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1,(14):48-48
强调加强社会管理,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只注重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忽视了社会建设,从而导致我们的社会管理力量薄弱、水平滞后,民众的丰富需求难以满足,并非是出于维稳;倡导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2,(12):53-54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从而使我们党原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3.
张皓 《山西青年》2024,(5):99-101
社会学是一门旨在揭示社会运行规律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事件、群体行为和个人经历等。社会专业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分析社会行为、社会实践、社会现象等,从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社会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学生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实践能力培养背景下,学生能够有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研究基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探讨社会学专业课程建设路径,为提升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安定有序,而文化建设有助于塑造与特定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人,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同一性与和谐。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而文化建设的一个独特的功能,就是通过传递而发挥社会进步之基础作用。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而文化建设有助于“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文化建设具有不同于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独特的社会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发挥约束、导向、监测和决策等功能,从而推动社会建设工作。这样一套指标体系需要建立在对社会建设内涵和政府社会建设职能的深入理解上,并将社会建设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短期工作目标结合。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的评估可以从"结果"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社会建设的"结果"反映在个人层面就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反映在社会层面则是社会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政府开展社会建设的能力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开展社会管理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6.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对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让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加速了社会的转型。改革成为维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的关键所在。不断地提升领导干部的系统思维能力,培育他们的分析能力、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而更加有效地部署工作,提升战略水平。只有积极地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出发来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够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工作效果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理论框架、思维训练、创新素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地讨论,为领导干部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创造有效条件。  相似文献   

8.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时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黄蕾 《世纪桥》2008,(11):29-30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对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合法性是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面对社会转型期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课题,目的是使党的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符合社会公正的要求,并使这种政策上升为法律,通过国家机关对法律的严格实施,来获得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拥护,从而不断提高执政合法性,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建设经验,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从而构成了中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社会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型社会建设离不开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引导和推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从而实现从学习型政党走向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党的建设处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从而也带来了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化。这既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新时期要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正视和关注党与社会的关系状态。公民社会的兴起使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阻止的潮流,虽然其对社会主义民主确有推动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党这一政治权威对民主进程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钱宁  陈立周 《探索》2011,(5):136-140,153
19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政策发展的重要变化是“发展性社会政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策思维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引发社会政策研究的“范式革命”,将社会政策从一种社会再分配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投资,从而彻底改变了经济政策唱主角、社会政策当配角的传统观念。这一新思维被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使其从价值理念、干预策略及社会目标三方面完成了对传统社会政策的超越。这些成果对建设适度普惠的福利社会将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遭遇到理念与现实、观念与实践二元因素的分离与背反,这构成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难题。根源于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的深刻启示,社会工程视域下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是以社会工程为中介的建设模式,而是把核心价值体系本身作为一项社会工程,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工程模式的社会建构。作为社会工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起点在于对伦理风险的科学化管理,履行公共决策主体的伦理使命与责任,在科学化、系统化的社会工程建设中重构伦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进行梳理,阐明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的演变历程,实现了广义社会建设和狭义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同时提出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演进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进行梳理,阐明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的演变历程,实现了广义社会建设和狭义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同时提出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演进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工作、责任、竞争、人际等方面的原因,承受着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对俄国革命的经验反思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思考的过程中,创建了农村社会动员思想。这一思想立足于俄国的现实国情,深刻揭示和科学回答了农村社会动员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实现等问题。纵观列宁农村社会动员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民本性、创新性和务实性五大理论特征。深入分析和掌握列宁农村社会动员思想的相关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列宁农村社会动员思想的本质内涵,从而为我国新时代农村社会动员工作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朱德米 《探索》2012,(4):57-6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在实践中对社会矛盾进行源头治理的新创举,它是指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等,决策前需要对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促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安排有效地发挥功能并使之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开发其民主功能。在公共决策过程中通过推进公民参与、转化公民立场来促进决策过程向透明、包容、公开、协商等方向发展。而公民参与体现在信息公开、在场、发出声音、同意等层次。维稳与维权、社会管理与民主建设、强有力的政府和积极的公民参与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诠释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