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10,(1):116-117
新华社2009年11月底报道。为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同时,学校应均衡配置校内教育资源,根据规定标准招收学生,编制班级,不得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未经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设立实验班。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学生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四个方面。本文结合2006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安徽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精神,提出了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的对策建议。保障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学生的成长环境,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为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权送上新的保护伞。这就是不久前刚刚生效的《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该《条例》规定,学校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危险性活动。同时学校课程设置应  相似文献   

4.
吴宇 《公民导刊》2009,(6):55-55
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的《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针对未成年人学业负担重的问题,作出了"不得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专门规定。有专家表示,《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助于切实减轻未成年学生的课业负担。说实话,看了这些"规定",我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条例"的制订者,似乎完全没有现实感,以为他们可以像上帝那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我国于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规定了父母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应尽的义务,主要有以下几条: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第九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  相似文献   

6.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起草工作组组长杨建广前不久表示,该条例的立法将首次邀请5名未成年人参与。据悉,省人大常委会还将召集各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起草组还将深入省未管所和未成年人劳教所,分别召开未成年犯和未成年劳教人员  相似文献   

7.
<正> 日前,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十届六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第20条规定:“学校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活动”(据2003年12月4日《都市快报》)。这就意味着,组织未成年学生从事抢险救灾活动在该市将被视为违法,同时意味着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将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法律保障。这是一款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法条,是对传统的校园安全观的颠覆。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校园安全仅仅被局限在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受意外事件的伤害和不法行为的侵害上,让  相似文献   

8.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一条:“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五十二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现行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四条:“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  相似文献   

9.
《时代潮》2004,(23)
上海: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名次"  近期《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修改稿中增加了一条新规定:“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这一规定来自于几十名中小学生代表的建议,他们认为排名次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专家表示,不公布成绩排名并不妨碍学生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的成绩和排名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杨爱仙 《前沿》2010,(10):121-123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近年来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呈现出犯罪数量不断扩大,犯罪率逐年递增的趋势,不仅使青少年个人和家庭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首先从研究未成年学生犯罪特点入手,然后深入分析导致未成年学生犯罪的各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的措施和建议,努力对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据《法制日报》2017年1月6日报道,殴打、电击、药物、体罚等,在各种网戒学校"大显神通"的针对网瘾少年的戒瘾手法,将有望彻底消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7年1月6日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  相似文献   

12.
家庭关怀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当、社会有效管理机制的缺失以及个人心理的不成熟,是未成年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我们应从建立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家庭教育、促进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合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预防未成年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为和谐社会构建及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常熟市自2003至2008年共5年来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外来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呈现出案件种类多元化、犯罪人低龄化、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导致城市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犯罪人个体生理、心理因素等。当这些原因共同作用时会使犯罪动机出现异化,不能机械地预防,所以未成年罪犯的社区矫正机制与未成年人罪犯的法制教育手段的传统手段尚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未成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类犯罪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且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对宜春市公安局巡警支队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查处的171例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和案件情况的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势头,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乌鲁木齐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呈多发态势,结合对乌鲁木齐未管所和新疆女子监狱在押的未成年刑事犯进行问卷调查,从家庭、学校、社会、同伴关系、宗教及涉案情况等五个方面分析其犯罪心理成因,提出心理矫治和预防策略,从而为有效控制和降低乌鲁木齐市未成年人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江华 《求索》2005,(11):60-63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严重,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的特点。这与未成年人自身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有重大的关系。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的相关立法还存在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和预防性、过于框架化等方面的不足。我们应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立法及司法经验,针对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对未成年罪犯的保护,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疆人大》2013,(8):44-44
广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6月22日审议了《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明确提出“学校应当对未成年学生进行防范性侵犯教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隐忧和不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对其如何处罚,不仅关系到未成年犯的前途,而且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意义重大深远,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承担着对未成年犯罪诉讼工作,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公诉工作的实践,就基层检察院在公诉工作中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开展公诉工作进行思考、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文本《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其一,未成年犯罪被告人之(诉讼)权利和利益有部分属于福利型权利,因而在增加其诉讼权利的同时还需要增加司法机关权力与保障之;其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单行规定可谓未成年被告人之权利保障书。《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从文本角度看,取得巨大成就,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司法实践情况的集中体现;但是,当将该规定配置的(司法机关)权力和(未成年被告人)权利放置在法治框架下审视,我们有理由担心这些权利,特别是体现福利型社会时代的权利的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石家庄市着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来成年人成长全过程。全市已建成未成年人思想道蒋教育基地300余个,充分发挥27000余名“五老”和关心下一代协会会员作用,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建立了家长学校1858所,咨询站424个,2005年举办各类家教讲座3004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能力、水平显著提高。石家庄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城市,在全市城区80%、农村60%以上的学校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场所、教材、教师、制度、计划“五落实”,现已有185名教师获得国家颁发的心理师证书。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活动实践基地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全国帮助未成年人预防和戒除网瘾工作经验交流暨现场推进会”在石家庄召开,与会专家达成“石家庄共识”,即帮助未成年人预防和戒除网瘾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今后要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绿色上网活动,努力建设未成年人网瘾防治体系。建设中的石家庄市中华传统美蒋教育实践中心和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将会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