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鞠青 《人权》2007,(2):43-46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下称《未保法》)。新修订的《未保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未保法》的修订历时3年,期间修改了十几稿,很多人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内容上有很多突破,特别是针对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湖北省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立法座谈会,引人注目的是,除了有关单位负责人、法律专家学者、学生家长参加外,两名初中生代表应邀参加了座谈,对修订草案中的部分条款、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受教育及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救助等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依照惯例,  相似文献   

3.
张超然 《小康》2012,(4):30-31
正3月19日,中国地方政府与国外地方政府缔结了第1872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如果按照每一对友好城市每年互访一次来计算,平均每天可能有五个团次的地方省市对外访问。  相似文献   

4.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0,(19):30-3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水土保持法的修订草案,被认为是非常及时之举。“当前我国面临的水土流失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今年,我国多个省市发生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造成泥石流和滑坡的直接原因是暴雨和大暴雨,  相似文献   

5.
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继修订通过,将于2021年6月1日起一同施行。两部法律属姊妹篇:未成年人保护法注重创造优良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注重预防,采取教育、干预、矫治等多种措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因此,在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6.
4月下旬,预算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其中,有关地方政府举债的规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修法草案的基本思路是,适应放开地方政府举债的权限,同时对举债行为作出严格规范。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但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迅猛增长,不仅会积累金融和财政风险,也可能触发系统性危机。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表明,截至去年6月底,我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05789.05亿元,比2010年底增加58679.54亿元,年均增长19.97%。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承担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工作。2005年4月以来,多次赴各地进行立法调研;全面搜集和研究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制定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地方法规;组团考  相似文献   

8.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争夺,实质上是为了获得在改革中先行先试的权力。先行先试权,类型上包括先行立法权和变通立法权。由国务院授予地方先行先试权,存在着较大的法理缺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是授权的适格主体。对地方授予先行先试权,应当参考经济特区的设立经验,由国务院审核并提出建议,再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决议的方式批准。  相似文献   

10.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学强国的号角,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但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存在严重不足,"孤岛现象"问题突出。而要解决科技创新"孤岛现象"问题,中央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引导和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晏俊 《长江论坛》2015,(6):47-50
自身债务负担沉重以及整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尽快转变融资模式。当前流行的三种主要观点,即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分税制改革或公私合营来解决地方政府公共融资问题,长远来看代表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但短期内却未必有可操作性。当前,地方政府转变融资模式的更具现实性的选择或许在于,强化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即:确保融资需求与外部融资供给和自身融资能力相适应,融资来源属性与资金用途相适应,以及融资权利与融资责任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人才特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建设"人才特区"的探索实践。本文探讨了"人才特区"的概念内涵,总结了当前各地"人才特区"建设的三种主要模式,分析了"人才特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做好"人才特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地方政府应结合实际开展"人才特区"建设工作,构建政府和社会合作共建"人才特区"的良好局面,共同促进"人才特区"建设顺利开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立法行为来源于有权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立法权与地方政府依据授权从事立法活动并不排斥。依据《立法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之规定,地方政府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有共性——立法性,否定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性,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上导致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之行为游离于权利监督、程序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之外。  相似文献   

14.
治理现代化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但在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泛治理"现象。简单地用"治理"代替"管理",无视治理行为的具体适用性,而将其泛化、扩展到一切领域,将治理理念、原则和机制无边界地拓展到无关联情境当中。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路径依赖"、"学习浅层化倾向"和治理基础缺乏等。"泛治理"现象对治理现代化步伐构成障碍。应对这一问题,需促进治理学习的实质化,夯实治理实践的法治化基础,做好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与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5.
"陪访制"仅是在信访压力机制下地方政府的一种"自救"措施,远不足以弥补信访体制的制度性缺陷江西瑞金于去年11月推出"陪访制",但却遭遇了群众的不信任。"陪访制"推出的背景,是当地"越级上  相似文献   

16.
蒋兆勇  孙博 《小康》2004,(2):77-77
中国官场有个有趣现象:大凡有领导人到地方视察,地方诸侯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有的还不停做笔记,有的只听不做笔记。只是做不做笔记,有一点奥妙,如果经常看电视新闻就可发现,做笔记最认真的往往是不太发达的地方,不做笔记的往往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从做不做笔记,其实可以折射出下级官员对上级政府的姿态,几乎也可看出地方政府行为的端倪。以中国之大,各地政府的行为如今已形成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昀 《人大研究》2007,(6):16-19
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2007年开始施行的《监督法》第五章“规范性文件的  相似文献   

18.
郝忠伟 《友声》2006,(2):11-13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和首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法方指导委员会主办,武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于2005年10月27日至28日在武汉市举行。来自中法两国地方政府的6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会议期间,双方代表本着谋求“友谊、合作、发展、共赢”的宗旨,就两国地方政府在城市工程等领域开展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并达成重要共识,一致通过《中法地方政府合作武汉宣言》。召开此次论坛的目的是:通过中法两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对话,推动中法地方政府合作,充实和加深中法全…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行政性分权式的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日益繁重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导致地方政府常常在实践中将经济行政作为地方政府责任的中心内容,导致了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为此,必须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界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以及逐步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责任,矫正这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拥有的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机动车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尾气。无论是官方机构,还是民间组织对外发布大气污染的成因时,机动车尾气排放都榜上有名,且十分靠前。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简称草案)用了大量笔墨,来强化机动车船的大气污染防治。其中,草案对人们高度关注的“机动车限行”作出了两款规定。在分组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