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晓东 《学理论》2013,(11):35-36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异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对比研究马克思早晚期的异化思想来看,马克思后期的异化思想与早期《手稿》中的相比,二者绝不是断裂或者削弱的关系而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晚年的马克思并没有抛弃他的异化思想,而是在《手稿》的基础上,又立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赋予异化思想新的内涵,从而更加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异化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2.
崔小伟 《学理论》2013,(16):71-72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的物化思想同后来苏联出版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认真研读二人的思想理论,不得不惊叹卢卡奇和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共识,也不难发现物化思想与异化思想存在着诸多不同。从三个方面相比较,以便对这一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老子和马克思从不同的哲学思想出发对异化进行了深入思考。从异化的实质看,二者关于异化的逻辑前提、发生机理和发生动因存在不同。从异化的结果看,二者分析了异化对人、自然和社会产生的不同后果。从异化的扬弃看,二者的原则和具体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子和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比较分析,丰富了马克思和老子哲学的比较研究,对推进老子哲学现代化以及马克思哲学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概括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阐述了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它为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重新审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厘清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历史影响,对于在现实中扬弃异化劳动、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顾爽 《学理论》2011,(25):46-47
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两种理论都以异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化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通过分析比较以上两种异化思想,试图从多方位的视野角度审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湫杰 《学理论》2014,(1):38-39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是从异化现象或物化现象的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并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和商品拜物教现象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但在概念内涵、产生根源和扬弃途径等方面,二者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强调实践基础上的人及其活动是本体;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着人类历史;把人作为目的和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有根本的区别,弄清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  相似文献   

8.
谭秀玲 《学理论》2012,(7):49-50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主要有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等四个方面。主要通过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概念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费异化成了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带来了较大危害。科技通过各种间接或直接方式,制造了虚假需求,刺激了消费欲望,为消费异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导致和促进了消费异化,最终在消费异化中显现了科技自身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吕悠  左唯 《学理论》2012,(29):49-50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异化理论针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加以批判与反思。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异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认清客观现实,才能积极地创造消除异化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1.
梁涛 《学理论》2010,(12):53-5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他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无所顾忌地反叛之中,可以看到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有一些共通的地方,这可以从他们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进行理解;但也有一些差异,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关注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而且关注现实的人的未来命运,后现代主义者只是把现实的人的异化状态归结为现代性文化理念。对后现代主义的反主体观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戚青丽 《学理论》2013,(19):73-7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出发,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尽管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的理论,仍具有争议性和不成熟性的缺陷,但这种理论思想却在当时的社会乃至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对前人异化理论的超越性和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性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这种争议性和不成熟性有利于打破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促进后继者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2)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并非对科技本身的批判,而是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的批判。马克思在其异化理论中批判了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劳动者造成的异化问题。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劳动者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对劳动者肉体的摧残和对精神的异化。深刻理解马克思这一思想,对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应对科技异化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4)
科技本是人改造自然的认识成果,是人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却反过来变成控制、损害人的力量,导致人与自然矛盾激化,其原因是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科技发展的畸形和异化,过度生产引发过度消费,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我们要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生态文明这一新的生产方式,注重科技的发展与生态的结合,在美的规律这一公正性的尺度下达到人与自然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7)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起源、生成和发展都立足于唯物史观,以人的社会本质为核心。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本思想,它在中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得了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成熟地贯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人本思想对于当下乃至今后我国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步伟 《学理论》2009,(25):1-2
康德思想中的价值概念不仅指称道德价值,而且也包括市场价值,即肯定了价值的理性维度与感性维度的统一。而马克思正是延续此逻辑思路,确定了价值的二重性。因此,重新审视两者对价值问题的论述不仅有助于从价值主体性的角度揭示康德思想的整体性,而且能够为探讨康德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关联找到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对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对异化的批判看,二者在关注异化的视角、异化的表现以及对待异化的态度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从对异化的消除看,二者在关于消除异化的基本原则与根本出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反思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的异化思想,他们在异化批判的视角上各有长短,在异化消除途径上各有得失,他们的异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姚顺良 《理论探讨》2007,13(6):38-41
关于"异化"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界已进行过长期和广泛的研究,但不少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对"异化"范畴和"异化"理论形成过程的全面梳理,可以更为深入地揭示马克思接受"异化"理论的具体语境,特别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身演化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以前"异化"经历了从"经济的日常观念"到"社会—价值的概念"再到"哲学的范畴—理论"三个阶段的演化。对马克思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黑格尔和布鲁诺.鲍威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和赫斯的异化理论。马克思从异化思想萌芽到自己独特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并非单纯外部语境的产物,而主要是其实践批判不断深化(宗教和哲学批判—国家和法批判—国民经济学批判)、理论上对异化根源不断追问(宗教异化—政治异化—经济即财产异化—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1)
马克思从劳动的角度论述异化理论,揭示工人同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本质及他人之间的异化关系。作为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贾格尔从性别的角度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女性异化的四个维度,认为商品拜物教和资本主义父权制是导致女性异化和遭受压迫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实践的视域科学地阐发了民生思想,认为民生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民生的实现过程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争取解放、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说,马克思对民生的关注不是停留在人道主义之上的阐释,而是诉诸于武器的批判.考察马克思在民生问题上的致思理路,挖掘其思想中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能够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