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资讯     
《廉政瞭望》2010,(12):6-9
<正>本刊文章影响国企职务消费改革进程本刊今年第11期专题策划《国企高管三大关键词》,针对国企高管的高薪水、高福利和行权边界,分析了国企离真正市场化的距离,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不少媒体更陆续做出相关报道。国务院国资委纪委书记贾福兴在日前指出,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今后将严格执行职务消费制度,职务消费的情况要向职工公开,透明运行。  相似文献   

2.
张俊 《学习月刊》2013,(7):32-33
国企职务消费是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履行工作职责时.发生的由企业承担的消费性支出。国企高管职务消费的水到底有多深.这只“硕鼠”有多大.局外人很难摸清楚.只能据一些业已公开的资料作一些大致猜想:原中石化总经理陈同海,  相似文献   

3.
张俊 《学习月刊》2013,(4):32-33
国企职务消费是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履行工作职责时.发生的由企业承担的消费性支出。国企高管职务消费的水到底有多深.这只“硕鼠”有多大.局外人很难摸清楚.只能据一些业已公开的资料作一些大致猜想:原中石化总经理陈同海,  相似文献   

4.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与行使职务有关的消费支出。包括公费旅游、吃喝、娱乐、交通等费用。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国企领导的职务消费,一般在其工资的10倍以上。有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任职期间,追求个人享受,用公款在购房、买车、吃喝、  相似文献   

5.
【题记】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 ,国企领导的职务消费 ,一般在其工资的十倍以上。有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任职期间 ,滥用职权 ,追求个人享受 ,用公款在购房、买车、吃喝、玩乐上进行攀比 ,有的连嫖、赌的开支也由企业报销 ,职务消费已成为企业腐败的温床。请看——A :职务消费 :吃、住、行、乐都报销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行使经营管理职务时涉及到通讯、吃、住、行、乐等方方面面 ,因此 ,其职务消费也就表现在这几个渠道。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讯费用持高不下。信息时代 ,为及时捕捉信息 ,沟通情况 ,使用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 ,是无…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09,(9):46-46
上情下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范国企负责人薪酬遵循五原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表示,规范国企负责人薪酬将遵循五个原则。这五个原则是:第一,市场调节和政府监管相结合,不能错位;第二,激励功能和约束机制相统一,不能偏废;第三,短期的激励和长期的激励相兼顾,不能近视;第四,高管人员的薪酬增长和职工工资的增长相协调,不能悬殊;第五,完善薪酬制度与规范补充保险、职务消费等相配套,不能单一。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具体  相似文献   

7.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与行使职务有关的消费支出。具体来说,即领导者以行使职务为理由,获得的除工资、奖金以外的收入。包括公费旅游、吃喝、娱乐、交通等费用。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国企领导的职务消费,一般在其工资的10倍以上。有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任职期间,滥用职权,追求个人享受,用公款在购房、买车、吃喝、玩乐上进行攀比,有的连嫖、赌的厂支也由企业报销。职务消费,巳成为企业腐败的温床。据南方某传  相似文献   

8.
关于遏制职务消费中腐败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职人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是一块随切随取的蛋糕,每年因明里暗里地 无规则切取而使国家流失大量财政开支,使国有企业非生产性支出大增,经营成本加重,同 时也易引发多种腐败。职务消费失控这一顽症因久治不愈而越来越引人关注。为此本栏目特 刊发两篇理论文章,分别就如何规范公务人员和国企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孟盛 《廉政瞭望》2010,(21):21-22
国企高管监管难题涉及深层次的制度原因,既有行政行为方式与市场经济规则之间的冲突,也有公共权力(资源)与私利动机(冲动)之间的矛盾。 如何破解国企高管的监管难题,需要从完善制度建设、促进信息公开以及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等方面提供配套改革。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  相似文献   

10.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乌鲁木齐市国资委日前出台的《乌鲁木齐市国资委关于规范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的暂行办法》,对国企老总们的职务消费标准进行了统一规定。《办法》中对出国的理由、性质、目的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正在改制的企业与经营性亏损企业的领导人员不准出国;国企领导不得参加无明确目的、任务以及一般性的出国培训、考察和访问活动;不得参加各类旅行社组织的出国活动;不得以各种理由搭便车出国、照顾出国;国资委所属各企业的党政领导出国,必须经国资委主要领导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出国。亏损国企老总不准出国  相似文献   

11.
<正>国企高管监管难题涉及深层次的制度原因,既有行政行为方式与市场经济规则之间的冲突,也有公共权力(资源)与私利动机(冲动)之间的矛盾。如何破解国企高管的监管难题,需要从完善制度建设、促进信息公开以及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等方面提供配套改革。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  相似文献   

12.
秦湘豫 《党课》2014,(20):69-72
近段时间以来,国企高管的薪酬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实上,不只是中国有国企,外国也有国企,在确定国企高管的薪酬方面,国外的一些作法也可以供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这些天,国企反腐动作不断,既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深夜打虎,也出现了一天之内三名国企高管被问责的现象,且所查处的多件国企高管案案情复杂、性质严重、涉案金额巨大。除了副部级高官、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被查外,5月19日,更是有三名国企高管被密集查处,包括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袁海科、黔南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俊涉、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罗永隆均涉嫌  相似文献   

14.
动向     
《廉政瞭望》2009,(5):4-5
三部委联手调查摸摸国企领导人职务消费底细,人大常委会修改议事规则任免官员将说明理由,现行薪酬数据覆盖面仅1/3首次国家级调查启动,河南新乡:17名代表委员因不履行判决被调整,吉林省政府免6名副秘书长成全国首个减副省  相似文献   

15.
曾有一种说法叫“高薪养廉”,这种说法在某些国企高管优厚的薪酬待遇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权力监管缺失的背景下,少数拿着高薪的国企高管仍经不住诱惑,走上贪污受贿的犯罪之路。“云铜”原料公司原副总经理札尧明就是一个反面典型。  相似文献   

16.
他山之石     
深圳严查六类国企领导违法违纪案广东省深圳市监察机关为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违法违纪案件的打击力度,将六类案件列为要严肃查处的国企领导人违法违纪案件。这六类国企领导违法违纪案件包括:经营决策中的“三乱”行为,即乱投资、乱担保、乱借款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国企领导人暗箱操作经营项目,从中牟取不当利益案件;私设“小金库”私分滥发公款案件;以职务消费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案件,主要表现为用公款为本人购买住房、保险、参与公款旅游等;违反规定领取兼职报酬案件;公款买送购物卡案件。(摘自《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突出存在四大问题:供给制和实物分配制并存,导致职务消费成本偏高;职务消费管理口径不一,随意性大;职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漏洞多,易滋生腐败;监督主体不合理,有效监督少。改善现行公务员职务消费管理模式应采取以下对策:倡导节约、廉洁、自律的理念;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加大监督处罚力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加快各项配套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地预防国企中的职务违纪行为,是新时期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4月2日,中石化总经理苏树林正式调任福建省委常委、副书记。同时,苏树林还担任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书记。这一纸调令,让中国政坛的国企CEO群体更加庞大。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这体现出中央对国企高管的培养选拔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开始.湖北省老河口市在省纪委的支持下,开始进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改革把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项目。归纳为招待费、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和培训考察费五大类.先核定各岗位的职务消费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