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雨辰 《长江论坛》2023,(3):16-26+2
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史与接受史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从拒斥到接受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与中国学术界秉承的哲学理念的变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密切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促进了学术界对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认识、对新的研究论域的开启。真正实现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价值和目的,需要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民族化和时代化的宏大视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要认真总结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丰富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重视研究和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和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合理成分,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四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人生观、价值观的结合,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普通大众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挑战,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阶段性新特征,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时代课题,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思想成果,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刘建新 《湖湘论坛》2004,17(1):14-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具有批判和创新的本质。在这个创新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论创造 ,实现对传统理论的超越。实践是哲学创新的最深厚根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立足于实践 ,并以批判的精神和开放的胸襟实现其革命性变革的。在新的世纪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是每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论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 ,迫切需要明确今后百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为此 ,就要正确处理一系列的关系 :当做中国人民当代实践的指导思想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作学术去研究的马克思的哲学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一元性理解和对它的形态的多样性阐释 ,以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为历史前提去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东西方各种哲学为思想资源去发展马克思的哲学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继承、发扬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创新等。这是一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一元性本质的深刻发展和多样性学理的广泛阐发相结合的道路。中国需要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队伍 ,需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作出重大理论创新的大哲学家的问世。  相似文献   

7.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邓小平的实践观张洪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使其富有新的时代气息,体现新的时代精神。邓小平同志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延续着其对当下时代的解释和召唤力量,正在于她以其独特的哲学精神历时性、共时性地契合于时代问题的哲学和实践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在对中国面临的时代性问题的深刻解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坚持中求得其实际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9.
周峰  尹素琴 《岭南学刊》2006,1(4):45-49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延续着其对当下时代的解释和召唤力量,正在于她以其独特的哲学精神历时性、共时性地契合于时代问题的哲学和实践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在对中国面临的时代性问题的深刻解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坚持中求得其实际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实践作为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揭示了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是实践哲学的飞跃式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而要想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价值、以创新作为实践发展的核心动力、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实践目标、在生态文明理论下实践、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信仰客体包括理论客体、实践客体和模范客体。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客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客体的时空界限,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困惑;实践客体的局部偏离,消解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模范客体的部分腐败,消解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的榜样力量。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客体应着重从理论客体的创新、实践客体的扬弃和模范客体的重塑三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12.
现有教科书对实践概念只是给出了抽象而笼统的诠释 ,模糊了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原有之义。马克思哲学始终贯穿着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人的社会现实的生存状态紧密地联系起来 ,尤其是与现实社会的人所进行的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过程联系起来。马克思哲学科学的实践概念应当是认识性实践和改造性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蒋颖荣  张玉 《思想战线》2001,27(5):13-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重性的实践统一,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层涵义.其一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重性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不仅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而且是检验这一哲学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及其价值性的确定者.因此,人们只有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性和真理性,并且理解它们的内在统一性.其二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最后都必须返回到改变世界的现实实践活动之中,实现它的现实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理论界从内涵、重要性、路径、历史进程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直面时代困境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全方位予以综述解读,理论结合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中,实践指的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改造性、物质性是实践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最深刻的本质特性.正是实践,构成意识的现实物质基础.把实践区分为"认识性实践"和"改造性实践",实际上就把"改造性"看做只是某些实践而不是所有实践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把为认识提供现实基础看做是某些实践而不是全部实践所具有的功能,这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6.
Gu Xin 《当代中国》1995,4(8):1-27
This article is a study of Li Zehou, a significant Marxist cultural theorist in contemporary China, focusing on his 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of Kant's epistemology, ethics and philosophy of history. It argues that Li is actually a Hegelian, not a Kantian Marxist as h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Kantian principle of subjectivity, cognitive and moral, is reconstructed by Li within a Hegelian discourse of historicism and based upon a Marxist concept of practice. In holding an intellectual presupposition of the teleological view of history, Kant's notion of “the history of reason,” as a subjective faith for regulating an agent's moral actions, is misunderstood as an objective. Hegelian idea of historical necessity. The end of the inevitable process of history, according to Li's practical philosophy of subjectivity, is in the aesthetic realm, that is, an ideal state characterized by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freedom.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异质于传统哲学,扬弃了实体主义的理论范式,建构了对作为内在性之主体性的实践根基。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才是可能的。康德先验哲学“哥白尼式革命”的主旨是反实体主义的思维方式,但为一次不成功的尝试。黑格尔哲学强调思想不仅是纯粹思维,而且是对象性事物的自身,向后倒退回至前康德的形而上学。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承续了康德的努力,初腾哲学运思之全新地平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在对传统本体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对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它经历了《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异化劳动”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的“实践本体论”的长期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新时期民族关系的完善必须坚持平等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要反对"我族中心主义"的立场,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论述了完善民族关系必须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团结有自身的条件要求,并且这种条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满足民族团结的条件要求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中践行.完善民族关系必须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相似文献   

20.
HE Shiqing  LIU Haile 《人权》2021,(1):95-116
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has realized an epochmaking change in human rights thought and has distinguished itself from capital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with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has a humanistic character,starts from human nature and its essence,regards human rights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fundamental proof of human liberation.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is characterized by being people-centered,and expresses the desire of the masses,with the proletariat as the main body,to realize a better life through the guarantee of human rights.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has a practical character,is based on practical materialism,advocates that human rights are derived from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promotes social practice toward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Marxist human rights thought has the character of rule of law,guides legal governance to the rule of good law,and lays the guarantee fot human rights on the foundation of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