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康熙帝为首的一批杰出人物,从割据的郑氏手中,规复了台湾。施琅是完成这一历史伟业的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实,他不单有杰出的军事家素质,他还具有政治家的思想方法和远大眼光。这是他能够出色完成规复台湾大业的重要因素。一、高瞻远瞩,全面地认识台湾问题,构成了施琅的台湾观。并且它最终上升为清廷处理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施琅生于福建沿海,早年在沿海作战的经历,使他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比较深刻和全面,而且要早于清朝的其他将领和大臣。康熙二年十月,施琅攻取郑军占领的沿海岛屿厦门和金门。三年三月,郑经从沿海…  相似文献   

2.
一、引子:从重刊《靖海纪事》说起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牡丹社事件”为借口,派军入侵台湾,东南沿海戒严。时施琅侄孙施葆修在京师参加会试,“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诸公延问台湾情形并及先侯(施琅)事迹,余以《靖海纪事》对。始归而谋重镌付梓,公诸同好”。此时离施琅去世(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已有178年之久。然而施琅针对闽台海防提出的方略和他的《靖海纪事》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如施葆修于光绪元年(1875年)撰写《重刊<靖海纪事>序》所说:“岁甲戌(1874年),余以公车入都,榜发获隽后,公事勾当,日不暇给。越数日,得家书,知日本驾…  相似文献   

3.
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晋江衙口人。清顺治八年(1651)降清。累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封靖海将军、靖海侯,一生戎马,战功赫赫。施琅统台是清初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4.
康熙时期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为海峡两岸的统一以及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年是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探讨施琅在统一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可以给今人予启迪,对于正确认识施琅、评价施琅,也具有积极意义。施琅在统一台湾过程中主要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主张实施“因剿寓抚”的方略早在康熙六年(1667年),首次担任福建水师提督的施琅即上疏反对清廷对台湾郑氏集团专事遣使招抚的办法,指出:“为今之计,顺则抚之,逆则剿之。若恣其生聚教训,恐养痈为患”。1此年,他又上疏进一步阐明其看法说:“贼中多系闽地之人,其间纵…  相似文献   

5.
1883年,姚启圣和施琅督率清军克复台湾,施琅因功被封为靖海候,而同为统一台湾做出巨大贡献的福建总督姚启圣,却未得清廷任何奖赏,愤恚而终。令人费解的是,这种“不平等”至今还存在于学术界,许多人仍把统一台湾全归功于施琅,而贬低姚启圣。其实,姚启圣是清廷统一台湾的核心人物,他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姚启圣于康熙17年6月正式接任福建总督。当时清军和明郑的战争正炽,启圣上疏密陈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00,(3):26-27
1602年:沈有容挥师入台歼灭倭寇 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派驻舟船水师,警戒台湾、澎湖地区水域陆地,这是我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澎驻军.元朝建立后,元世祖于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降旨,设巡检司于澎湖,隶属福建同安府,台、澎地区始有地方行政机构,行使赋税等统治权.  相似文献   

7.
《恭陈台湾弃留疏》是评价施琅历史功绩最为重要的一篇文字。厦门大学已故教授陈碧笙先生称之为“一篇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献”,评价毫不过分。关于施琅力主留台的历史贡献,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厦门大学已故教授傅衣凌先生,从整个中  相似文献   

8.
石狮与台湾一衣带水, 自古以来两岸关系就十分密切唐开元年间(713-741年)航海家林銮在石狮蚶江石湖港开辟码头(俗称林銮渡),沿海居民“竞争率航渡海”,已有人到台湾、澎湖进行捕鱼、狩猎或经贸活动。宋乾道七年(1171年)后,台澎隶属晋江管辖。据《宋史》载,台湾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澎湖,烟火相  相似文献   

9.
1602年沈有容挥师入台歼灭倭寇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献在澎湖派驻舟船水师,警戒台湾、澎湖地区水域陆地,这是我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澎驻军。元朝建立后,元世祖于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Q年)降旨,设巡检司于澎湖,隶属福建同安府,台、澎地区开始有地方行政机构,行使赋税等统治权。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为防止日本海寇侵袭东南诸省,下令实行海禁,但在军事部署上只防海岸,不守海岛,并撤除了设在澎湖的巡检司。由此导致倭寇趁虚而入,侵占台湾,并以台湾。澎湖为中转站,频频袭扰我沿海城乡。明万历二十九…  相似文献   

10.
东山岛地处福建最南端,与台湾隔海相望。这里,四季如春,风光旖旎,物产富饶。明清时期,戚继光、郑成功的军队都曾在这里驻守,清康熙年间施琅将军也是从这里出师统一台湾的。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日本侵略者早已垂涎这海岛,企图作为进犯内陆的跳板。1938年五六月间,日本侵略军在相继占据金门、厦门、南澳的同时,就不断派出飞机、兵舰窥伺轰击东山岛。1939年7月12日、8月23日和1940年2月12日,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