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已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西方法治思想的阐述,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析其"法治"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其目的是借鉴西方法治思想的精髓,结合本土资源,培育国人的现代法治意识,明晰权力(利)关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2.
西方法治精神和中国法治之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治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层的精神。西方社会的发展与法治精神休戚相关。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是人治精神一贯到底。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垂法而治”不是体现民主精神的法治观念,而是专制制度下把法律作为统治工具,仅仅区别于儒家学说的一种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中国发生极端专制的“文革”决非偶然,这种“文革”,西方不可能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缺乏法治精神传统的国度里寻找法治之路,需要我们的理论家拿出无畏的批判精神,需要我们的政治实践家的远见卓识。没有怀疑和批判,便不会有争鸣;没有观念的革命,便没有法治意识、法治环境。中国的法治不是一般意义的工程。它的目标既是制度的,也是意识的。这个工程要达到规模效应,首要的是精神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人们对其提出的"法治"思想历来褒贬不一。韩非"法治"思想建立在其人性论基础之上。文章拟通过法的制定、法的内容、法的执行和法制教育四个方面分析韩非"法治"思想的基本特点,得出韩非"法治"思想的现代启示即现代法治视角下韩非"法治"思想的缺陷与其"法治"思想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希腊,七贤、柏拉图等人的法治观点深深地影响了亚里士多德,他丰富并发展了他们的理论。在亚氏身后的追随者如阿奎那、哈宁顿、哈耶克等人,又在亚氏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亚氏成了一位承上启下者。  相似文献   

5.
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低下一直是近年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讨论甚多甚广,但一直没有得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认为西方美德伦理学在道德本质的认知上,高扬道德的主体性;在道德人格的培养过程中,注重道德人格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恰恰切中了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内在原因。由德性伦理学带来的西方品格教育,更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目标的制定带来了可借鉴的经验,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法治理念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并且会产生相互的作用。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决定了不同的法律理念。中西方的法律规范的不同以及法治理念的不同主要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理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中西法治理念的比较可以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借鉴和启迪,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构建和谐的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市民社会的概念出发,介绍市民社会这一马克思主义法律现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的历史演变,探讨了市民社会对于法治的意义以及市民社会促进法治形成的基础作用和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治的刚性、柔性与东西方法治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法治模式抽象为刚性法治与柔性法治两种 ,对它们的内涵与特点作了分析和比较 ;认为西方的法治思想和实践比较倾向于刚性法治模式 ,但是 2 0世纪以来西方法治模式在刚性的基础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柔化 ;相比较而言 ,东亚一些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重视法治模式的柔性因素 ,但是过多的柔性因素将会损害法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我国法学界的最强音,而且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并日益深入人心。事实上,法治不只是法学研究的对象,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也密不可分。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教授曾指出:“如果没有一些恰当的制度,任何意义上的市场经济都不可能建立起来”,“目前中国,不是需要更多的经济学,而是更多的法学”。因此,笔者以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法治,也许能够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在新制度经济学与法经济学看来,法治和人治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西方国家走上了法治之路。那么,我国人治这种制度安排为什么没有演进到法治这种制度安排上来,即为什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制度变迁?建立法治国家是否侧重于国家对法治的供给,即通过“变法”来推行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建立法治、推行现代法治在经济学上的意义与作用何在?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8,(12):F0002-F0002
近10年历程,100余期耕耘,《法治与社会》在中国民主法制期刊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宣传民主法治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了一个媒体的应有责任。为了更贴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主法治的宣传,2009年《法治与社会》将进行重大改版。这预示着《法治与社会》将浴火重生,从形式到内容,从编辑思想到用稿方略,都将发生重大改革,华丽的转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法治与社会》将以崭新的风貌,迎接广大读者的检阅。改版后的《法治与社会》将着重宣传人大制度、民主法制及政治文明建设,为各级人大常委会履行职权服务。新版《法治与社会》努力在人大新闻的报道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做成人大系统的专业品牌,打造一份影响人大及人大代表高端人群的,深度报道人大制度及人大工作的民主法治时政期刊。本刊特向读者及社会各界征稿。  相似文献   

11.
近1O年历程,100余期耕耘,《法治与社会》在中国民主法制期刊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宣传民主法治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了一个媒体的应有责任。为了更贴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主法治的宣传,2009年《法治与社会》将进行重大改版。这预示着《法治与社会》将浴火重生,从形式到内容,从编辑思想到用稿方略,都将发生重大改革,华丽的转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法治与社会》将以崭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法治理论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哲 《中外法学》1997,(2):41-47
<正>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和积极性”,并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1996年2月8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针”。他强调“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必须“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而在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上,对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问题提到了相当高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是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忽视法治实行人治造成的深刻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依法治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我国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粗略地探讨了中国古代法家法律思想与西方古代法治思想之差别。主要从制定法本身的性质、制定主体和法的遵守、法的目的、是否主张权力制衡等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法家的法律思想不能称之为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首先揭示了邯郸成语中德法并治的治国方略,接着从官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邯郸成语中的吏治制度,最后指出邯郸成语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我国法治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我国法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明源头“原始法治”的思想基因、宗教限制王权的权力制约传统、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理性文化对法律思维的铸造、法学的诞生以及西方思想家对法治观念的系统化总结和发展性阐释等多元文化因素,共同塑造了西方法治。“教权与王权”、“社会与国家”等权力分立观,构成了西方法治发展的内在文化主线。西方法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长期的法治实践中逐步成长、并通过不断吸取教训并自我矫正、日益完善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追溯"市民社会"理念的演变过程,探求市民社会的含义及特点,在对中国市民社会存在与否进行辨析并分析市民社会与法治现代化的关联之后,认为中国虽然没有市民社会的历史,但目前已经具备培育和发展市民社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现代法治的实现,必须以市民社会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城市法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特别法,15世纪后,随主权国家的逐渐形成失去独立的条件而融入其他法律之中。城市法具有共有特征、世俗特征和宪法特征三大基本特征,其基本理论和思想对近代西方法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力图从理论理性层面的角度对近代西方法治观的形成脉络作一简要说明,进而阐释其在促进科技进步,人权保护以及工业化的同时对生态危机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推崇乃至树立一种全新的法治观——生态法治观,从而为整个法治运行贯通正确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