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亦称“成都草堂”。  相似文献   

2.
声音     
“杜甫最近很忙!” ●日前,诗圣杜甫画像因遭遇涂鸦恶搞爆红网络。炮制所谓“杜甫很忙”现象的网站,拿杜甫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人“开涮”,看似无伤大雅,但是炒作和公众的围观,恰恰折射出了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  相似文献   

3.
草堂的怀念     
草堂的怀念吕万成如同人的一生有过美好时光,事物也有引以为荣的往事。我说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一千二百年前,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这里的茅屋里居住了近四年,他流传下来的1400多首诗中,就有240多首是在草堂完成的。名以人传,草堂遐迩闻名,不少人怀...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14):66-67
空调、茶几、饮水机……如果不是挂在门口的牌子,人们恐怕很难看出这是成都市一座三星级公共厕所里的设施。眼下。位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里的这座三星级公厕档次还有望提高到五星级。据成都媒体报道,今年将出资500余万元对杜甫草堂博物馆里的四座厕所进行改造,全部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说过:“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①人们千万别把这句话看得太认真。从毛泽东读书的实际情形看,杜甫的诗,他很愿意看(参阅本刊1998年第12期《毛泽东与杜甫作品》);白居易的诗,他同样很愿意看,而且读得很熟,有不少诗还记得牢,连《琵琶行》、《长恨歌》这样长的诗都能背诵。1939年5月3O日,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时说:“从前有一首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土时,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做‘盖棺论定’,就是说,人到死的时…  相似文献   

6.
公元761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栖身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在“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窘境里,悲怆的诗人写出了千百年来所有穷人的梦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相似文献   

7.
读杜感怀     
我喜欢杜诗。读杜甫的诗,能使你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置身于战乱流离之中,特别是置身于民众之中。《石壕吏》中踰墙而走的老翁,《新安吏》中应征出行的肥男、瘦男,《新婚别》中因参加平叛战争而暮婚晨别的夫妇,《无家别》中无亲人可别的再次应征服役的战士,他们和杜甫一样,有家国之痛,离别漂泊穷困冻馁之苦。诗人了解这些人,与他们感同身受,同情他们的遭遇,发之为诗歌,为他们忧,为他们愁,为他们哭,为他们鸣不平,为他们呼吁,为他们祈请,也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诗人的心和他们一起跳动,息息相关。杜甫虽然做过左拾遗的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诗的发展历史中,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在太平盛世中唱响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怀,杜甫在乱世中弹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常开不败的奇葩。特别是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无穷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影响了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形成了今天中国人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灵魂。在此,我用这支拙劣的笔,走进李白的诗歌宝库,探索一下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飨衷心热爱李白的千万读者。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曾经在1922年的一次演讲中,称杜甫为"情圣"。乍一听,谁也不信整天愁眉苦脸的杜工部是位"情场高手"。待听完《情圣杜甫》后,才知道讲的是杜甫如何为社会下层写作,如何从杜甫的为文为人,窥见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依照梁启超对"情圣"的理解,将"情圣"的头衔复制给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一代诗圣杜甫的美好愿望。和杜甫相似,省扶贫办朱丽琴同样有着一副悲悯的情怀;和杜甫又不同,她不仅有着美好的愿望,而且事必躬亲,一直在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做着实实在在的努力,风雨兼程,驰而不息。一2012年7月,按照省扶贫办的安排,朱丽琴到尚义县挂职扶贫,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尚义县地处河北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一首《望岳》,让世人以深彻的目光记住了泰山。作为养育着五岳之尊的泰安市,以其“国泰民安”的深远寓意在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展开着它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世相     
王友元 《党建文汇》2007,(12):52-52
一个戴眼镜的青年在电话里说:“我叫苏若甫,苏东坡的苏,郭沫若的若,杜甫的甫。”一个红光满面的男人,从小轿车里钻出来,说手机没电了,拿起路边公用电话。他在电话中说:“我叫李美发,李嘉诚的李,美女的美,发财的发。”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23):58-59
眼中有才。唐代的李林甫曾在公元747年主持科举考试时,创造了无一人被录取的纪录。事后,他还曾向唐玄宗表示“祝贺”,说什么“野无遗贤”,成为历史奇闻。而就在那一年,被后人称之为“诗圣”的杜甫,在屡试不中的情况下,又一次惨遭淘汰。  相似文献   

14.
最近翻阅《陈独秀与胡适》(湖北人民出版社,朱洪著)一书,在书中偶睹了陈独秀录杜甫《秋兴八首》之八诗作送“怀甫先生”的书法屏幅(见文中影印件,朱洪提供),引起笔者的浓厚兴趣。屏幅上写到——  相似文献   

15.
马伯庸 《廉政瞭望》2014,(11):72-72
我国历史悠久,随便什么美食,动辄就可追溯到几百年上千年前,起源多半还和某位历史名人有关联:属原与粽子、苏东坡与东坡肉、杜甫与五柳鱼,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6.
肖舟 《廉政瞭望》2012,(6):74-75
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杜甫曾经盛赞盐亭的富足安宁,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盐亭县域经济呈现疲态,发展相对滞后;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负重拼搏,  相似文献   

17.
“人日”游,以诗会友,以歌助兴 “人日”游草堂是成都人春节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在“人日”(大年初七)这天,成都杜甫草堂会举办盛大的“人日”活动,全市人民便会相遗相约游览草堂,凭吊诗圣,吟唱杜诗,赏梅祈福。  相似文献   

18.
快乐大叔 《党课》2014,(21):104-105
中国的文字避讳很多,当年读到杜甫的《咏怀古迹》,诗中称王昭君为“明妃”,快乐大叔以为是后宫一种称谓,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西晋时要避皇帝司马昭的讳,王昭君只能改成王明君。  相似文献   

19.
马,是人类的老朋友了。人类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人类驯养的各种动物中,马又以其特有的骏健和轩昂的美引起人们的美感,成为一种审美对象。咏马之作,代有名篇。然而,在杜甫之前,还没有一个诗人象杜甫这样,通过咏马广泛而深刻地写出他那个时代和他自己。王嗣奭说:“老杜最善咏马”,是合乎事实的。 (一) 杜甫有十五、六首咏马诗,依照写作的先后,可以划归三个时期,即安史之乱以前,安  相似文献   

20.
杜甫在大历元年初夏移居夔州府治白帝城,大历三年初春离夔赴荆.杜甫离开夔州,除了孤独、思乡等感情因素,还有三条重要的客观原因:一是夔州混乱的人居环境与他避离祸患的初衷相悖离;二是夔州崇商轻儒的文化环境与他儒业致身的理念相冲突;三是夔州奇异的民俗环境超越了他力所能及的适应范围.杜甫既不愿改变自己,也无力改变环境,最终惟离开夔州另寻栖身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