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20-23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山西省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防灾减灾工作在各层次、各领域实现有效推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近日,本刊记者就山西省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等方面的问题专访了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许富昌。  相似文献   

2.
巍巍太行以西,悠悠黄河东岸,坐落着"华夏文明的摇篮"三晋大地。受特殊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山西省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且种类多、地域广、灾情重。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工作在各层次、各领域实现有效推进,在健全制度机制的基础上,踏实进取、开拓创新,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南平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从2008年开始,在所辖10个县(市、区)的23个社区开展创建活动。截至目前,13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力提升了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各地都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  相似文献   

4.
2012年,山西省先后遭受了洪涝、风雹、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给灾区群众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面对严重灾情,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减灾救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周密组织,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强了全省的减灾救灾能力,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较好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减灾救灾工作基本情况一、健全机制,加强减灾救灾体系建设1.修改完善预案和制定减灾规划。2012年,山西省相继组织开展了《山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及《山西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山西省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笔者现对肇庆防灾减灾工作谈点个人看法和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又是桃红柳绿时,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如期而至。我们无法忘记,两年前那场震撼人心的国殇。回首2009年至2010年初,山西省加强减灾工作的形势日见迫切,大范围的冰雪灾害,持续的严重旱情,给山西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2,(10):20-21
浙江省宁波市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自然灾害多发,特别是每年的台风(热带风暴)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近年来,在民政部、浙江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宁波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建设,把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作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构筑城乡综合减灾服务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活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区(村)为平台、设施为基础、制度为支撑的城乡减灾格局。  相似文献   

8.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回良玉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主持召开国家减灾委员会全体会议,总结十一五期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分析当前自然灾害形势,安排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2,(11):28-28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紧紧围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结合,通过健全机制、完善预案、组织演练、开展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显着增强。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一如既往地给予了热切的关注。他们集思广益,为推进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出谋划策,尽职尽责。完善体系强化思想"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被郑重地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快山洪地质  相似文献   

12.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3,(5X):26-27
<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每年因灾带来的种种创伤与阵痛,足以让我们对自然灾害"刮目相看"。抛开导致灾害发生的客观因素不说,单因人类自身原因诱发的灾害已屡见不鲜,而防灾意识淡薄和侥幸心理居上是重要原因。由于经验主义导致大众对自然灾害常常进行错误判断,人们总是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式去思考问题,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却并没有在人们的心中打下坚实的烙印。笔者认为,加强防灾减灾要将儿童作为重点,增加防备意识,加大宣传引导,强化应急演练,是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所在。防灾减灾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学龄前的娃娃来说,从小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周萍 《中国减灾》2014,(6):22-25
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开始。如今三十多年过去,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也在这三十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不断发展和进步,防灾减灾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与完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南平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从2008年开始,在所辖10个县(市、区)的23个社区开展创建活动。截至目前,13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力提升了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各地都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评。南平市民政局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纳入民政系统全年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体系,充分  相似文献   

15.
丁训 《中国减灾》2010,(10):28-28
近年来,湖北省认真宣传贯彻十七大关于“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的精神,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16.
倪宏 《中国民政》2011,(6):48-48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在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抓好以下工作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2,(11):48-49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说过: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1949年至2009年,中央和地方安排投资共计1.2万亿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减灾意  相似文献   

18.
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基础性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枢 《中国减灾》1996,6(1):3-9
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基础性科学研究孙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有幅员辽阔的陆地与海域,地质构造复杂,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是世界上各种灾害频发而又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历来重视防灾减灾事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卓有成...  相似文献   

19.
几个月前发生在印度洋的大地震和海啸,使沿岸十几个国家遭受严重损失。由此我们想到,为了更好地研究灾害发生的规律,有效地防御自然灾害,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必要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灾害经济学属于“消极经济学”、“负经济学”,我们不敢苟同。事实上,灾害本身是属于消极的东西,但研究解决消极灾害的灾害经济学却是积极的。因为,灾害经济学是一门关于揭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酝酿、形成、发生、后果而对其进行预测、预防、评估的学问,是关于研究和揭示灾害的经济规律的学问。国内曾有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呼吁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1,(11):1-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还有不少环节需要完善和加强。在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如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仍较淡薄、基层社区的减灾能力薄弱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基层政府积极指导社区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社会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装备建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