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这表明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且处于其"核心"位置,表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的国家能力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科学回答了"怎样治理中国、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使国家能力建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中国的国家能力建设以人民为根基,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70年来,中国国家能力能够不断提高,极为重要的原因就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农民自发的制度创新,国家在农村公社和生产队组织解体的背景下承认和扶植这一治理方式.村民自治的现状是国家与农村社会间的互动形成的,其中交织着权力与交换,妥协与反抗的过程.虽然国家与农村社会已经有"政治交换"的趋势,但是障碍依然存在.改善我国的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方式和途径是:农村社会自治空间的扩大和自治能力的提高;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国家与农村社会公平互动机制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5.
<正>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60多个沿线国家表现出积极态度,但也有不同声音的出现。这并不奇怪,因为"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多领域、大跨度的,基于各国政府的合作发展理念。因此,尽管"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但在一些国家眼里,"一带一路"对他们已有的大国地位的"威胁"要大得多。一些国家视"一带一路"为威胁的原因很多,但其主导理念恐怕还是"文明冲突论"。这是零和思维。而"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战略的理念,恰恰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奇迹源于政治文化四大优势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和奥妙应到政治领域中去寻找。我国政治制度和文化有四种性质是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所不具备的:一是集中效率优势。这就是邓小平说的"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下了决心就干",这讲的是经济社会资源的集中配置和没那么多牵扯和掣肘,集中出效率。这可以叫"集中效率优势"。二是政治组织优势。我们国家可以把所有政治组织资源动员起来,服务于国家发展和建设最需要的领域和方面。这  相似文献   

7.
《江淮》2010,(10)
<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我省发展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十二五"要加快发展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是刻不容缓,建设合芜蚌试验区和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透明国际组织"2013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评分达到40分,在17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80位,这是"清廉指数"自1995年发布以来,我国的评分第一次达到"4"这个量级,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反腐工作的评价不断提高。评论认为,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强化行政监督、反腐倡廉的举措收到成效有关。但是来自《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就没有那么乐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  相似文献   

9.
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市县乡村是重要的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离不开基层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提高;城乡基层党员干部数量大,与群众联系更直接,群众评价党风政风,既看中央也看地方,更看身边的党员干部。因此,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下大力气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重点任务。这"最后一公里",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神经末梢",这"最后一公里",是检验我们党和国家一切方针政策能否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5,(1):58
<正>答:《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这是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的重要举措。从世界范围看,把本国通过、颁布或者实施宪法的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旨在提高公民对宪法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国家观念。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四五"普法规划规定:"将我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牢牢秉持文化自信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  相似文献   

12.
正(3)对拖延战备的谴责当时有种看法认为,中国的军力无法与日本对抗,所以只能忍受屈辱换取和平,以便争取时间进行战备;否则,仓促开战将导致国家灭亡。李宗仁抨击了这一立场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无异于让国家慢慢灭亡"。事实上,拖延战备的倡导者是蒋介石。1931年后,蒋介石公开宣称"如不周全考虑而立即开战,日本将在十天,甚至三天内占据所有的重要地区并灭亡中国"。为避免此结果,中国应该加强军力,提高胜算。我们不否认蒋介石采纳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下降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特征",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其原因是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宏观经济参数和调控工具均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要求相应地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为此,要加快改善劳动力结构,提升劳动力质量;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体制机制红利。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6,(5)
"三农"发展面临"四大矛盾":国家宏观战略布局与多元主体利益博弈的矛盾,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劳动力弱化的矛盾,农业转移人口身份农民化与职业非农化的矛盾,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三农"要突围,就必须以"四个坚持"为引领:坚持城乡一体化,这是"三农"突围的根本途径;坚持农村城镇化,这是"三农"突围的首要前提;坚持农民市民化,这是"三农"突围的核心内容;坚持农业现代化,这是"三农"突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的最强烈信息,是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改革进行到底,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作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实现国家"权力体系"的现代化、"依法治国"体系的现代化、"民主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只有真正实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真正保持权力的人民性和纯洁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权威性"政府,真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反腐倡廉、确保权力的纯洁性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环球时报》5月13日刊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的文章说,国家兴衰历来是热门话题。抛开国家规模、战略导向等关键变量不讲,决定国家兴衰的终极因素应该是一个国家是否建成"有组织的活力型社会"。文章说,依然是世界第一的美国把中美竞争定位为"文明的冲突",公然用盛行于19世纪的种族主义说这是第一次非高加索人挑战了高加索人(即西方人)。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玉 《党史文苑》2004,6(10):87-8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统领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高校是国家教学、科研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及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这一任务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围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话题,本刊记者约请8位宣传部门负责同志进行访谈。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17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可以说,胡总书记这一段话是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抓住了时代的脉博。一、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含义1.什么是创新《现代汉语词典》里说,创新是"抛开旧的,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按照管理大师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7,(5)
<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和包容性的倡议,它倡导合作共赢、区域协作而不是对抗。"一带一路"涵盖众多国家,据我所知,截至目前,已经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个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去互利合作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