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由于受损的是公共利益,因而在诉讼中由谁来提起诉讼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而言,考虑到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和司法实践,结合域外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趋势,应赋予我国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具有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2.
2004年8月3日,准备齐整的张进配偶杨丽(化名)以张进的名义在地方法院,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部分诉讼,状告杜风杰、部队和某省某市某职工学校。主张被告杜风杰给付原告张进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金253万余元,减去被告预付的35万元为218万余元;主张被告Z局承担被告杜风杰赔偿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诉讼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当事人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提出巨额的赔偿请求。但是,不少诉讼当事人对精神损害赔偿的了解不多,甚至仅限于知道这个名词,加上其他因素,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并非都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如果请求不当,原告还要因败诉而承担诉讼费等费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认定和扩张进行全面检视,分析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存在的实践困境:社会组织行使环境公益诉权的要求过高、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缺乏环境公益诉讼资格、公民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未得到支持等,针对性提出明确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降低社会组织行使环境公益诉权的门槛、赋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环境公益诉讼资格、设计公民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等相应的立法完善对策,以积极发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预设功能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谁主张,谁举证”是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而举证责任倒置是该原则的有益补充。在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符合法律证明规律,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在刑讯逼供案件中,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是,被告对其提出的刑讯逼供诉讼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而公诉机关的诉讼角色只是对其诉讼主张进行反驳也即反证。  相似文献   

6.
原、被告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原告在明知租赁房屋属于居住用房的情况下仍与被告约定将房屋用于办公,事后以此为由主张合同目的无法实现,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原告退还押金并赔偿违约金。法院判决:双方租赁合同解除,被告退还原告租赁押金。  相似文献   

7.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一项重要司法救济措施,在许多国家已通过立法予以确立,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诉讼制度。面对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赋予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该条规定过于原则,在理论上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在司法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细化的环节。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作用,明确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并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范围应是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主要由被告承担,原告所承担的举证责任极为有限,这一规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文章从举证责任的涵义入手,分析和阐述了原告在行政诉讼中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并结合审判实践,对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举证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实现司法效率和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9.
一、单项选择题 1.章某和袁某二人因自行车刮蹭而争吵并互相撕打,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袁某被公安机关拘留10日,章某被罚款100元,袁某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通知章某参加诉讼。章某参加诉讼的法律身份是: A.原告B.被告C.第三人D.诉讼代理人 答:C,此题的考点是第三人。要求考生掌握“只要与公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就可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2.公安行政诉讼与一般行政诉讼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被告不承担举证责任B.被告是公安机关C送达主体不同D.审理的期限不同 答:B,此题的考点…  相似文献   

10.
有罪推定     
西方国家司法理论和实践中有一条著名的原則,这就是“无罪推定”原則。这个原理的中心意思是说,一个人未经法院判决确定为有罪之前,不得把被告视为有罪的人,有罪无罪不能确定时,应当推定无罪,罪轻罪重疑不能定时,应推定罪轻。这里强调的是,成为刑适其罪的人。必须具有法所规定的诉讼程序。无罪推定首先是对受刑事指控的人在诉讼中所具有的被告人的法律地位的椎定。正因为其是否最终被置于罪犯的法律地位还未被法院依据事实、证据加以证明,所以,法律才给被告人以充分  相似文献   

11.
破产撤销权利人可以直接向相对人主张行使撤销权,追回财产,但如果相对人不予认可,撤销权利人便可以诉讼的方式行使之,此种方式可谓撤销权诉讼。我国《破产法》规定撤销权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行使。从诉的形态来认识,破产撤销权诉讼为形成之诉和给付之诉的结合。从诉讼的构造来看,管理人基于其独立的地位和权利行使主体的身份应为诉讼的原告;相对人或受益人为行为的实质对象,所以应为诉讼中的被告;债务人与可撤销行为存在利益牵连关系,应为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同时破产撤销权行使后,产生可撤销行为自始无效,财产返还、回归债务人财产和相对人或受益人原权利义务恢复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侵权诉讼立法以及司法实践都处于滞后状态,甚至一度出现了暂不受理此类案件的情形。但在加入WTO后,我国明显加快了证券市场立法步伐。随着立法的不断完善,在司法审判实践中要求更好地予以贯彻执行。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侵权案件是法院在受理的案件中较复杂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案件。涉及到一系列证券专业知识及技术。因此,新出台的《规定》对该类案件中原、被告的确定、被告的归责责任、因果关系认定、诉讼模式、前置程序、赔偿额的确定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诉讼,作为处理气候利益的特殊司法类型,有丰富的表现内容。气候变化的本国影响与传统诉讼模式的固有弊病凸显了该类诉讼模式改革的必要性,该类诉讼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经验又体现了该类诉讼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对此,在诉讼属性上,明确该类诉讼的法律关系特征、对应类型与诉讼本因。在法律依据上,形成法典分编与单行规则相结合的实体法体系,并在完善既有诉讼规范的基础上适当确立特别的程序法规则。在司法主体上,确立“代表”与“群体”理念结合的原告机制和以公主体为原则、私主体为例外的被告机制,并严格限缩第三人参与的情形、发展特殊的诉讼机构。在诉讼类型上,形成民事、行政与刑事诉讼的理想配合格局。最后,全面完善该类诉讼的运作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11年7月28日,河南省安阳县法院审结了一起确认收养关系纠纷案,一审判决原告孙老太与被告王书印之间的收养关系无效;被告王书印行当给付原告孙老太补偿款1万元。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着迫切的需求。对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的分析可在司法实践层面弥补环境公益诉讼的部分空白,对于推动我国环境诉讼立法和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立法不作为问题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 3月 2 4日 ,江苏省南京市美亭化工厂厂长杨春庭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行政起诉书 ,状告南京市江宁区政府不按上位法规及时修改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致使自己损失惨重的行政立法 (应为规范性文件 )不作为。这是我国公民首次以诉讼形式状告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 ,这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还没有过 ,在全国是首例。该案中原告起诉被告的诉讼理由是被告行政“立法”不作为 ,是就行政机关对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懈怠行为提起的诉讼 ,这和一般情况下诉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有很大区别。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法院是否有权受理此案…  相似文献   

17.
[案例]: 原告江西省婺源县某民办中学于2002年7月20日与被告江某(同县另一中学教师)签订了《聘任协议书》。约定自2002年9月1日起至2011年8月31日止,被告江某到原告方担任某学科骨干教师。享受四级十二类教师待遇。年总收入不低于22000元;从被告受聘之日起。合同期内由原告每年于9月10日前支付被告学科骨干津贴15000元,9年共计135000元;聘任协议有效期内,如被告单方终止协议,必须赔偿原告违约金30000元。协议签订后,被告当年未能实际履行,仍在原校任教。后经协商。双方将协议的履行开始期限推迟一年。即变更为2003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为双方履行权利义务期。协议变更后,被告仍未能履行。原告向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会于2003年9月22日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之后,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江某按协议约定支付违约金30000元和承担诉讼费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数量虽有明显增加,但法院平均收案量很低,在环境案件总量中占比几乎可忽略不计,法院对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仍需实质审查,并非但凡起诉即能受理,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受法律严格限定。现状反映出的是环境公益诉讼立案仍然不易。在立案制度层面,造成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难”的原因包括立案条件高阶化设定、实体审查前置、原告资格限制等,可以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标准的改造,将部分诉讼要件从立案条件中剥离,立案审查以形式审查为主、宽松实体审查为辅,对原告主体资格范围扩张,寻求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难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法院解决网络纠纷执行网址管辖权规则 ,但是该规则在理论基础和司法实践上都存在很大缺陷 ,并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过分扩张本国管辖权 ,损害了他国主权 ;造成法院工作负担沉重 ;导致诉讼效益低下 ;不能平衡当事人利益 ,违背法律公平正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行为责任与后果责任统一于证明责任之中,究其本质,实为后果责任。多年司法实践已然将行政诉讼"原告主张、被告举证"的分配模式固化,且形成了行政诉讼的基础、核心,显著区别于另两大类诉讼。诚然,强调被告证明责任负担的分配原则确有保护弱势原告之作用,不过其原有的理论正当性却于实践中渐失,一定程度上与提高行政效率的理念相悖,有浪费司法资源之嫌。仅就近年行政诉讼立法以及相关司法政策性文件对此所作调整来看,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主体负担已然呈现出均衡化趋势且愈发明朗,对于破解原有模式的困窘局面而言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