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很注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首先感觉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戈尔巴乔夫要提出新思维?苏联为什么要搞改革?在去年下半年多数人还认为这是个策略性的改革,现在已经不大听说了,基本上都认为是个战略性转变,是苏联要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是很同意这一看法的。今天的这个时代已不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了,而是科学技术里出政权。如果苏联再不花大力气发展科学技术,只是把钱花到军费竞赛上去,再想争霸、想搞军备竞赛,到二十一世纪比美国落后得就会更多,美国在经济上就会把它拖垮。但总的来讲,《改革与新思维》一书里面强调对时代的认识,对战争的认识,如对核战争的认识就变了。形成苏联这样的认识的因素很多,我的想法是新思维是个世界潮流。不仅从苏联角度看,其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在放慢,而且整个国际共运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否则,波匈事件、南斯拉夫和东欧各国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以及今天中国的改革又怎么会发生呢?从整个世界潮流看,社会主义的发展已到今天,不仅从本国看,就从整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也必然出现这个潮流。这说明国际共运需要再思考、再认识、再发展。戈尔巴乔夫比较聪明,又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出新思维与改革,其改  相似文献   

2.
1986年1月,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两年多来,苏联领导人,理论与舆论界发表了大量的讲话和文章阐述这种新思维。戈尔巴乔夫还专门撰写了《改革与新思维》这本畅销书。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国际问题、特别是苏联问题教学与研究工作者的热门话题。那么,新思维到底新在那里,它对苏联内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何影响,对它应作怎样的评价,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探讨。本文着重谈谈新思维关于外交方面的内容及其在对美政策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有一种冷战时期所造成的主观思维在影响着国际关系,用冷战时期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现在谈到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与新思维,同样也有这个问题。当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提出来时,先不是看新思维的内容,看它提出来的背景和它的现实情况,而是认为完全是假的,是为了推行苏联的全球战略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或者叫作阴谋诡计。这样一种冷战时期的观念,使得人们对国际上的一些新变化不能正确看待,产生一些错误的解释甚至于一些错误的政策。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提出,是同七十年以来所执行的政策和路线的一次决裂。它的一些作法,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也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它要对过去实行的外交政策进行一次清算。有人提出来,苏联过去几十年的外交政策不是碰不得的,这里面不是没有问题的。戈尔巴乔夫对世界局势的看法,包含了对战争问题的看法:现在大家都  相似文献   

4.
1989-1990年,德国问题成为苏联外交的中心内容。当这个问题已经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时,无论戈尔巴乔夫及操纵政治的领袖们,还是苏联全体公民,对此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5.
戈尔巴乔夫与德国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0年,德国问题成为苏联外交的中心内容.当这个问题已经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时,无论戈尔巴乔夫及操纵政治的领袖们,还是苏联全体公民,对此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6.
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状况。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是一个由全盛转向衰落的苏联,是个疲惫不堪、在政治、经济领域积累了大量问题而急需改革的苏联。当时苏联在政治上干部队伍逐渐出现了事实上的终身制,维持现状、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及加强控制成了当政者的主要目标,腐败严重。经济上仍为粗放型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依赖性严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苏联几十年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生活条件及居民的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管理体制与人民的现实要求相冲突,旧体制的弊端导致了社会不满的增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程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启动的。  相似文献   

7.
教条主义与苏联的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苏共瓦解、苏联迅速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错误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一个互相交错的复杂体系。从思想理论工作方面来说,教条主义、"左"的僵化的理论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从戈尔巴乔夫上台到苏联解体,苏联思想理论斗争的轨迹是:戈氏的新思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逐步排挤和取代了苏共传统的思想理论而占据主导地位,这个过程在1988年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给苏联的内外政策带来了一股新风。在对内问题上,他提出了改革和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纲领;在对外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说,"世界上的新问题不能按照过去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了。"核时代要求克服对现实世界理解的陈旧模式,制定适合于时代的崭新的政治思维,用新的态度和新的方法解决国际问题。如果说改革是苏联经济生活的革命的话,那末,新的政治思维是苏联在对外政策问题上和国际问题上同以往形成的观念的决裂,也是在观念上的革命。新思维固然是苏联国内经济改革推动的结果,是为国内的进步发展创造正常的国际条件,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新思维也是"对当代世界的现实深刻思考的结果。"这种经过痛苦思考产生的新思维同以往苏联的理论概念有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9.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是建立人民代表大会 ,使一切有关国家命运的大政方针由新的议会机构决定 ,苏联的权力重心开始转离苏共。权力重心的转移并没有确立起新的权威 ,苏联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于是戈尔巴乔夫又决定设立总统制 ,但总统制也没有使苏联变得稳定和有秩序。苏共的威信和权力迅速丧失。过于急促的政治改革 ,摧毁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尚未结束的历史——戈尔巴乔夫与政治学家斯拉文的谈话》一书,给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学者以及所有关心这个题目的读者提供了一份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们还没有完全卸掉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留下的沉重包袱。为了按照“三个代表”思想来完善与构建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应该从苏联剧变中吸取教训,认真思考中国今后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一、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对第三世界外交的基本态势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对第三世界究竟采取了什么方针政策,这个问题在国内外学者中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近年来苏联"对第三世界采取了收缩方针",并认为"当前苏联对第三世界采取的战略收缩态势在短期内无力改变"。另一位学者却认为,直至1987年,苏联在军事方面,仍在亚洲、近东、非洲之角及黑非洲"保留着主要据点";在外交及商业方面,苏联和第三世界的"相互联系还是很紧密的"。笔者认为,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对第三世界的少数地区确实采取了"收缩"的方针,但对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基本上维持了以前的状态,而在其中的一部分地区甚至加强了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13.
戈尔巴乔夫根据国际环境的变迁提出了新思维,为适应国内深化改革的需要,对苏联外交政策作了战略性调整。苏联在国际关系中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多样,赢得了舆论,取得了外交活动的某种主动。本文试图论述苏联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并对调整的性质谈一点极为粗浅的看法。一美国一家报纸在评论近年来苏联外交活动时曾写了这么一段文字;"戈尔巴乔夫正以热情洋溢的外交活动迫使美国处于作出反应的地位。他和他的外交官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而美国则眼睁睁地看着他下一步将怎样行动"。评论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的确反映出了一个基本事实。戈尔巴乔夫以来的苏联外交积极、主动、多姿多彩。这是苏联进行外交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4.
立陶宛从苏联分离出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戈尔巴乔夫及苏共领导层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失误,也有美国通过对戈尔巴乔夫及苏共施加压力。美国对戈尔巴乔夫及苏共的干预,是影响戈尔巴乔夫及苏共对立陶宛去留的判断,导致立陶宛独立的不可忽视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读者     
《南风窗》2006,(14)
俄国形象,温故而知新近几年来,苏联时期的经典文学、影视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相继被中国投资者拍成电视剧,并且在国内荧屏取得不俗的收视率。诚然,保尔和可爱的女兵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超越时代的,可问题关键在于,在父辈深受苏联红色记忆熏染、影响的情况下,青年一代如果还是在新瓶装旧酒的“苏联文学”套套里打转,就难以正确认识身边这个泱泱大国真实的文学面貌和文化气息。相比俄罗斯悠久的历史,由于其所背负的意识形态包袱而难以沉淀下为数足够多的经典之作。诚如贵刊文章所言,在价值观多元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苏共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在他反响世界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就时代和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改革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经验教训和准则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问题以及苏联对西欧和美国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理论上和政策性的说明,当然是苏联现领导最权威的声明。从全书和别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发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对外政策和国内发展问题上,的确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因素,或多或少地做出了某些理论突破和政策调整,可以说是苏联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就使人们产生了新的希望,对改变长期以来苏联留给国内外人民的形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搞得好,将会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谨就戈尔巴乔夫所阐述的"最主要的"问题即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进行公开性对话,争取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探索,使问题得到符合实际符合原则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与苏联剧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在斯大林模式下长期成长起来的在各个领域起作用的阻碍机制.这一机制到戈尔巴乔夫进行根本性改革时作用突显出来,最终发展成为政治冲突.主观原因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失误.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最后导致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改革失败是加速苏联剧变的一个重要直接原因,但剧变的根本原因则是斯大林模式丧失了动力机制,这种模式的弊端带有制度性与根本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正以不同的心情注视着苏联改革的进展。这是可以理解的。比起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来,苏联改革的成败的影响要大得多。不管苏联咄咄逼人的大国沙文主义恶习多么令人厌恶,苏联作为年龄最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最为雄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客观地位,使人不能不承认这一点。主要由于上述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一、决定苏联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从客观形势上说,苏联社会的发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革的形势是不可逆转的。苏联目前最大的威胁是经济发展的停滞状态。以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例,八五计划期间是7.7%,九五计划降为5.7%,十五计划(1976-1980)又降为3.7%。81年为3.2%,82年只有2.6%。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放慢从经济本身上看,原因在于苏联长期以粗放经营为主,科技的发展抓得不得力。当苏联人津津乐道其科技发明占世界的1/3,其科学家占世界  相似文献   

19.
苏联改革时期形成的独立于国家控制的公共领域,直接导源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公开性"。戈尔巴乔夫通过"公开性",从构建公共讨论空间着手,引入社会批判机制,发展舆论多元化,直至允许独立于国家控制之外的社团网络、政党的出现等,在个人、社会与国家间建构了一种新的交往关系,形成了具有批判功能的反体制的公共领域,它一方面解构了苏联政治制度赖以存续的政治文化基本成分,另一方面,新的政治文化开始浮现出来,进而引发了苏联政治文化的根本性转型,苏共政权出现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俄罗斯选择了一条废弃苏共专政、脱离苏联独立、打碎计划体制、进行彻底市场化改革的激进主义道路.但10年历史表明,这条激进主义道路并没有孕育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相反却催生出了官僚和寡头式的资本主义,使整个俄罗斯社会陷入了危机的深渊.事实证明,激进主义不是俄罗斯改革的良方,以务实的态度处理社会问题才是俄罗斯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