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3年6月,万州区委组织部。“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万州区选派的26名“第一书记”现场宣誓,这其中,就有区财政局纪检监察室职工钟兴平。  相似文献   

2.
丁启华  徐春华 《奋斗》2006,(9):27-29
漠河因北极村而名声大振。去年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旅游的50个地方”之一,今年又进入了“中国50个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3.
贾楠  翁淮南 《党建》2011,(12):43-45
这是一位被村民们称为“最有文化的人”,几乎每个人都熟悉这位“王电影”、“王文化”、“王站长”。这是一位最受老百姓尊重的“干部”,热情、随和,透着认真、执拗。七里八乡谁家有事他都愿意张罗,“领导在的地方有他,领导不在的地方也有他”。  相似文献   

4.
汪金友 《新湘评论》2005,(10):64-64
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在这里,胡锦涛一连讲了三个必须去的地方。即:“最困难的地方”、“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和“工作推不开的地方”。相信每个领导干部读完这段话,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他不仅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而且指出了具体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在这里,胡锦涛一连讲了三个必须去的地方,即:“最困难的地方”、“群众意见多的地  相似文献   

6.
“这个地方应该成为人民最信任而且最需要的地方!”这是总理对德医人的嘱托;“医术仁心,关爱生命”,这是德医人用真情和爱心践行的誓言;“在探索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在灾难中挺立”,这是德医人凭着赤诚之心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应该成为党建工作最活跃的地方”。市委组织部和市总工会去年在四个城区推行的商务楼宇党工共建试点工作,展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4,(8):32-32
践行群众路线,必须疏解群众心中的“堵”。干部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不断疏通群众心中的“堵”,解开群众心中的“结”,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一位领导在《人民日报》撰文说:“只有向问题叫板,才能让群众叫好。”“向问题叫板”,就是实实在在“破解群众办事难、政策落地难、保障民生难、权益维护难、基层强化难”。“向问题叫板”。就要体现在“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活动成效落实到最基层、体现在最基层。”  相似文献   

10.
当前招商引资中的“乱招商”、“假招商”,就是在错误政绩观引导下急功近利的地方官员“饥不择食”,一些利欲熏心的不良商人“趁火打劫”,双方联手上演的一幕幕闹剧、丑剧甚至是悲剧。“政绩”压力:“招伤”之根当前,由于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体系尚未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GDP增长仍然是考核地方工作和干部实绩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最容易量化、最方便考核的指标,地方官员显然要把GDP作为最重要的“保位砝码”和最主要的“进身之阶”。招商引资正是GDP增长的“快车道”。干部的升迁与招商引资紧密相连。正所谓:“项目上,…  相似文献   

11.
反腐,历来是全国以及地方“两会”上的重要议题。今年的“两会”也不例外。在中新网进行的一项关于“两会”热点调查中,“肃清贪官污吏”仍然最受网友关注。  相似文献   

12.
因为“对口名校”,所以“奇货可居”——近年采.在不少城市的住宅市场中,所谓的“学区房”成为最特殊的“衍生品”,近日.上海中心城区地方政府接连出手,向炒卖“学区房”开刀。  相似文献   

13.
李海洋 《当代党员》2009,(12):29-29
密切联系群众,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帮助群众办实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老百姓最讲实惠,最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和干部把实事办成虚事的还真不少:一些地方公之于众的实事项目成了“作秀工程”、“形象工程”,甚至变成“豆腐渣工程”;一些干部图形式,赶时髦,沽名钓誉;  相似文献   

14.
非鱼 《党风建设》2002,(6):38-38
永宁县运管所担负着全县货运、客运、汽车维修市场的管理及养路费的征收工作。几年来,该所“从人民最不满意的地方收起,从人民最满意的地方做起”,工作连年上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5.
夏柱智 《廉政瞭望》2013,(11):32-33
上世纪90年代乡镇“七站八所”人员臃肿、机构瘫痪、职能不清等困境促使一些地方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其中,湖北把“七站八所”推向市场最有独特性,也颇有争议。这场改革解决了站所存在的一些痼疾性问题,但随着改革大背景的转换,这一改革样式正在一些地方走上“回头路”。  相似文献   

16.
一、分税制实施面临地方有形或无形障碍实行分税制后,在我国行政体制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地方政府既是国民经济宏观总量在地区平衡的被控客体,又是区域范围内相对独立的控制主体。现实情况表明,因地方追逐自身利益冲动,分税制在区城中已面临有形或无形障碍、阻力。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主要特点的矛盾冲突难分难解,“法官兼被告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最典型的是,地方变换手法“挖中央”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相反,在有些地方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一票否决”在一些地方颇为盛行,而且“否决”的项目也是五花八门,诸如在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党纪党风等方面,均实行“一票否决”,据调查,在个别地方“一票否决”的数量多达数十种。 过多过滥的“一票否决”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产生副作用。要知道,抓住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会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如果这也“一票否决”,那也“一票否决”,甚至全部“一票否  相似文献   

18.
赵凌  赵蕾 《廉政瞭望》2013,(24):28-29
中国中基层法院将迎来30年来最实质的体制改革,在人权、财权上将不再受制于地方党政,直接接受省高院管理。这意味着法院这个一直被错误地视为地方政府管辖的“行政机关”,将结束靠地方政府发粮、看地方领导脸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观点     
《廉政瞭望》2012,(2):10-11
吴敬琏:地方政府最不应该办项目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各级政府必须下决心改变“管了许多不应该管或者管不好的事情”的现状。在他看来,地方政府最不应该做的事,便是直接组织融资和操办项目。因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官员并不具有获取这方面信息的能力和取得经济效益的激励”。比如,当中央大力提倡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各地便一窝蜂地涌入了太阳能、LED等大批项目,结果只能导致“高度同构化”。  相似文献   

20.
《党风党纪月刊》2002,(5):31-31
在众多科学骗局中,“百慕大”传说是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一例1980年,美、澳科学考察队联合发表声明,声明中称:“百幕大没有任何超越自然的地方”但流言仍遍布天下直到16年后,才有“科学家”自称“发现”了“百慕大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