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新民 《理论视野》2009,(8):54-57,42
信访、接访、下放等制度,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具有特定的功能,是政党治理背景下并非最好但却不能缺少的制度。上述制度的效力最大化依赖于更深层次的社会改革与政治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由共同文化连结而成的人群共同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而且发展程度各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类型.但是,每个民族都具有政治属性.这也是民族的根本属性.民族的政治属性在社会生活中展开为民族政治.这是民族同一定的公共权力结合而形成的特定领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治生活,但各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又有自己的特点,由此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政治.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保证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集中计划化加上适当调节的市场机制”概念实践经验表明,在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所有讨论中,本来是可以用某种方式把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模式归类排列的。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同样的分类,但每个人都偏爱自己的玩具,因此下面的分类是笔者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基础是把经济活动概括地划分为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民族政治权力研究的当代凸显,是日渐突出的民族政治问题作用的产物,也是民族政治学学科不断发展的结果.目前民族政治权力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多侧重对民族村社政治权力的关注,对少数民族政治权力的实证性研究也逐步展开.在未来的民族政治权力问题研究中,还须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6.
政治行为     
《团结》2010,(1):19-19
指人们关于政治生活的各种活动,主要指可见的政治行为,如竞选、抗议、罢工、战争等。自从政治科学发生行为主义革命后,政治行为一度成为政治分析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坚持改革、搞好改革,不仅是历史潮流,而且成为全国人民肩负的历史重任,推动着国民经济与让会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搞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对某些政治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我们整个改革和建设大业的重要一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总体来说,比超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要优胜得多。这几年我们在消除政治制度某些弊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对某些政治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呢?从根本上说,这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政治制度)是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不可能一建立就一劳永逸。凝固不动,一成不变,要有个不断成长、完备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运筹、运转系统,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经济活动的变动,不断调整自己的运行机  相似文献   

8.
生活经验和相关研究显示,潜规则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并时刻发挥作用,但学术界对潜规则的实证研究还很不够。本研究采用组织政治行为视野,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实际存在的领导中心的组织方式制度性地导致潜规则出现,而精神失落和从众性文化传统加速了潜规则的社会认同,从而使潜规则成为权力体制外运作的亚组织行为。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是多民族国家的一种政策选择,它以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和睦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政党(即使是执政党)的民族政策与国家的民族政策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作为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三个基本的内涵:(一)是在国家(或成员邦)宪法框架内的制度;(二)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三)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际运作过程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过程,从而构建起一个以自治权为核心的政治体系。民族政策、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不同视角,这三个视角是统一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作为一种稳定的、凝聚力很强的社会实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从来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构成民族的诸种要素中,共同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持久性、稳定性的作用。政治则是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民族和政治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政治心理素质都属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民族主义的欲火烧遍世界各地,一批新生的民族国家在燃烧中奋而崛起,当代中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而民族国家仅是一种国家形态,在其构建起来之后,国内仍然会存有多元的民族构成,同时,由于国家形式的确立,国家的边疆也就随之而形成。缘此,为实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着眼于  相似文献   

12.
政治整合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现阶段影响我国政治整合的因素不断增多。就西部地区而言,影响政治整合的重要因素是与民族有关的因素和一些民族政治化的问题。分析这些因素,消融民族因素对政治整合的消极作用对促进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行政学院金太军同志撰著的《政治体制改革》一书,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重大决策研究报告集”的重点书目之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作了科学界定,认为政治体制是以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政治权力的配置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内容,由各种政治组织、设施及相应的政治和法律规范构成的社会———政治体系,它以实现既定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为职能,以巩固和发展该社会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为目标。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诸多论述构成系统丰富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这一重要的理论建树指导了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实践。在面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是我们党所面临的重大的艰难复杂的历史性课题。从理论的角度而言,在今...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经济体制改革先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这是邓小平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一、政治体制改水是改革向前推进的标志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应该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o页)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无法进行下去。“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的政治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 ,我国政治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行政体制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适应经济体制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也进行了多次改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必须加强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 ,使二者形成良性的互动 ,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搞活企业,因此必须向企业放权,但是有些权名义上是下放了,实际上仍然控制在专业主管部门。第二,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砚忠 《行政论坛》2007,20(3):13-17
在西方学术界,目前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再造工程推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政府信任应该成为政治学予以重视并加以研究的主题."政府信任"在概念内涵上是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事实上,公众对于政府信任的程度高低,乃是众多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混合结果,如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相对落差.政府信任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它能够扩大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实现有机的社会整合,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19.
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一改革从何入手,怎样进行,是热心改革的人不能不认真思考的。然而,在提出具体改革方案之前,有必要清理一下基本思路。我认为,在考虑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时,有必要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合问题,也就是这两方面改革的协调进行问题。只有这样,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一、从经济体制改革中更深刻地认识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粉碎“四人帮”启不久,这个问题已经在事实上被提出来。当时虽然没有普遍地使用“政治体制改革”这个用语,然而诸如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等,事实上已涉及政治体制改革。那  相似文献   

20.
政治参与的理论、行为模式及其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术界流行的几种代表性观点的解析 ,揭示了中西方政治参与的共同特征 ,同时通过对政治参与行为模式的分析 ,认为在现代社会任何一种政治参与行为模式的构建必须求得政治参与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政治参与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