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法战争后,随着德国经济的繁荣,在德国出现了一个困扰现代社会的典型问题,即住房问题。针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学者们解决住房问题的种种方案,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论住宅问题》一文。根据恩格斯的文章,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动解决住宅问题,住宅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历史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似乎正在"重复德国昨天的故事"。在这种背景下,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给了我们深刻启示。我们应该从政治高度来看待住房问题,果断采取措施来降低房价,改善民生。至少打破"房产经济"和征收房产税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是在反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及其改良主义理论家关于解决住宅问题的各种方案的激烈论战过程中产生的。在与形形色色的"理论家"辩驳的过程中,恩格斯分析了法国住房问题的社会原因,阐明了自己的住房观点。而这种分析对今天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具有启示意义。恩格斯对法国住房问题的揭示恩格斯批判米尔伯格不是从现实的经济关系,而是从"永恒公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经过十年的试点探索,目前已在全国城市展开。在此时,重读恩格斯的重要著作《论住宅问题》,我们更能体会到它的重大理沦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仅对此谈几点浅见。一、《论住宅问题》对我国城市房改方向的启示从《论住宅问题》第二版序言小可以看出,恩格斯在1872年之所以要以相当大的精力专门研究城市住宅问题,是因为当时在德国“住宅缺乏现象曾经具有急性病的形式”,以至“报刊上登满了关于‘住宅问题’的文章,各种社会庸医乘机而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米柏格和扎克斯等人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案,特别是把住宅归工人自己所有的观点。目前,我们一些同志,以恩格斯的这篇著作为依据,反对职工自建住房,认为城市住房只能由国家包下来。一些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样来理解恩格  相似文献   

5.
李育军  陈岚 《世纪桥》2010,(9):67-68,70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3年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到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发表,这个阶段主要是"合力论"内容的形成,即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从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发表到1890年写给约.布洛赫的信,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合力论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恩格斯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恩格斯科学主义倾向;恩格斯认为社会和自然一样都有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住宅问题是必然要面对的,而当前我国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与资本主义社会住宅问题主要表现为住宅短缺根本不同的是我国现阶段住宅问题主要表现为房价、房租过高。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通过批判蒲鲁东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住宅观,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住宅问题背后的资本逻辑运动规律,指出了只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除城乡对立才能彻底解决住宅问题。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应对我国现阶段的住宅问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住宅问题》是恩格斯批判蒲鲁东主义住宅观念并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住宅思想的力作,长久以来被视为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的"姊妹篇"。该文本在中国住宅改革的重要时期均曾引起人们的重视,迄今有周建人和周晔译本、曹葆华和关其侗译本、贾植芳译本、莫斯科中文本、中央编译局译本等多个中译本。梳理这些版本的流变,探究国内学界研究该文本的角度和立意,确认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蒲鲁东主义者解决住宅问题的诸方法之有限性或不可能性,有益于从中获得促进当今中国住宅问题改观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建立中国住房储蓄银行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各国需要很好解决的头等大事。而凡是成功解决住宅问题的国家,基本上都离不开住房金融体系的支持。作为住房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住房储蓄银行,对于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考察和借鉴德国住房储蓄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立中国住房储蓄银行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郑建 《前线》2014,(6):70-70
<正>1888年,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旧笔记本中,发现了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下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之后,《提纲》作为附录首次公开发表在恩格斯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单行本中。《提纲》一共包含十一条,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字,但是恩格斯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是马克思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就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恩全集》第1卷第82页)。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 (《马恩选集)第2卷第52页)。列宁发展了马恩的思想,提出了社会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中,第一次以理论的形态、用明确的哲学概念,提出并阐明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近百年来,它象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耀着哲学发展的大道。今天,重温恩格斯的这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讲到,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革命和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同,但它们都为当时的政治革命作好了思想准备。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变革和转型的时代,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断揭示着未来一个个崭新的世界,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是  相似文献   

13.
杜林从唯心史观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出发,认为政治暴力是社会历史最根本的因素,政治关系是历史上最基础的形式,将科学的理论倒置,严重阻碍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发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暴力论"三章中严厉批判了这种唯心史观,通过论证政治制度、政治权力和国家的暴力工具取决于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生产状况,阐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南和价值引领。唯物史观具有永恒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当代仍然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巩固国防、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正17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一个不到3万字的纲领,在1848年2月发表,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共产党宣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以后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归其根本就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既是根本政治任务,也是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根本上讲,"两个维护"传承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经验于党的发展壮大。早在1872年10月,恩格斯就有过《论权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著作中提到过历史合力论的一些问题,在他1890年写给布洛赫的一封信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刻的论述。他强调历史的发展具有动态性、必然性以及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也具有重大作用,同时指出历史运动是一种具有历史辩证思维的运动。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读了《再论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文①(以下简称《再论》),对该文作者和某同志(《再论》所称《经济》一文的作者)的争论,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再论》提出要“平心静气地实事求是地开展讨论”,我很赞成。因此,我们还是从有文字根据的争论着手。以下集中三个方面对《再论》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再论》认为,他与某同志的争论,“主要在于,是不是可以把非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把“社…  相似文献   

18.
权威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此写过很多文章,恩格斯在1872年10月至1873年3月写成的《论权威》是其中的较为重要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详细地分析了权威的实质,论证了权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阐明了确立无产阶级政治权威的必要性和权威与自治的辩证关系。它不仅在当时为正在组织工人政党的无产阶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且为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完全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也比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复杂得多,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和艰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一书写于1894年11月,发表在理论刊物《新时代》上.晚年恩格斯在该书中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农民问题上的立场和基本原则,对工农联盟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一著作虽然是针对当时法国和德国的情况进行论述的,但文中阐明的理论原则对于我国总结处理农民问题的经验教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农联盟问题,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一、《法德农民问题》对工农联盟思想的新贡献1.阐述了农民问题和工农联盟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恩格斯分析了农民这个重要政治力量在欧洲历史上的作用,指出“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95页)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农民破产,促使他们成为活跃的政治力量.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已经成长和强大起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逝世后,恩格斯思想逐渐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对其晚年思想的研究兴趣逐渐增强,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最终落脚点都是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的关系问题。因此,恩格斯和马克思的思想关系问题一度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也是近几十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大为流行,8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同质论"与"对立论"争锋相对;在这个争吵的过程中,逐渐酝酿出了一种调和二者的"差异论"观点,并逐渐占据支配地位。深入解剖析这些观点的片面性,有助于正确对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中各自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