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玉娟 《唯实》2007,4(1):14-18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生产力状况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尺度来衡量社会发展进步。这两把尺度是以人的尺度为基础、手段和目的的内在统一。生产力的状况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尺度,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想尺度,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性尺度,既保留和肯定了前两个尺度的必然性、客观性、合理性,也克服了各自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赵永华 《世纪桥》2008,(11):67-68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时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林锋 《唯实》2004,45(5):10-14
马克思的晚年笔记与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著作之间、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研究与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实证研究之间 ,存在着原则的区别。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学科性质是历史哲学而非经验科学、实证科学意义上的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 ;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哲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仍然是唯物史观 ;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对验证和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推动马克思晚年思想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唯物史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既是马克思扬弃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成果,又是《提纲》之后唯物史观进一步全面系统创立的生长点。文章阐述了《提纲》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立足于《提纲》十一条的上下文语境和《提纲》与马克思早期文本的研读,文章按照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逻辑先导,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初步理解,唯物史观的立脚点和功能等四个方面逐条解读,全方位阐释“新世界观”的内涵。《提纲》关于马克思的主体理论和人的本质理论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基础上创立唯物史观的,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是马克思、恩格斯建立新历史观的关键环节。与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解放看作现实的历史活动不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在其唯心史观的视角下把人的解放看作思想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也超越了包括青年黑格尔派在内的之前所有哲学家对人的理解,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阐述了人的解放的根本动力、主体力量、基本途径和最终实现,完成了人的解放思想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8.
商逾 《理论学刊》2012,(9):62-69
按照传统观点,马克思思想体系与宗教意识之间存在着断层或拒斥关系,宗教福音精神构成了对人类解放运动的消弱与遏制,这是一种非历史的抽象妄断。宗教是西方文明不可或缺的营养胚基,在终极价值尺度上,自由王国之图景与弥赛亚理念之间存在着隐秘的逻辑关联,它们都是人类自由诉求的制高点。然而,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并非宗教救赎观的原版直译。在经济科学尺度上,马克思批判了宗教反思方式的虚幻性、颠倒性和保守性,把被宗教隐匿、压制和歪曲的本体真相还原,敞开了通向世俗天国的通途,完成了基督教救赎史向劳动解放史的置换。  相似文献   

9.
"六个为什么"包含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动力等重大政治问题上的基本思想观点。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必须把握历史尺度、实践尺度和国际比较尺度。历史尺度强调必须把现实问题放到较长时段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清醒的学理分析,形成切合实际的科学理解;实践尺度就是站在实践立场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理论认识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国际比较即以宽阔的世界视野观察中国,从而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是在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中走向历史的深处的。在马克思初创唯物史观的历程中,尽管费尔巴哈哲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真正起本质重要作用的则是马克思自己开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在这一历程中,《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的难事是最初动因,而后在费尔巴哈哲学的启发下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开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基地。正是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的过程中,唯物史观才得以诞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唯物史观的两个前提(出发点),即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历史前提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逻辑前提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前提是逻辑前提的前提和基础,逻辑前提是历史前提的提炼和升华.二是辩证的、具体的统一,决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提出并阐述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的辩证统一是唯物史观超越一切旧历史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即把“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当作其理论的出发点,通过对现实的个人的主体价值活动的考察分析,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性,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为在中国开拓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总结 2 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再现 2 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 ,这对我们更好地进行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年鉴学派作为20世纪著名史学流派,把史学研究的新观念引入历史研究领域,构成了年鉴学派史学范式的本质特征--总体史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年鉴学派在历史研究中所倡导的问题史学和由古至今、由今知古的治史方法,可以为党史研究提供更广泛和更科学的依据,促进党史研究在角度和深度上的进一步拓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高度评价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提出了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历史任务,其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就是一项崇高的历史使命.这是特殊的历史时代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光荣使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出色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近代和现代国际关系中,均势外交以独有的历史特质显现着时代性流变,其中,威斯特伐利亚均势外交、维也纳均势外交、雅尔塔均势外交等构成了均势外交历史流程的基本支点,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梳理和辨识均势外交的历史成因、特质和基本走势,对中国均势外交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实现与不断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战斗力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程汉大 《学习论坛》2009,25(12):63-67
提及宪政,人们大多理解为一种政治制度或政治生活方式,并且总是以现代成熟宪政作为参照样板来解读宪政的内涵。显而易见,这是一种静态思维的表现。实际上,无论从宏观上就人类政治文明而言,还是从微观上就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而言,宪政都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宪政的内容和形式存在巨大的差别,呈现不同形态。因此,探讨宪政的历史形态,揭示宪政形态的演变历程,就成为宪政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
行政属性是流变的,而非固定如一.原始社会的行政属"前行政"阶段;古代社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属政治行政阶段;现当代的行政则属政治与管理行政阶段;根据其流变的趋势,未来社会的行政可能属单纯的管理行政.本文还对行政流变的原因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