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俄罗斯、独联体各国、原东欧国家的社会转轨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由于俄罗斯具有大国影响力,其国情与我国也有一定的可比性,我国政界和学术界更为关注俄罗斯的变化,而对原东欧国家的研究则略显不足。2003年10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由高歌同志撰写的《东欧国家的政治转轨》(以下简称《转轨》)一书,弥补了关于原东欧国家社会转轨的政治学研究方面的缺憾。 俄罗斯和原东欧国家都是从计划经济和一党集权制向市场经济和多党民主制转变,而且这一历程都是不平  相似文献   

2.
能源、材料、劳动和资本的高消耗粗放型发展,是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特点。其主要原因是所有权不明晰和非市场性的经营管理体制,形成了不尽合理的经济结构,在社会生产中,特别是能源和原料综合发展的社会生产中,工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工业中重工业和与之相关的部门又占有较大的优势,这种发展进程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在80年代初经济的全面恶化,及90年代初生产的大幅度下降。近年来的经济转轨,并没有使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完成由粗放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的转换,相反,旧体制的遗留问题和正在形成的经济结构正使其实现经济增…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自由经济区李震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在国内一定范围内建立自由经济区是其向市场经济过渡并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自由经济区中,对投资者实行免除进出口关税和其他多种优惠政策,以达到引进外资、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以及...  相似文献   

4.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中国学者推荐,我有幸研读了由潘德礼先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的《俄罗斯十年:政治·经济·外交》1一书。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俄罗斯社会转轨进程的学术专著。正如该书主编潘德礼先生在前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以中国(包括越南)和俄罗斯(包括独联体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20几个原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20世纪末世界性社会转轨浪潮中的两大社会实体群。在这两大社会实体群中,中国和俄罗斯因人口、领土面积、资源情况和国际影响等因素而成为两个最大的社会转轨实验场,因而也最具有可比性和…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经济转轨五年李树果俄罗斯独立之后,于1992年初开始实行“休克疗法”,以建立市场经济,经济管理体制开始了转轨过程。五年以来,俄在改革过程中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遇到了许多困难,目前仍在困境中苦斗。为了摆脱社会、经济困境,俄当局正在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从议行合一政体向三权分立政体的转变中,原有政权形式开始逐步瓦解直至崩溃是政治转轨的启动阶段。旧的政治体制的历史局限性是政治转轨的根本历史因素,对于俄罗斯的政治转轨而言,苏联政治体制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弊端是俄罗斯政治转轨的根本历史因素;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的改革则是政治转轨的直接历史因素。在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过程中,苏维埃制度逐步瓦解,这标志着俄罗斯政治转轨开始启动。研究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历史因素,核心就是探讨苏联政治体制的基本问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的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对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在从国有化经济向私有制转轨过程中,经济结构的重组引发了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的重组。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都在转轨的背景下,俄罗斯出现大量的非国立学校,它们已成为当今俄罗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的转轨是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转轨而进行的,经历了从直接的外贸自由化到有管理的对外贸易体制的转变,转变过程中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转轨的绩效是本文关注的要点。本文通过选取总体指标、外资部分、进口部分和出口部分等四大类指标数据,通过指标体系的设立,得出时间序列的绩效指数,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定性分析,从而对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转轨以来的绩效做一个纵向评价。并对俄罗斯外贸发展的影响因素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再论俄罗斯社会转轨道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社会转轨是不成功的 ,其问题不在于选择了“市场和民主”的目标模式 ,而在于转轨的政策与实践背离了国情。叶利钦转轨道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但是 ,历史存在所体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与历史存在的正确性是不能相互混淆的两回事。不论历史存在正确与否 ,其合理性实际指的是它合乎逻辑的性质。普京上台后否定了叶利钦的转轨道路 ,形成了与俄罗斯现阶段国情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和发展模式。这种否定再次说明民族国家的生存利益高于民主制度建设的利益。文章最后对俄罗斯与原东欧国家社会转轨做了比较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10月8日举办“东欧经济转轨研讨会”,邀请在京有关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就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研讨会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与会者普遍认为,东欧国家实行经济转轨3—4年以来,虽进展的情况不一,但各国(除斯洛文尼亚外的原南斯拉夫四国不包括在内)大体上已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取得初步成果。 (一)经济短缺现象得到缓解,市场供应开始改观。计划经济时期,所有东欧国家几乎  相似文献   

11.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已进行了7年之久。在这一转轨过程中,各国所有制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传统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变化的核心是企业产权制度的转化,即国有资产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或称从企业产权主体的公有制向企业产权的私有制过渡。  相似文献   

12.
欧盟东扩对俄罗斯与欧盟经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与欧盟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2004年,欧盟东扩将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纳入欧盟共同市场,这势必影响到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关系。从近期来看,由于俄罗斯与欧盟及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体现在能源合作方面,因此,东扩对俄罗斯与欧盟经济关系的影响不大。然而,从长期看,由于欧盟东扩使欧盟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以及欧盟作为一个区域经济集团不可避免的排他性,都可能对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如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一样,俄罗斯饱受国际金融危机之苦,深受国际金融危机之害。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并由此导致的严重经济衰退,一方面暴露了俄罗斯经济自身的脆弱性和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俄罗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盲目追求金融自由化、过早过快开放金融市场所造成的后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严重影响和冲击,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千方百计化解危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采取了重振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使经济不断呈现向好态势。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在独立后走上一条与原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的市场经济道路.在转轨过程中,俄罗斯的文化底蕴对经济转轨的驱动机制产生着深刻而全面的影响.俄罗斯文化特征对经济转轨的驱动机制起着资源和制约的双重作用,对供给主导型驱动机制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扭曲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5.
试析东欧民族问题与政治转轨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长达几个世纪的占领,特别是一战后的英法和二战后的苏美出于自身利益对东欧国家边界的划分,造成了绝大多数东欧国家内部民族杂居的局面,各民族间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与不同的领土要求相结合,民族矛盾错综复杂,既有东欧各民族对苏联控制的反抗,又有东欧地区相邻各国间的民族和领土争议,还有各国国内民族间的相互斗争.在东欧政治转轨的过程中,民族问题始终如影随形,民族平等和独立的要求成为政治转轨的重要推动力,政治转轨的展开、原有政治格局的失衡则更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诉求,加剧了民族冲突,而东欧国家内部和国家间异常复杂的民族纠纷以及急剧膨胀的民族主义又反过来影响着政治转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转轨以来经济走势的公共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经历了长期的转型性经济危机,并于1999年出现经济复苏和恢复增长的势头,这一势头持续至今。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俄罗斯转轨以来的政策博弈和公共选择过程密切相关。首先,公共选择博弈使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转轨政策失败,进而把制度安排锁定在非效率的结构中,这是俄罗斯转型性经济危机程度深而且时间长的重要原因;其次,2000年以来俄罗斯社会趋于稳定,公共选择程序和机制在向有序化和建设性方向发展,经济形势也随之好转,并有望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0年来俄罗斯政治转轨为背景,结合俄罗斯政治转轨的进程,对民主问题进行了反思;描述了俄罗斯民主进程的潮起潮落,剖析了在民主问题上存在的种种误区.在对政治发展和政治衰退等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转轨国家必须正确处理民主、秩序和效率相互关系的问题.文章还对普京执政以来的政治整顿作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东欧国家10年政治体制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9年至今,整个东欧国家实行政治经济变革已走过10个年头.在政治转轨方面,虽然各国发展极不平衡,但它们的政治体制已一改日貌.可以说,所有东欧国家都基本确立了新的政治体制,即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上千差万别,东欧国家的现行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上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政体方面,东欧国家都实行内阁制,但各国政府(总理)的产生方式及其权限,立法机关组成的类型及其权限,以及总统的产生方式、任期和权限等都各不相同.另外,虽然大多数东欧国家现行政治体制已开始正常运作,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政治转轨方面,特别是要使现行政治体制完全成为西方式的"民主体制",整个东欧国家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19.
东欧国家转轨综观孙建蓉药晓芬一经过6年转折,东欧国家的转轨基本定位,“西化”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外交重心倾向西方。(一)向西方式政体转换已告结束,整个地区发生了四大变化:1、多党议会民主制度初步确立,三权分立已具雏型。各国议会已由...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国家新体制运行情况及影响章平早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末期,俄罗斯就开始了从苏维埃政权体制向三权分立式的议会制度的演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加快了国家体制全面转轨的步伐。但在立法、行政两大权力机构斗争的干扰和冲击下,这一转轨进程步履维艰。直到199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