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早对尧舜禅让提出质疑的是魏文帝曹丕,他在接受汉献帝“禅让”后脱口而出:“舜禹受禅,我今方知。”在政出于曹氏的现实面前,当了多年政治傀儡的汉献帝。再也无法与没有道德包袱的曹丕并立于世了。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0,(3):55-55
关于“分配”这个话题,有这样两则故事: 一则发生在古代中国,是经典名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挑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他,孔融摇摇头,另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把那个大梨给哥哥吧。”  相似文献   

3.
尽管新经济时代涌现了比尔·盖茨、戴尔、李泽楷等用足够的敏感性抓住机会、一举成功的“弄潮儿”,但并不是谁都能成为新经济的“幸运儿”。就像考大学那样,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故而,不能给所有名落孙山者都戴上一顶过失的帽子。 有人称美国的硅谷“每一个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几十个失败的故事……他们才是硅谷真正的英雄。”“硅谷的历史不仅是胜利者的历史,而且是失败者的历史。”这正应了那句话:有“过”不为过,创新无所错;成功固然好,失败亦光荣。 看来,在知识更新加速的知识经济时代,“过”有两种;在网络抵万金的新经…  相似文献   

4.
我国儒家的“德治”思想源远流长,其理论与实践在正、反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们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德法并重”,则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德法分离”,则社会动荡,腐败横生。   儒家的思想政治是以尧舜时代为代表的“大同”之世。从历史传说来看,中华大地在上古时代已经是“天下万邦”,人口众多。华夏先民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在幅员辽阔的地区建立了相对统一的部落联合体。尧舜作为君王,开创了一个“公天下”的德治传统。当时所谓的“德治”,是以平等共生的理念处理氏族、部落、邦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里,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除了黄帝与炎帝,便是唐尧与虞舜了。尧舜禅让的传说,在古代一向被奉为君主权力传接的理想楷模而成为千古佳话。河北省梆子剧团演出的《尧天舜日》,描绘  相似文献   

6.
百叶窗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不久前在山西首次发现了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有关专家表示,这一重大发现,使中华民族国家起源的历史提前了近千年。据介绍,这座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其中的一堵城墙,东西走向,长约130米左右,年代距今有4200年至4500年。这个时间正是史籍中记载的尧舜时期。《史记》中有“尧都平阳”的记载,当时的平阳就是今天的山西襄汾一带。尧和舜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人物,关于这个传说,以往一直没有被考古证实过。  相似文献   

7.
李向前 《湘潮》2012,(6):38-41
一次闲聊中,一位现代女孩听完白毛女的故事后颇为纳闷地问:喜儿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呢? 这发问既好笑又很戏谑。在稍有历史常识的人看来,这问题有点不可理喻。可是,我们又必须承认,这是一个“真”问题,是“现代女孩”们带着一定真诚、不解和以一种向传统道德观挑战而提出的“现代性”诘问。  相似文献   

8.
李治平 《学习月刊》2013,(23):53-53
舜王禅让“三作”指的是什么呢?据古代传说,舜王传位给大禹时.他向大禹提出了三点.被称之为“三作”,即“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逝近五千年.  相似文献   

9.
夫子有一句传世名言:治民难,而治吏尤难。孔子 一语道破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周期率:宽于治吏则官贪,官贵则令废,令废则政弛,政弛则国危。这个恶性循环就是中国历史上贪官如蚁、朝代迭替的基本动因。 对吏治腐败的历史考察 中国的贪官出现甚早。据史家考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尧舜时期,即有贪官行世。尧时制定了“五刑”,对当时的上层建筑和公共秩序进行规范。夏朝建立以后。“夏有乱政而作《高刑》”,皋陶即是当时的法官,他是历史上最早的监督百官的反腐败官员。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随着杜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贪官…  相似文献   

10.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1,(10):55-55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列为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出版物。国内权威党史研究专家认为,该书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史料丰富,以生动纪实的笔法,大量可信的档案史料,鲜为人知的细节、情节和故事,真实感人地讲述了小说《红岩》中众多人物的真实生活原型,通过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1.
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国人大抵从小就听说过,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谦让的范例,是一个道德的范例。 有一位教师告诉我,她是怎样向学生讲这个故事的。当然,故事都是一样的:孔融拿了那个小一点的梨。讲完这个故事,肯定了孔融的行为之后,这位教师又问:有没有别的可选择的做法呢? 假如,那个大一点的梨上有一点虫蛀的伤疤,小梨却光洁如玉,孔融应该作什么选择?这个问题也许  相似文献   

12.
清官死后     
乃斌 《党建文汇》2002,(6):35-35
诽谤木 又叫“华表木”、“表木”,相传是中国最早的举报雏形。据司马迁《史记》卷十《孝文纪》记载,远在5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就立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凡政有得失,民皆可书于木上。  相似文献   

13.
网友是谁     
当下,有一种怪现象,我们提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说,不知道真与假,据网友们说。好像事情一嫁接到网友身上,就有了某种担待,听者在听这件事情的时候也会产生两种思维:可信或不可信。信或不信,此时的决定权不是说者,而变成了听者,就因为这句“据网友们说”。  相似文献   

14.
有一部电影叫《曾克林出关》,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进驻沈阳的一段真实但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主人公原型,就是被刘少奇称为抢占东北“先锋官”的开国将军曾克林。  相似文献   

15.
厕趣历史     
李阳泉 《廉政瞭望》2010,(11):62-63
如厕这一肮脏但愉快的历程,所有的历史教科书中都不曾呈现,似乎只有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推广。几个带点历史臭味的故事,刚好对“发笺”历史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时,有这样的表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不少,泰山无疑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挥泪”斩“马谡”杜奉文历史上有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是蜀汉名将,因恃才自傲,不听忠言,失去所守的军事重镇──街亭,造成蜀伐魏的一次关键性军事行动全盘失利。为了维护铁的军纪,诸葛亮只好挥泪杀掉马谡。而现代伟人毛泽东也有“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18.
中华赋     
李乃毅 《学习导报》2009,(10):32-32,33
羲皇制礼,文史开篇。炎黄行道,龙脉传衍。尧舜禅让,立仁树典。大禹治水,弘义创范。群落聚首,众生耕园。黄河滋养,长江润涵。捕鱼于湖泊,狩猎于丛山。游牧于草泽,农桑于井田。含南麓之灵秀而聪慧,采北野之平实而勤勉。纳东海之浩瀚而博达,染西陲之苍莽而豪悍。物华疆衰,风淳民善。承幸神佑,祈福天赡。然大道不平,悬日浑暗。王奢政虐,官逼民反。  相似文献   

19.
中华赋     
李乃毅 《新湘评论》2009,(10):32-32,33
羲皇制礼,文史开篇。炎黄行道,龙脉传衍。尧舜禅让,立仁树典。大禹治水,弘义创范。群落聚首,众生耕园。黄河滋养,长江润涵。捕鱼于湖泊,狩猎于丛山。游牧于草泽,农桑于井田。含南麓之灵秀而聪慧,采北野之平实而勤勉。纳东海之浩瀚而博达,染西陲之苍莽而豪悍。物华疆衰,风淳民善。承幸神佑,祈福天赡。然大道不平,悬日浑暗。王奢政虐,官逼民反。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一部以真实历史故事为素材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地》,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电视剧出于艺术的需要,对史实作了一定的演绎和加工,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中国地”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作为故事发生地一名党史工作者的笔者将带你走进中国地,走进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