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风 《检察风云》2023,(9):50-51
<正>点击诈骗短信链接之后,储户的银行卡接连被盗刷。于是,储户状告某银行监管不力。那么,储户自行点击不明链接造成损失,银行该不该担责呢?此案历经两级法院审理,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银行卡被盗刷马进在青海省西宁市经商,他是某银行建国路支行(以下简称“某银行”)的储户。2016年5月5日下午2时,马进开车时看到一则短信,  相似文献   

2.
《公民与法治》2014,(24):16-17
银行卡没有丢失、密码没有外泄,可卡里的钱却不翼而飞,在短短5个月内,西安市160余名储户的740多万元存款被盗刷或者取现。最近,央视《焦点访谈》的一则报道引发人们对财产安全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商业银行包括信用卡在内的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刷卡消费亦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纠纷亦随之增多。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在2011年受理的银行卡纠纷案件中,有50余件涉及银行卡被盗刷。这些案件包括银行起诉申领人要求偿还信用卡欠款,申领人起诉商户或银行要求赔偿损失,以及银行起诉盗刷信用卡者要求返还财产等。被盗刷银行卡的损失应由谁买单?有人认为申领人保管不善应承担责任,有人认为商家审查不严应该负责,有人认为银行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相应后果,可谓众说纷纭。西城区法院调研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卡被盗刷还是由申领人买单,纵使商户或银行承担相应责任,追讨之路亦耗时耗力。  相似文献   

4.
前一段时间,各大媒体相继报出多起持卡人银行卡被盗刷事件。有借记卡被盗刷的,也有信用卡被盗刷的;有持卡人在正常刷卡时银行卡信息泄露的,也有持卡人在受到犯罪嫌疑人胁迫时自己说出银行卡信息的;有的持卡人向犯罪分子索赔,也有的持卡人向银行索赔。情况各种各样,令普通银行卡持卡人不禁惴惴不安。那么银行卡被盗刷法律责任到底谁来负?各方又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下面,法官将为您解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发展,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银行卡被盗刷案件也频频发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由于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的缺失,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如:银行卡被盗刷后,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份以来,深圳市公安局梅林派出所辖区储户银行存款被盗案件频发:8月,林xx、张x、李x的银行卡接连被调换,均被盗存款数千元;9月,申x被骗走银行卡后存款被盗1万余元,汤x娟被骗走银行卡和密码后存款被盗近4万元; 10月,李x、言x、林xx、周x珍的银行卡被调换,被盗存款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11月,连续发生田xx、葛xx、魏xx、刘xx、邓xx、刘xx的银行卡被调换、存款被盗案件……接到群众报案后,派出所刑警中队搜集了大量证据材料, 对辖区银行等部位进行了重点布控。11月20日18时许,当赖x红等8名犯罪嫌疑人在某商场一银行柜员机处盗窃王x的银行卡和窃取密码、准备实施盗窃银行卡内现金时,被伏击民警当场抓获,该辖区多起同类案件随之一并告破。  相似文献   

7.
黄灵  黄峥 《检察风云》2013,(13):42-44
信用卡、银行卡完整无缺还在身边,结果却被盗刷了,这看不见的盗贼究竟在何处?他是怎么在持卡人毫无防备的状态下完成了盗刷的呢?卡主接连报警,信用卡无端被盗刷自2012年11月起,十多位在某饭店就餐的客人发现,各自的信用卡出现了不明提现。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的客人明明就在  相似文献   

8.
案件频频 银行卡异地遭盗刷 银行卡贴身携带,没丢过,更没有让外人使用过.不想,竟然被他人在异地取现或盗刷.近年来,不少人摊上了这样的“倒霉事”. 王先生家住乌鲁木齐.2013年1月7日,王先生人在乌鲁木齐,银行卡也在身上,却收到银行卡取款短信,提醒消费4.45万元,他随后到附近银行柜台打印了明细单,显示是在河南省许昌县被盗刷的,王先生随后前往许昌报案.之后,王先生找银行协商赔偿损失,一直无果.  相似文献   

9.
3月13日上午7时许,家住广州番禺区石基城区大道的陈先生,醒来拿起手机,赫然看见有十多条银行卡取现信息,卡里4000元在湛江被取走了!陈先生立即打电话给银行客服,银行工作人员查实陈先生的卡确实在湛江一家建设银行被盗刷。目前事件仍在调查中。  相似文献   

10.
林辉 《警界科海》2003,(11):40-41
今年10月,我国台湾地区多家银行接连发生储户银行卡被盗领事件,受害储户共损失了近千万新台币。警方初步判断,盗贼是先躲藏在提款机周围利用针孔摄影等手法取得金融卡用户的资料和密码,然后再伪造假卡作案的:盗领事件引起众多储户的恐慌,他们纷纷涌为了防范此类金融犯罪案件的再度发生,台湾金融主管都门接连推出了多项措施,其中包括:从2004年1月1日起,台湾民众到银行开设存款账户,必须由银行拍摄数码照片,留存影像档案,以防止不法之徒利用假身份证开设银行户头进行犯罪;此外,在2005年6月底前,金融机构必须建立24小时自动柜员机监控中心,随时监控并防范异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海瑰 《检察风云》2013,(13):40-41
储户张先生在银行存入5000万人民币,当天就被通过网络划走,直至犯罪分子落网,张先生才知道巨额存款已经消失。在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账户内的钱款就被盗划。是储户自己没有足够注意,还是银行的失职?  相似文献   

12.
《法人》2008,(10):15-15
媒体近日报道,18年前,储户在银行存了1000元,按照存款单约定,18年后储户将按照15.793%的月息得到利息,1000元将变成3.4万元。但18年后,银行拒绝了储户的要求,认为月息过高,不符合央行规定。由此,储户与银行发生纠纷,至今未决。  相似文献   

13.
依照商业银行法第六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对利用自助银行和 ATM 机实施的各种犯罪承担防范责任。犯罪分子以在自助银行门禁系统上安装盗码器的方法,窃取储户的银行卡信息和密码造成储户损失的,如储户无过错,商业银行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福州储户陈先生的7.7万元存款被人伪造银行卡异地盗取,陈先生提起诉讼,要求银行承担赔偿责任。福建省福州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银行对储户存款未尽到安全保护义务,被判赔偿全部损失。  相似文献   

15.
王鲁艳 《法制与社会》2010,(34):147-148
银行卡业务在全球迅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卡款项被盗的事件越来越多,银行ATM业务开始遭遇安全风险的考验。一些不法分子在银行卡出入口安装读卡装置窃取银行卡信息和密码,随后复制银行卡并将资金取走。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为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困扰我们的生活。本文将结合案例从持卡人与银行的法律关系、举证责任对此类案件进行分析,探讨问题责任,探寻维权办法,减少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银行卡盗刷案件频发,储蓄合同纠纷愈演愈烈,一些法律问题亟待厘清。法院宜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用先刑后民原则中止审理。而储蓄合同兼具保管和借贷的性质要素,与借贷合同的合同性质最为相似,因此宜参照严格责任原则归责,保护储户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7.
韩姗 《法制与社会》2011,(19):107-108
银行卡资金被盗案经历了从传统普遍根据过错责任原则由储户承担大部分责任转向现在依严格责任原则由银行负全责的重大变化。一概的将责任加重于银行或储户,都未必具有合理性。本文认为此类案件民事责任的分析应正确把握案件的性质、从银行与储户双方注意义务着手,区分对债权准占有人是否为有效清偿,才能准确认定。  相似文献   

18.
陈甦 《法学杂志》2022,43(1):37-53
对于银行卡盗刷纠纷的法律处理,在迄今为止的司法实践中基本是沿着合同法思路展开。这种惯常思路固然能够给当事人以法律安抚而致银行卡应用实践以法律秩序,但实际上是以耗损效率和弱化公正为代价的。银行卡是代表持卡人财产权利的资格证券,因其使用中权利人识别机制的特点,相关义务人的识别义务、归责模式及免责事由均有本属规则,并非通常合同法规则所能涵盖,如银行卡上的证券关系与据以形成的合同关系相分离,对卡权利人的识别义务与卡的占有状态及持卡人的过错无关等。因此在处理银行卡盗刷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应当把握银行卡作为权利凭证的法律性质及应用规则,以此作为伪卡盗刷与网络盗刷的本质区别,并由此展开银行卡盗刷案件的情形类别设定及相应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19.
【裁判要旨】电话银行已成为一种普遍、快捷的金融交易方式,而密码在电话银行交易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密码的使用表明银行对交易者身份的鉴别以及对交易内容的确认,从而起到电子签名的功能。银行通过电话方式在审查核对储户密码以及储户在办理银行卡时预留的各种信息准确无误后,可以为储户的银行卡开通、实施新增服务功能,对储户由此而产生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复制他人银行卡,从而利用伪造的信用卡消费或者取现的行为屡见不鲜.持卡人利益遭到严重损害,对银行用卡安全产生疑虑,银行方面也造成资金和信誉的损失,不利于银行卡业务的长远发展.由于法官对纠纷责任性质的定性和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见解导致司法实践中判决结果很不一致,本文对银行卡盗刷案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