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新国发2号文件强调,要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支持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对人的生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离不开最严格的法律制度对其规范和控制。文章基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考察,分析法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关系、认知理念、破坏行为控制的内在机理,指出贵州社会结构剧烈变迁、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和立法民族性自治性不足等制约因素,并立足贵州民族地区提出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控制人的自然本性、人与自然的生态利益、生态理性行为和生态文明制度变迁等机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回眸北京城市公共文明发展历程,通过连续8年的追踪观察研究发现,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表现呈现出一个特点,即由早期的大幅度快速进步提升,到总体稳定,小幅进步,再到总体稳定,不文明现象略有反弹趋势。公共文明建设原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人的惯习不能一朝一日建立,也不可能一朝一日改变,一旦松懈,已经取得的成果就可能淡化、消失。  相似文献   

3.
邢强  刘昕 《青年论坛》2005,(3):88-90
要对各种网络不文明现象进行整治,需要健全的法律进行保障.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进行防范.依法治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要充分认识依法治网的必要性,采取措施,通过完善法律、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开展网络文明工程等途径,切实实现依法治网.  相似文献   

4.
社会文明是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有机系统。文化的结构对应着文明的结构 :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应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也有其内在结构 ,作为社会文明系统的子系统之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 ,既是一个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 ,又是“三个代表”由理论创新走向实践创新的中介。“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任务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基本目标 ,也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自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问世之后,"大国崛起"便成为国内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世界文明史从古典时期兴盛到蛮族入侵,从不列颠文明崛起到英联邦的衰落,人们充分感受到,在不同区域与国家兴盛衰亡的历史进程中,存在某种可供探寻的东西,有人称之为大国兴衰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的三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已经深切认识到,人的生态生存是人的实践生存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内在包含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不是与之并列.人类正在力图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完整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尚不存在.思考和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坚持把重心放在保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上.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是,必须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得以保障前提下,谋划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为此,必须牢固树立文明的可持续性、生态的系统整体性、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互补性、发展的知识性和实现目的的条件性等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的逻辑进程中考察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的演进,这一过程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也是人类发展的真实写照,这也衬托出人的智慧和力量。人类从采猎文明的混沌共生,到农业文明的消极平衡,经过工业文明的消费主义,再到后工业文明的生态转向,人类的生存范式的否定之否定的跳跃式回归,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和价值升华。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历史经过认真审视和思考之后提出的一中新的文明形态。它所蕴含的普适价值与自然法思想及源于自然法的人的尊严命题紧致契合。也正因此,在建构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基于人的尊严这一哲学逻辑可以阐发出公益诉讼的概念与制度理想。作为公益诉讼的一个分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也服从这一逻辑并应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而产生。它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法制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李宗尧 《群众》2015,(1):36-3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理念的革新,更需要法律的引导、规范与保障。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做出具体部署,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明行为源于细节,良好风尚依靠点滴积累,文明意味着良好的秩序和规范,意味着求真、向善、爱美的普遍价值追求,意味着尊重他人、尊重劳动的道德境界,这些才是文明的精神内涵。高楼大厦只代表文明的物质形式,而文明的精神内容则依赖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去填写,告别陋习就成为走向美好未来、实现文明真谛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张恒山 《人民论坛》2010,(11):19-21
为了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文明转型。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是农耕文明。自公元16世纪始,在西欧逐渐产生商工文明。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我们理解和主导文明转型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的需要不限于经济,人类文明的分类也不应仅限于以经济为中心的旧分类。人类的文明进步在于人的需要的逐步满足。人的终极需要永远是幸福。由此看来,从古至今,人类文明有三种基本形态,这就是普遍辛苦的原始文明,少数人幸福主义的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以及普遍幸福主义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3.
庄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强调人对天地万物应顺其自然,听其发展,和谐相处。并指出,遵循自然故有的秩序,便是最高的境界,一切强加于自然之上的行为,即便是像孔子那样从“仁义”之心出发,也会破坏了物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社会的网络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文明是人类网络社会生活的进步状态,其功能和目的在于向网络主体提供一套文明的网络行为模式、方向和标准,建构一个合理有序的网络社会秩序。研究网络文明的特点,把握网络文明的规律,对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网络文明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普世性和自律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文明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综合性。网络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有技术防范、行政监管、法律控制、道德约束、行业自律、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整体主义的文明观念和文化史的谱系学方法,可以发现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是乡村衰落问题,始于近代的乡村衰落根本上是传统乡村文化的衰落,内因在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将生产经营作为事业而非产业。从洋务运动到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做了艰辛准备,但并未完成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因此,解决乡村文化衰落的问题需要重建乡风文明,这并不要求改变乡村文化的农业本色,而是要按照科技化、资本化、企业化、市场化等的产业化要求改造传统农业,将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作为根本出路,进而通过发展股份制农业企业,再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乡风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昌 《江西政报》2007,(22):48-48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总书记在报告中还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建设生态文明是其重点内容之一。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科学发展观,需要多个领域的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整体变革,也需要社会每个人的积极响应和努力作为。其中,尤其需要各级政府的主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卫 《群众》2013,(4):20-2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内涵复杂而深远,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复杂性。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所谓制度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的长效机制,这为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治河 《岭南学刊》2010,(3):112-117
生态文明是一种后现代文明,其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巨大而艰难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变更,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改变,而且也需要生活方式的变革。因为源于近代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阻碍着生态文明的建构。我们要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揭示现代生活方式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发展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后现代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基础上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以追求诗意存在和创意存在为内容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样一种后现代生活方式虽然不乏理想主义色彩.但对于抵抗现代人时生存事实的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过度迷恋,视缺乏创意的生活、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的囚徒境遇,不失为一种健康的选择。这样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建构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胡文臻  ;秦廷国 《求索》2008,(4):101-103
管理文明是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合目的性就是合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是管理文明的核心和价值诉求。管理文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会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需要制度文明的有效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文明或文明的制度是合理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有效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加强制度文明建设能够为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扫清体制性障碍,形成使社会具有充分自由和充满活力的制度空间,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设合理的制度框架,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