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理性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需要讲理的时候,如何讲理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为急迫的“存在”问题。平时最为常见的有“宣教式的”和“对话式的”两种讲理方式。前一种“讲理”只适用于特定场合,如作报告、教会活动等,而不适合用于日常生活中,因为日常生活中涉及此种“讲理”,  相似文献   

2.
<正>逻辑知识,是从当代逻辑理论或教科书中获得的关于思维规范(如能否推得出、是否一致或存有矛盾)的明述知识,(1)史料中称之为“logica docens”(逻辑学问)。之所以在一开始要明确这一点,是因为日常讲理所涉及的逻辑思维,大多跟课本(课堂)中的“逻辑知识”无关,它更接近于所谓的“logica utens”(逻辑本能)。这种区分并不难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感谢会议召集人徐竹邀请我来做评论,也谢谢前面几位发言人,下面围绕诸位的发言谈几点自己的感想。逻辑学的逻辑、数理逻辑与日常的“说理”李佃来老师认为说理不能只靠逻辑,他指的是传统形式逻辑。他提到一种说法,有论者主张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其实就是一套逻辑推论。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作为个体再生产的各种活动,包括和渗透着文化价值,是价值观形成的根基,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它与日常生活的融入和引领的程度。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主要偏重于非日常生活领域,忽视了日常生活,致使核心价值观建设出现了偏差,日常生活化成为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核心价值观消极地去适应日常生活,也不是日常生活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完全被核心价值观所统摄,而是核心价值观在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提升和引领作用,实现日常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类似讲理的语汇,其内涵十分丰富,具体意义往往需要在不同语境中显现出来。这一事实充分展现了具体经验与抽象分析之间的巨大张力。日常生活是无限丰富的,而任何对经验的分析或描述都注定无法对应这种丰富性。十分有趣的一个现象是经验世界作为整体的共在性与个体感受和理解的差异性不仅是并行不悖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6.
7.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自信的基础和核心。文化自信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新时代文化自信具有传承发展的历史理性和严谨科学的逻辑理性,更具有立足现实、注重实践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怨气特别大,矛盾也特别多.马路上吵架的人也多,火气大,动不动就想打架?一方面大家生活都改善了,另一方面怨气又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味道”作为一个日常生活范畴,勾连着生存与审美双重向度,承载着中国人的生命哲学和审美理想——相比于西方的视觉中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传统,中国人对味觉的偏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在世态度。而“味-道”之间有“象”,体现的更是中国人认知世界、体悟“道/理”,进而经验人生万物的别种路径。重新打开“味道”话语的褶皱,在文学、哲学、美学、史学、人类学等不同维度敞开它丰富的思想空间,不仅可为中国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同时,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1,(16):20-21
官府内部要讲理,官对民,就更得讲理。现在群体性事件出的多,在很大程度上,是官方不讲理造成的。推行一项政策,先得对民众讲清楚道理,让民众知晓为何这样而非那样,道理说通了,才能落实。尤其是像加税、新添税种、公共产品涨价这样的事,更是要先把道理讲明白了,而且多数人能够接受了,才能做。不能政府机构一张告示、一个命令,就把事办了,民众只有接受的份儿。  相似文献   

11.
正午时分,难得的秋阳穿破层云露出了笑脸,照得人暖洋洋的。彭水县万足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黄建明副乡长正在顶楼的会议室召集村干部开会,要下午才能接受采访。我仍然拎着相机上了顶楼,我想在非采访状态下先认识一下我的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12.
科层化:科层制组织的理性与非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丽 《理论月刊》2005,(12):35-37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现代国家的管理就是科层化的管理。韦伯把科层制看作是理性化的重要方面,而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看,我们就可以看到科层制非理性的一面,也就是说,科层制在形式上的理性程度越高,则其在实质上的理性程度就越低。  相似文献   

13.
魏耀荣 《中国人大》2009,(20):50-50
我于1982年年初调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参与经济立法工作,1991年离休。但实际上并未离开,先是做咨询委员,后来又参加民法起草工作小组,到合同法、物权法为止,参与的法律不下四十部。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07,(11):16-19
2007年10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新浪网、唐楷调查等机构,对我国"消费小康"进行了现场调查、网络调查以及读者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中国消费小康指数为72分,比上年度的71分略有提升。《小康》主要从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等五个方面来衡量中国消费小康指数。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道德究竟是以理性还是以情感为基础,就此而言存在着理性伦理派和情感伦理派之间针锋相对的两种立场。文章在阐释和分析了以霍布斯和休谟为代表的契约论理性伦理和以叔本华为代表的同情伦理的基础上,论证了从根本上说情感与理性在伦理道德中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我们道德决断中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因素。人之所以需要守德,与人既是由理性驱动、也是由情感引导的特性相关,因而应从理性合作和情感驱动两个方面.才能厘清人娄服从道德要求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与蒙昧:中国流行服饰文化王晓华流行服饰文化是20世纪大众文化的主要样式之一。在服饰的生产和销售成为大规模的工业──商业运作之后,服饰文化从总体上讲必然要扩张为大众文化。一如其它的大众文化样式,策划在服饰文化中占据着中心环节,而这意味着表面上变化莫...  相似文献   

17.
杜鹏 《学习与实践》2021,(5):112-123
生活治理是乡村治理转型的内在要求.农民日常生活结构是生活治理的实践基础,它由"功能性-价值性""个体性-社会性"纵横两个维度交织而成,构成由生活习惯、休闲娱乐、人情交往、伦理体验等不同生活领域构成的秩序形态.现代性力量弱化了农民日常生活结构的凝聚力,农村生活秩序趋于碎片化.要回应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特...  相似文献   

18.
征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是集体追求最大化经济利益与道德效用的理性选择,但我国现代征信体系仍处于效能发挥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非均衡发展状态,未能实现创制时预期的集体理性。究其原因,征信体系多元主体利益互动的过程中信任要素的缺位导致个体理性行动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即集体行动难题。良好的秩序应建立在制度均衡点上,现代征信体系需要多元主体借助契约精神、共享伦理等道德要素的规制力量促进个体对集体行动的认同,并通过制度信任以及信息信任的建立夯实普遍信任基础,使多元主体实现行动共通、从个体理性走向集体理性,以此解决集体行动难题并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支撑经济社会运行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由于作为主流的理想文化的长期乌托邦化、浪漫化,已经或正在失去对国民的影响力,而迎合国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属于非主流文化的理念、生存方式、思维与行为取向正在或已经成为国人的潜意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今天,我们站在文化自觉的立场上,就应该对这一被长期忽视或无视的社会现象加以深入、系统的解读、分析与梳理切割。进而在对国人素质养成影响最大的日常生活中,从最深刻的文化心理结构层次上推动现代素质的生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内在性、本源性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提示我们要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逻辑关系。人与自然的二元逻辑关系主要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中心与边缘等逻辑体系确立的。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不能彻底摆脱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逻辑关系。人与自然的增补逻辑关系可以通过整合中西方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得以实现,通过“人道”与“天道”的相互增补,“自然契约”和“社会契约”的相互增补,成功完成从二元逻辑向增补逻辑的转换。这种转换消除了双方的压迫、强制和敌意,体现了一方是另一方存在的本质性条件,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