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逐渐进入了向现代化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结构呈现高速度、大规模的变迁。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势必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转型期,应调整社会结构,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2.
蒯正明 《唯实》2009,(6):14-17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公民社会的迅速崛起。在公民社会对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产生“内化”效应的同时,也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转变。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的确立,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多元化,必然带来利益上的碰撞和深层性矛盾的暴露。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正确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多元化、政治民主化以及社会资源分布的弥散化,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党必须转变和创新执政思维,努力实现执政方式从注重控制向注重整合引导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薛星 《奋斗》2005,(7):13-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充分体现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好老年教育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西欧社会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步入执政舞台,少数国家的社会党开始短期执政或联合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社会党长期单独执政或联合执政,进入了"黄金时代"。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 代初,多数社会党长期在野,进入危机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欧盟15国中13国社会党单独执政或联合 执政,开始"神奇回归"。新世纪伊始,社会党的执政地位又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西欧社会党执政地位的起伏 有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党的理论政策能否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柴尚金 《党建》2009,(9):13-14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多个国家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一片“马克思主义失败”的喧嚣。进入新世纪,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通过引领社会的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执政地位日益坚固。  相似文献   

8.
仝山 《新湘评论》2010,(14):18-1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多个国家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一片“马克思主义失败”的喧嚣。进入新世纪,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通过引领社会的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执政地位日益坚固。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是怎样巩固执政基础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巩固的执政基础形成的原因,认为,制定正确的执政方略,优先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前提;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注重社会利益整合,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关键;广泛联系群众、热心服务群众,是巩固执政基础的重点;“精英治党”、“人才立国”,是巩固执政基础的组织保证;而遏止腐败。“廉洁治党”,则是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要努力做好夯实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文章,做好拓展党执政的绩效基础文章,做好构建党执政的法理基础文章,做好坚持执政为民和密切党群关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基层信访——和谐社会的“晴雨表”和“减压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璐 《世纪桥》2009,(1):67-69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形式日益显现。我们有必要对社会转型期凸显的信访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对策进行深入思考、把握其规律。这对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落实科学发展现、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这其中,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本文考察了社会资本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分析了我国社会资本短缺现状及其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制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社会资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党的执政环境面临着复杂的局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政环境在某些层面的缺失。本文从执政党建设的高度来分析营造良好执政环境的重要性,提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优化执政环境、妥善解决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彦玲 《新视野》2003,3(6):41-43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本文从三个角度阐述了变革的主要内容:改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领导方式,理顺党政关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协调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以上变革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风险指影响或危及执政安全、执政地位、造成执政危机的各种不利因素。执政风险可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基本形式。执政的内部风险主要是党自身的状况,外部则包括国际国内容易形成危机的各种不利因素。进入新世纪,党执政的主要风险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党执政的最大风险是党内腐败,党执政的根本风险是社会冲突的出现。全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科学预测执政风险,努力抵御、消除和化解执政风险。  相似文献   

16.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社会的和谐运行状态不是自发生成的,它依赖于执政党有效进行国家治理和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总结了长期执政的经验教训,吸取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提出了“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进行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实践探索,为坚持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艾和谐社会开辟了有效的政治足备释.  相似文献   

17.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在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多年累积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已经开始逐步凸显出来,去年在广东连续发生的多起影响深远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给我们社会管理敲响了警钟,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对基层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反思总结,通过剖析乌坎事件,增强社会管理改革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执政方式是政党控制、驾驭国家并协调社会的方式和方法。研究党的执政方式,不能仅从政党自身中寻找逻辑,必须到现代政治生活——政党、国家和社会中寻找。为此,文章从三者关系出发,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逻辑,认为完善和改革党的执政方式,需要限制国家权力、培育社会力量并使政党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0.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我们在新世纪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新形势下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入新世纪,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加紧“西化”、“分化”,这一切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挑战,对新形势下进一步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