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益于"人口红利",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晋江市唱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走出了敢拼会赢的晋江模式,取得了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而近年来随着"西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一些企业人性化管理的缺位,使晋江市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最先遭遇了"用工荒"的冲击。而在硬币的另一面,红红火火搞着企业文化建设,切切实实改善用工环境的大企业却很好的化解了这个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问题正是改革的动力所在。本期专题将讨论如何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晋江市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晋江制造"向"晋江智造"蜕变。  相似文献   

2.
晋江是一个山海兼具的县级市,晋江人民自古就有向海洋发展的传统,在福建海洋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明中叶以后,晋江人民大批移居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遂使晋江成为我国著名的侨乡。历史与现在,晋江籍华侨华人为我国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推动了祖籍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当下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晋江籍华侨华人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本文以晋江籍华侨华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的作用。论文指出,晋江籍华侨华人具有人数众多、社团林立、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和精英荟萃等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真实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国与居住国的良性互动;为中国经济发展继续招商引资,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实现国际化;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搭建人文交流网,使他们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当民营企业从发展期进入成熟期时,家族式治理结构有没有优势,优势在哪里?本文引入交易费用概念分析家族式模式的优势,通过对晋江民营上市公司发展动力的分析,使人们了解晋江上市公司当前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发展》2008,8(1):103-109
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背后是晋江人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奋斗历程。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晋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以1992年撤县建市为标志,大体可以概括为前后两个阶段:1992年之前的十四年,晋江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晋江实际的乡村工业化道路——晋江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它成为中国乡村经济工业化道路的四大模式(其他三个模式是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之一而享誉海内外。在晋江模式下,晋江经济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晋江发展的第一次飞跃。1992年以来的十五年,是晋江在解决乡村工业化问题的基础上,在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事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区域现代化建设,带动晋江模式新发展,实现了晋江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19)
正自2006年启动生态市创建工作以来,晋江持续开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体系建设。如今,"让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生态城市已经初具模样。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晋江市,三面临海,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海滨邹鲁"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一条特色县域发展路子。近年来,晋江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立市"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6.
正民盟中央美术院晋江分院成立于2016年11月25日。她的诞生,标志着晋江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又增添一朵书画艺术的奇葩,也将为民盟晋江市委会增添无尽的书香。书画艺术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民盟晋江市委会长期关注文化工作与文化建设,也一直重视与盟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的联络与合作。民盟中央美术院晋江分院的成立,正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是民盟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和  相似文献   

7.
<正>文山是一个以壮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自治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该州积极发展"旅游+民族文化"模式,着力将民族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速,打造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新高地。"十二五"以来,文山州以构建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着力将旅游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2002年习近平同志提出"晋江经验"以来,福建晋江立足优势条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激活社会生产力,市场主体突破16万户,民营企业突破6万家,形成纺织服装、制鞋2个超千亿和食品饮料等5个超百亿产业集群,民营经济创造出的经济总量、税收和就业岗位占比都在全市的95%以上,形成"十分天下有其九"的发展格局,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改革开放40年四大典型唯一一个县级市。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关键和核心技术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总结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晋江经验",是推动晋江不断完善发展的制胜法宝,更是引领新时代晋江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长期以来,晋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依靠地方党委的领导,传承发展"晋江经验",运用重大事项决定权这一法定职权,在  相似文献   

10.
晋江地处福建厦门、漳州、泉州的“金三角”内,它是改革开放后新兴的工贸城市,其综合实力位于全国百强县(市)的前列。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中保安业的发展更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晋江保安已基本取代当地的内保、经警,他们的服务遍及城镇、乡村。晋江保安服务公司向农村派驻保安员的模式为同行业所借鉴;晋江保安押运以其规范的运作、全方位的管理走在了前列;晋江保安的犬防服务、为出入境人员提供中介服务亦开行业之先河……本刊记者借公司成立15年之际,走近晋江保安,解读晋江保安。农村的治安稳定是全社会治安稳…  相似文献   

11.
泉州市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宋代大学者朱熹曾用"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诗句给予高度赞誉。泉州又是一座生机勃发的现代化城市,名闻全国的"泉州模式""晋江经验"正是对泉州改革发展轨迹的概括。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的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4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城市向东,幸福向海。从近两千年的泉州城市发展演  相似文献   

12.
晋江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是著名的侨乡。全市户籍人口105万人,流动人口100万左右,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前列、福建首位。多年来,晋江人发扬"爱拼敢赢"的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了一条打造产业集群、发展规模企业、争创名优品牌的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目前,晋江已有中国名牌产品41件、中国驰名商标79项,品牌数量居全国县级市第一,被誉为"品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发展》2008,8(1):110-114
晋江近三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总结晋江经飞社会发展的历程,概括晋江模式及其新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得出若干重要的经验与启示。一、晋江模式新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国内部的一些地区可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不仅仅局限于那些发展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发展基础薄弱的县域也可以实现赶超式发展,晋江的实践生动地验证了这一观点。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晋江由落后的农业县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市化与社会事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社会结构也与相应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变。所有这些都表明,一个县域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可以走在前面的。  相似文献   

14.
正"将相勋业昭千古,都督枢衡振万邦。"这副晋江五店市蔡氏家庙的门柱镌联,颂的是蔡氏作为青阳最早开发的世家,繁衍一千多年,俊彦辈出,仕宦者众。晋江于唐开元六年(718)置县,为历代州治、府治首邑,自古人杰地灵,科名兴盛。自唐贞元八年(792)欧阳詹首开"将闽南登科及第之风,与韩愈荣登"龙虎榜",晋江历代俊才辈出,先后涌现出1853位文武进士,其  相似文献   

15.
吴沿 《就业与保障》2014,(10):10-13
正作为一个县级市的经济开发区,本以为只是单一的发展经济。而占地面积达203平方公里、版图占晋江1/3的晋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把一个区当做一个城来谋划,投入30多亿元补上商业、文化、企业总部这一大课,建设宜业、宜居、宜商为一体的一流开发区,在普遍出现用工荒的当下,这个开发区不仅能招足人,而且能留下人,留下人心。不仅避免了每年人工大迁徙的窘况,而且培育起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晋江人。  相似文献   

16.
陈柏福  刘莹 《湖湘论坛》2021,(1):115-128
对外文化贸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心文化产品的国际占有率、TC指数、RCA指数和SRCA指数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大,但产品内部发展不平衡,出口集中于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上,竞争优势较弱。究其根源,缺乏针对性支持政策、文化品牌效应不强、文化贸易模式难以跟上"互联网+"时代节奏以及文化距离尚存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大而不强"的现实困境。为此,应在保持传统出口优势的同时优化文化贸易结构;打造中国特色文化产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完善版权立法的顶层设计,加强文化产业版权保护与管理;积极援引"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实施具有针对性、专业化和战略性的对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支持政策,并实施开放型的适度保护文化贸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科技主导型、资本主导型、资源主导型五种类型,这些成功模式的背后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发挥相对优势,二是政府直接干预,或间接引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文化资源丰富、要素边际生产能力较高以及后发优势明显三大特征,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上可以尝试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跨境文脉为线索的"协同创新开发模式";以历史、民族、宗教为基础的"特色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延续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在这一重要历史阶段,我们要以红色文化的发展为文化自信筑基:不仅要塑造文化地标,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还要打造"互联网+红色文化"的全新发展模式,增强传播优势,增进公民的文化自觉,增强新时代的红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一直是泉州发展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晋江经验"时强调指出,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时刻谨记这一要求,用心履职,助推泉州民营经济健康成长、发展壮大。让民企吃上"定心丸"20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到九十年代初,正值泉州市经济发展由"三来一补"起步向大力引进外资阶段迈进的重要时刻,但民营企业却再次遭遇姓"社"姓"资"争议,导致不少企业家一度陷入恐慌。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惠林 《思想战线》2004,30(3):89-91
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走出去",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考虑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重建我国文化外贸的政策系统和法律系统,改革我国的文化贸易体制。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所在。战略意义上的文化赶超,离开了这一比较优势绝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