最缺的是钱。为此。向上面争取项目和拨款就成了一些基层单位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些地方政府还专门下文件,对能到上面争取来项目资金、能从外面引来投资的人员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5.
杂文家许家祥先生从当今中国“最缺底线”说起,提出人和社会“都要有道德底线”之论,颇慰我心;再往下说就不爽了,他的一些论点亦不再令我信服。
  譬如,“社会最大的危机是道德危机,国家最大的灾难是道德灾难”。似这般高腔倡道德,将道德的能量推向“大”之“最”级,合适吗?  相似文献   

16.
李涛洪  施恩亚 《唯实》2002,(6):41-44
中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历来推崇“一诺千金” ,鄙视“食言而肥”。但是 ,当世界向更加文明的境界进发、中国及其企业信用日益增长之时 ,仍有不少人对信用文明有所轻视甚至忽视。在一些领域和一部分人心目中 ,诚实守信者竟成了傻瓜 ,“食言而肥”者却为一些人钦羡。如果说中国过去对信用的倡导仅仅体现为道德要求的话 ,那么 ,中国当代 ,信用则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企业家的立身之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尤其是中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后 ,信用低下必然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信用危机必然成为市场的“癌肿” ,信用缺…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因素 ,企业家不断涌现 ,也就意味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个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向现代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 ,无疑要大力培养企业家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塑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一、文化环境中国传统文化曾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 ,曾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增添过光彩 ,但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官本位”思想、“中庸”思想及“重政治轻经济”、“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重人治轻法治”等观念却给现代企业家的成长设置了种种障碍。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呼唤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呼唤着人的思想观念的现…  相似文献   

18.
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更多的企业发挥作用。对此,经济界权威人士指出,西部大开发最稀缺资源是企业家人才。因此,要运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加快发挥东部企业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实行东西部企业家人才及现代市场经济意识、知识经济、管理、资本营运等方面的互补与合作,以推进西部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西部企业经济大发展。一、“东识西移”,吸收东部企业创新思维,加快更新西部企业家经营观念加快西部企业家资源开发与建设,推进西部企业家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是加速西部企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中,最短缺的是什么?是企业家!因为企业家处在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地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充满活力的企业则是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增强共识、营造环境、完善机制,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 一 企业家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夹缝里艰难生长。从现状看,企业家及其队伍的成长和壮大的氛围和环境还亟待改善和优化。 1.优化观念和舆论氛围 中国几千年来重农抑商,“学而优则仕”  相似文献   

20.
有报道称,欧洲什么都不缺就缺孩子,以此来形容欧洲老龄化现象严重。与深陷人口老龄化困局的多数西欧国家相比,爱尔兰算是相当幸运的,因为它是“老欧洲”中最年轻的国家,就业人口充足,经济发展迅速,老龄化社会普遍存在的巨额社会保障支出负担在这里也像是天方夜谭。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人口年轻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