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房问题。”——11月1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加坡访问,谈到解决房地产问题时,温家宝提到四点考虑,包括建设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调节好高档住房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住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兰天 《前沿》2011,(15):151-153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城镇公共住房政策的分析与思考,在借鉴韩国等国家保障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共住房法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依赖土地发展经济的问题、把小产权房纳入保障住房、限制商品房开发、为进城务工人员制定专门的住房保障法律政策以及建立国民住宅保障银行等建议。以期为实现“一户一住宅”这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目标探索出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周阳 《今日海南》2011,(9):38-38
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属于保障性住房,是指为解决城市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而推出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其产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与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相比,公租房具有租金水平低、租赁关系稳定等优势,而且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本地中低收入家庭,还将惠及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符合“夹心层”的实际需要。此外,公租房具有“只租不售”的特点,租户流动性很强,  相似文献   

4.
钟振 《当代广西》2013,(11):16-17
【核心提示】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住房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对满足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拉开城市的框架、改善城市面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拉动内需等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部门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在城镇重点发展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解决中等偏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城市。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要求,2013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要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5.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个民生问题,同时也是个社会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我国还有许多城镇的房价一直在高位运行,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因此,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破解住房难题的良策。  相似文献   

6.
汤小泉 《中国人大》2011,(19):25-25
目前来看,在房地产市场限购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是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刺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因此,保障性住房政策要非常明确,真正解决需要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人。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态度十分明确,将刚毕业的大学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贫困户、五保人员等列为需要解决住房困难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5,(7):21-21
最近公布的《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设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详细解读了这部新规。进城务工人员也可申请住房公积金新规扩大了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的范围,规定有条件的地方,进城务工人员也可以缴存住房公积金。如城镇单位聘用进城务工人员,单位和职工可缴存住房公积金;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可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购买自住住房或者在户口所在地购建自住住房的,  相似文献   

8.
备受关注的《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经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城镇住房保障为住房困难且收入、财产等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家庭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9.
吴带生  杨瑞荣 《台声》2011,(2):80-80
对于缓解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外来务工人员及其他常住人口即“夹心层”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问题,上海市台联在团体提案中建议,充分调研和审慎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相关政策,突出“公共性”和“租赁性”特点,尽早开展摸底调查,了解供需比例缺口差距,有的放矢地开发建设本市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根据不同人群的住房租赁需求和租赁费用支付能力建立各自的申请轮候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住房是民生之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1))为我国住房保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住有所居上持续用力,  相似文献   

11.
陈建越 《湖湘论坛》2001,14(6):84-8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三讲”教育的核心是讲政治。而讲政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这个问题不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从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起,党中央就反复强调要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邓小平同志1979年3月30日发表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其他重要讲话,也多次强调这一任务要贯穿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这不仅是因为还存在着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和活动,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正>初夏的5月,来自德化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一个好消息让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兴奋不已:204户符合首批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住房的申请人通过了审核,明年可望搬入新居。德化县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梦"能够逐步得以实现,离不开县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推动。近年来,迅速窜升的商品房价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政府将向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的“夹心层”群体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将新就业员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建设发展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解决行政碎片化顽疾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代表的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部署下陆续实施,开启了气势磅礴的中国式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其中,雄安新区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区域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发展方式重大转型的标志性国家工程。长久以来,“一亩三分地”的地方保护主义一直是全球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着力对象,  相似文献   

15.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我省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镇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问题,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大问题,关系到我国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实现农村产业化是主线,在这一过程中带动农村人口、环境、生活方式及社区治理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伟 《政策瞭望》2014,(2):51-52
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人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8月5日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重新修订了《巴彦淖尔市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暂行办法》,正式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全市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推行范围。这是内蒙古首次为农民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相似文献   

19.
解决好农民工的“身份”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农民进城就业和农民变市民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贯穿于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整个阶段。农民工问题具有普遍性、全局性、长期性。最近制定的《国务院…  相似文献   

20.
费少云 《群众》2023,(6):26-2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打造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宜居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可观可感可进入的绿色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本底和“碳汇空间”,也是人民群众舒缓身心、疗愈解压的绿色港湾,对于全民健康、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着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回应“双碳”目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围绕园林绿化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创新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