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岩春秋》2010,(6):F0003-F0003
2004年,中共重庆市委在拜见原南方局老同志宋平时,宋老提议在南方局老同志们身体还健朗的时候,通过他们的讲述将红岩精神、红岩历史忠实地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2.
红岩岁月     
简奕 《红岩春秋》2009,(2):9-13
他们曾经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生活、战斗在红岩;风雨之后,他们曾经在不同的时期和场合眷顾、追忆红岩。如今,这些革命先辈大多作古,留给我们的这些文字,牵起我们的无限追思和敬仰!值此南方局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撷取刊发,以兹怀念。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8日,我们一群原中共中央南方局老同志的子女、分别了60多年的兄弟姐妹,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了重庆。几天的时间里,我们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拜访了父辈及革命英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斗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从1938年12月中旬,周恩来在抗战烽火中辗转西迁,来到重庆组建中共中央南方局,结庐红岩,一直到1946年5月离开重庆,东迁南京,周恩来在红岩战斗、工作、生活了8年。对于周恩来而言,红岩,是他殚精竭虑为团结谈判而奔走呼号的地方;红岩,是他不避艰险在风雨如磐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地方;红岩,是他与邓颖  相似文献   

5.
正时间如白驹过隙,倏忽间,《红岩春秋》已出刊200期,临近30周岁了。作为曾经参与办刊的杂志社老人,如今怔对摞至人高的杂志,在心里一遍遍过滤以千万字计的刊文刊图,总觉得脑后有无数眼睛在盯着,目光温暖而殷切。殷殷情愫,来自原南方局老同志和原川东地下党老同志以及市级老领导为主体的前辈们。尽管他们多数已相继辞世,但他们对这本刊物的关爱、支持,对后辈办刊人的教导、鞭策,一切恍若昨日,历历在目,余温尚存。这就是《红岩春秋》的血脉,也是支撑《红岩春秋》历经坎坷,一步步走至今日并抽枝绽绿的根。  相似文献   

6.
1985年金秋10月,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妇委书记、81岁高龄的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会见了抗战时期曾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会谈中,邓颖超  相似文献   

7.
对于南方局历史,我当然不会陌生。在重庆时,我曾在任上主持了对南方局历史和红岩精神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南方局那段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历史早已铭刻于心,成了我人生中战胜困难、坚定信念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洪彦 《世纪桥》2011,(16):33-33
1985年金秋10月,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亲切会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摆起了四十多年前红岩生活的龙门阵。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  相似文献   

9.
半世纪后的红岩之恋 1994年2月13日,农历甲戌正月初四,在北京的红岩老人们举办例行的“两岩姊妹”春节聚会。“两岩”者,指重庆的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所在地)、曾家岩(“周公馆”所在地)。还有一“岩”,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所在地),当时“三岩”并称。因《新华日报》人多,另行聚会。都是“姊妹”,人员互有交叉。  相似文献   

10.
《红岩春秋》2021,(5):8-19
正在既有的红岩精神研究成果中,关于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迄今尚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但关于红岩精神实践主体的分歧却由来已久。分歧之一: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是抗战时期入驻重庆红岩村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共产党人,还是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烈士?分歧之二: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仅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含南京局)共产党人,还是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南方国统区(包括抗战时期部分沦陷区)各省区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坚持战斗在战时首都重庆,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忘我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1、在日机轰炸中,周恩来在红岩防空洞口接待中外记者。2、周恩来视察皖南新四军军部。3、八路军办事处及南方局驻地遭到日本侵略军狂轰滥炸。4、新华日报社举行建社三周年纪念。5、东江纵队战士在行军中。烽烟滚滚 红岩巍巍  相似文献   

12.
梁衡 《广东党史》2011,(12):50-50
1985年金秋10月,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亲切会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 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摆起了四十多年前红岩生活的龙门阵。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杨继干说:“可不是吗?那时我们伙食费一个月三块法币,毛主席来重庆,...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朋友给我寄来今年已出的几期《红岩春秋》杂志。它的封面,它内容的地方特色,一下就把我这个离老家近50年的重庆人的思乡情结,特别是红岩情结牵动了……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去过三次红岩。第一次是1946年3月间,我在沙坪坝中央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当时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进步青年群众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核心小组成员之一。我们学校经过“一·二五”要求政治协商会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示威大游行和“二·二二”反苏大游行之后,南方局青年组要我们新青社核心组成员去参加总结会。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全国青…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1,(8)
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唱出了革命者矢志不渝、不畏生死的坚定信念。歌词中提及的红岩,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作为地域的红岩,是重庆红岩嘴13号(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驻地)、曾家岩50号(周公馆)和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红色三岩"的总称,其代表性所在是重庆红岩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曾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机关所在地和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的驻地,  相似文献   

15.
红岩书笺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一群共产党人抖落黄土高坡的尘土,带着楚天江水的烽烟,进驻重庆,结庐红岩,为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历时八年的工作生活中,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人留下了大量的书信、题词、演讲稿、便笺、赠言、诗文、电文等"红岩书  相似文献   

16.
《党建》1999,(3)
红岩精神是重庆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团结、领导人民同反动势力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培育、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包含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  相似文献   

17.
5月下旬,中共重庆市委举办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22位原南方局老同志应邀莅临。虽然前后不足一周,但在老同志那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传导出来一股浩然正气,给人以深刻印象。 位尊不骄 大部分老同志由北京乘专机来。专机是中央有关部门按规定为宋平同志安排的。而曾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他,却在专机航次排定后,特意嘱咐秘书,与在京的南方局老同志联系,请大家同乘专机。  相似文献   

18.
红岩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南方局的历史功绩,对进一步弘扬红岩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重庆市委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弘扬红岩精神的论述,切实贯彻中办秘书局《关于加强中共南方局历史研究问题的意见》,把“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活动作为推动重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年6月,重庆市委和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了“纪念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65周年座谈会暨红岩精神研讨会”,成立了“中共南…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5月,是《红岩春秋》30岁生日。创刊30年,一路走来,《红岩春秋》始终在他们的关怀与关注中成长。他们来自各方,从原南方局老前辈到原川东地下党老同志,从重庆市级老领导到刊物的老社长老编辑,还有全国党史期刊同仁和热心的读者,都送来了最美好的祝福和希望。大量题词和贺信,带着浓浓的情意和热忱。感谢他们!《红岩春秋》将珍藏这份厚爱,肩扛使命,弘扬红岩精神,谱写历史春秋。未来的日子,朝着同一个方向,我们继续相伴。  相似文献   

20.
再到红岩     
徐舟 《红岩春秋》2006,(2):40-42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陕甘宁边区被重重封锁,直到1941年8、9月间,延安才有一辆军车获准开往重庆。这一车人由宋平同志领队,去重庆的多数人似乎都是病号,当然也有一些是调到国统区作地下工作的(后来我在成都搞学运时遇到过,但都装作相互不认识)。我是地地道道的病号,延安八路军门诊部的印度医生巴苏诊断,可能是患了肠结核,动手术要有X光论断才行,当时延安还没有这样的条件。我的视力急剧下降,头疼失眠,不能正常学习(当时我在延安自然科学院预科学数理化)。我需要治眼疾,配眼镜矫正视力,这在延安也办不到。经巴苏大夫建议,我不得不提出申请去国统区治病,得到中央组织部批准,宋平带的这支队伍里就有了我这个18岁的小兵。经过沿途国民党当局的百般阻挠,我们还是在9月中旬到达了重庆红岩。我的组织关系也转到了南方局。在治病的一年里,我住在南方局机关。这是我治病的一年,也是我身心健康成长的一年。与我同车来红岩的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同班同学小毛,也是党员,她是调到南方局工作的。可是来重庆后检查身体,发现她患了肺结核。组织上考虑我俩住在南方局大楼不方便,便让我们住到刘老太太的小洋楼三层的阁楼上去,阁楼是里外间,我俩一人一间。这是以前周恩来副主席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