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人论政"是我国近现代报刊的一种可贵传统。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文人论政先河",到新记《大公报》将"文人论政"推向极致,再到储安平的《观察》周刊成为"文人论政"的绝响。三份报刊代表了"文人论政"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通过它们的办报理念及办报思想来分析"文人论政"这种办报传统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痴公 《政府法制》2013,(29):17-17
中国不乏硬骨头的文人。鲁迅先生,人称他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他向黑暗的社会冲锋陷阵。最近读了岳南先生写的《一代国学大师》一书,又认识了一侄硬骨头文人刘文典先生,故神思奔逸,有了许多杂芜的感想。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持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考录出10万余名进士和百万举人走上仕途,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都能丰衣足食。但有一批极具声望的才子却“屡试不第”,如卢照邻、孟浩然、贾岛等,这些沦为无业游民的文人谋生手段大多是靠写。  相似文献   

4.
文人见皇帝     
古语道:学成文武术,货与帝王家。 武将靠杀伐征战,攻城守寨。而文人呢?手无缚鸡 之力的一介书生只能靠一朝金榜题名了。然而,许 多文人并没有走上这条科举路。他们是怎样货与 帝王家的呢?结局又如何呢?请看--  相似文献   

5.
蓄墨20余年,心集清代文人自制墨为主线。岁月流逝,箧中竟得100余锭。夜籁人静,翻阅自娱,如晤故人,此中妙趣,不足为外人道。文人自制墨指文人墨客、书画名流、达官士绅在墨店或请墨家按自己的意愿情趣自制、订制、题铭、珍藏的专用墨。因是按需订制小批量生产需要专门刻模,所以其烟料、图案、花纹、做工都精致周到;又因文人自制墨既有集书画、镌刻、造型艺术为  相似文献   

6.
刘漩 《政府法制》2014,(24):60-61
官员和妓女,本来是社会地位悬殊的两种人,生活没有交集,但是,历史上,这两种人的关系曾经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7.
文人与酒     
赵克红 《政府法制》2013,(33):38-38
一部中国文学史,让酒灌得充盈着血性。在中国古代,文人与酒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8.
乾嘉时期扬州出现了新的繁华,“海内文士,丰集维扬”,文人雅集一时胜于江南。扬州文人雅集一般伴有戏曲活动,观剧评戏是这种戏曲活动的主要表现。雅集文人对演出剧目和表演艺人的品评,具有群体性的特征。它一方面促进了戏曲的繁盛,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戏曲创作的案头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张景祥身上的谜团一直让人无法开解。 官员?文人?他两者兼具,身份是司法局长和西部作家,这个“秀才”和“兵”的特质怎么会在一个人身上集中体现呢?  相似文献   

10.
卖官与卖身     
“新中国最大卖官案”——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受贿案开审了。闻听此讯,令人拍手称快。提起卖官,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妓女卖身。因为,二者都以卖为手段,以获取利益为目的,都为后世所诟病。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卖官不叫卖官,而是鬻爵。卖官始于汉武帝时代,其时卖官鬻爵才合二为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卖官鬻爵就变了味,成为搜刮民膏的一种手段。卖官鬻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或明或暗地存在于我国的历朝历代,使政治风气腐败,世风日下。史书上关于妓女比较早的记载是春秋时齐国的管仲“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  相似文献   

11.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今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胡建君 《检察风云》2013,(12):92-95
夏至未至,却已然近,自古琴声悠悠,尤感惆怅瑟瑟。大约3000多年前的西周末至东周初,琴的作用,真正脱离庙堂巫师,成为文人赋诗弦歌的风流之器,故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才有了"士无故不撤琴瑟",文人与琴,共同谱写了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也贯穿于历代美术史的华章之中。  相似文献   

13.
赵兰英 《检察风云》2005,(21):60-62
巴金在中国文人心中,是怎样一个形象?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作家、评论家,或接受记者采访,或撰文,或在会中表述。今天,他们中有许多人已经离世。但是,他们真切的话语留在记者的笔记本中。二十世纪的良心曹禺:你是文学巨人,高举火炬照亮人心。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冯骥才:由《家》到《随想录》,他一直是社会良心的象征。作家是生活的良心。它纯洁、正直、敏感,且具先觉性。在封建迷雾笼罩世人时,他呼唤着觉醒的青年一代从令人窒息的封建之“家”冲出去;当文革暴力刚刚灰飞烟灭时,他不是跳出苦难开怀大笑,而是紧皱眉头,拿起世…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娼妓制度,仍然在危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从而成为当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此,党和政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决予以废除和取缔,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彻底根除了这一丑恶的社会现象,大批不幸的妓女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5.
吴清 《检察风云》2011,(24):90-91
何谓香席?在明代,文人、高士大多设有静室,亦称香室,悟道之用,亦用来举办香事活动,这种品香悟道的方式。称之为设“香席”,也由此产生香席仪轨。  相似文献   

16.
邪气:嗜好与文人"扎堆子" 与官场上一些喜欢跑官要官的"公仆"们不同,杨立峰在登上权力宝座后,特别嗜好与清水衙门的文人打交道,称兄道弟,你来我往,堪称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小说"文备众体"的特征似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而在小说这种叙事性文字中,穿插使用诗、词、曲、赋等其他各体文字,不独唐文言小说为然,明清文人小说亦如此。如果说说唱艺术的文字遗存被取来作为案头"小说"进行阅读时,各体文字共享同一文本时常常显示出异质和杂糅,而诗、词、曲、赋等各类文字在文人小说中已各自承担起了相应的独特功能,从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同时,小说家们之所以特别看重诗、词、曲、赋之类文字的写作,是因为此类文字最能表现其作为文人的"文学"才能,故各体文字本身皆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不宜单从小说"叙事功能"的角度加以体认。因此"文备众体"最终成为明清文人小说最主要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孙存准 《政府法制》2009,(12):49-49
中国的文人自小接受儒教文化的熏陶,所以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长大后热衷于政治,追求功名。他们一旦走上仕途,特别是有机会成为皇帝的近臣时,往往就急不可待地要建功立业,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词学的复兴与文人游幕密切相关。伴随文人游幕的踪迹,清词率先在江南得以复兴并由此传播到全国各地。在清词从江南到岭南的传承绵延中,宜兴词人万树起到了重要作用。清初重要的词学论著《词律》作于万树游幕时期,他一生填词五百余首,是其游幕生涯的真实记录。与其同时,共事于同一幕府的众多江南幕僚文人,政事之余,赋诗填词,谱曲论文,万树、吴棠祯、吕黍字、来集之等大批江南词人追随两广总督吴兴祚的宦迹从江南到福建、到广东,他们的幕府唱和直接推动了清初岭南词坛的空前繁荣,万树是清词复兴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20.
浅论"恶搞"文化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政治坏境的日益宽松,我国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凸显,其中一突出表现是恶搞现象泛滥。面对荒诞离奇的恶搞现象,我们应在批判的基础上,剖析它的社会功能,从而对这一全新的社会现象进行辩证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