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中国精神谱系看,伟大抗疫精神的诞生,丰富了时代精神谱系,拓展了民族精神谱系,续写了党的精神谱系,再次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在中国精神谱系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党的精神的不断激励下,伟大抗疫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必将绽放出壮丽的力量之花,创造出崭新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3)
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了不平凡的历史进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指导方针。从历史的逻辑我们能较好地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新时代新思想的伟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绵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培育、继承、发展起来了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体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价值,始终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把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必然要求,对激励当代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投身民族复兴千秋伟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推进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把握好抗疫精神蕴含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元素,深入挖掘抗疫精神彰显的人民立场、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要找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结合点,把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各门思政课程的相应章节中去;要选对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法,用讲授法、案例法、专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抗疫精神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新时代需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较之以往的"新人"有着志存高远,忠于党和国家;本领过硬,勇于砥砺奋斗;内外兼修,勇担时代责任的特质。五四精神作为不朽的精神丰碑,在新时代延伸出时代新人矢志爱国奋斗、敢于创新创造、全面成长成才的价值追求,以五四精神涵养时代新人是国家、民族之所需。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发挥党团组织的组织引领功能,规范媒体行为以形成正确导向,践行社会各界合力育人的要求,夯实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任务,探索以五四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有效机制,让时代新人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支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伟业。在新时代,要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时代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贡献青春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4)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的,"硬实力"主要由经济、科技、军事等力量体现出来,"软实力"则是由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等构成;"中国梦"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显然,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是培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总之,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并深入阐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刘泳鑫 《学理论》2022,(11):6-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立足国情,赋予了爱国主义新时代的独特意义。首先,习近平同志从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激励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撑等方面高度评价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其次,习近平同志结合新时代的时代背景,丰富发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特质是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意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中国实际,结合国内国际环境而来的产物,是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最后,在实践层面,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做到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富强作为理解"建设什么样的国家"问题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范畴,具有价值导向和精神灵魂的意义。富强范畴在一定历史时期未能得以充分延展和系统论证,因此,从历史和理论逻辑的双重路向阐发富强范畴,是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了从民族国家的自强到富强为主导性的历史目标和价值取向的转型路径与历史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立足古今中西的思想资源实现着以富强为目标自觉和文化选择;有别于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和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推进着国家富强的价值诉求和政治主张的理论自觉与政治选择。因此,富强范畴是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价值,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石以及中国梦的价值导向。我们在新时代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和构筑中国梦理论,固守和发展作为历史目标、哲学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富强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全世界现代文明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宝贵思想财富和优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富强作为理解"建设什么样的国家"问题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范畴,具有价值导向和精神灵魂的意义。富强范畴在一定历史时期未能得以充分延展和系统论证,因此,从历史和理论逻辑的双重路向阐发富强范畴,是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了从民族国家的自强到富强为主导性的历史目标和价值取向的转型路径与历史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立足古今中西的思想资源实现着以富强为目标自觉和文化选择;有别于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和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推进着国家富强的价值诉求和政治主张的理论自觉与政治选择。因此,富强范畴是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价值,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石以及中国梦的价值导向。我们在新时代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和构筑中国梦理论,固守和发展作为历史目标、哲学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富强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全世界现代文明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宝贵思想财富和优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抗击"5.12"特大地震灾害的伟大实践中,所凝铸的一种崇高伟大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不仅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的教育资源,还能帮助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中国劳动人民崇尚的道德风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一大重要法宝。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拒腐防变,永葆先进和巩固执政地位必然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思想教育,努力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一种艰苦奋斗的浓厚氛围;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艰苦奋斗的长效机制;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4.
彭志敏 《民主》2013,(5):13-15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大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在中国民主促进会"十一大"召开前后,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反复强调,民进要担负历史使命,凝聚政治共识,推进"三个认同"。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机遇条件下,落实中共中央和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对民进全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  相似文献   

15.
<正>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报告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成就,谋划了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  相似文献   

16.
劳动模范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劳动英雄",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阶级品格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劳动模范、劳模运动和劳模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大拓展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研究的理论视野、学术范式、话语体系,在历史形态、政治形态、价值形态、学科形态等多个研究领域实现了理...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5)
焦裕禄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树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座精神丰碑,为艰难创业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激发出无穷的能量。焦裕禄那种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承担起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期盼。焦裕禄精神的核心本质是对党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忠实践行。正因如此,在后焦裕禄时代"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依然不断涌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弘扬焦裕禄精神,除了要精准把握焦裕禄的精神内核,还要注意抓好"知、情、意、行"这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0)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是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关于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五四运动所蕴含的"五四精神"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五四精神"助力坚定文化自信,激发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崛起提供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我们应铭记历史,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深刻体现在共产党人98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是共产党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强大动力;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在起源上直接秉承马克思主义崇尚奋斗之政治品格,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滋养,同时又在共产党自身长期奋斗历程中淬火锤炼。无数共产党人的接力奋斗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伟业,新时代共产党人唯有大力弘扬奋斗精神,才能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篇章。从内涵看,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主要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动的创造创新意识、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以及理性的乐观主义;从时代价值看,新时代共产党人弘扬奋斗精神有助于锻造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凝聚人人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有助于涵养科学的奋斗幸福观。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民族精神重建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建不仅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还要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作为指引。当代中华民族之精神,即中国国民之精神。从国民精神的角度审视民族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现代理解。民族意识必然包容鲜明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的重塑必然以现代国家发展的精神需求为指向。民族精神重建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的再生产。尊重精神生产规律是搞好民族精神重建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