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呈现出了脱实向虚的长期发展趋势。2008年的次贷危机和当前的欧美债务危机。根子都在实体经济萎缩、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世界经济脱实向虚、虚盛实衰,会对经济健康良性发展造成诸多危害。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6):6-6
中国证监会2016年底开始明确表态要打击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妖精”,近日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向“脱实向虚”问题.“脱实向虚”的成因是实体经济的高成本和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虚火”.要解决“脱实向虚”的问题,根本发力点应该是降成本、挤泡沫,而不是打击所谓“妖精”或者限制企业再融资规模.  相似文献   

3.
徐锋 《当代广西》2012,(3):24-24
在1月初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思路与方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既提出要“提振股市信心”,又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张亚 《政策瞭望》2012,(3):55-56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资金投向实体的要求,并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相似文献   

5.
彭兰 《探索与争鸣》2022,(7):78-85+178
无论怎么定义元宇宙,对它的发展走向及影响的研究,离不开对用户近期及远期需求和行为的分析,我们需要从用户角度思考元宇宙之路的近虑与远忧。从人的“生理带宽”角度来看,元宇宙中的各类应用如何争夺人们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是一个当下挑战,但未来我们则要担心元宇宙应用占据了过多的“生理带宽”。从社交角度看,元宇宙应用能否呼应社交需求摇摆的节奏,能否帮助用户实现连接与反连接之间的平衡,既关乎它自身的发展空间,也关乎人的社交质量甚至生存质量。从化身角度看,元宇宙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人的化身实践与化身满足,但由此也会带来化身管理负担、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等问题。从体验角度看,元宇宙相关技术将带来沉浸式的感官体验,也会增加人们在新体验中的沉迷,沉浸式体验是否会成为一个将人吞噬的“黑洞”,这不仅影响元宇宙的未来,也影响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冶进海 《理论月刊》2022,(8):136-146
多种技术糅合进化中的媒介平台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场景化和艺术化。元宇宙等模糊虚拟与现实界限的媒介平台,一方面是媒介汇聚众多技术后镜子般模仿物理世界的深度实践的产物,另一方面与媒介环境学派提出的“艺术的接生婆”遥相呼应。元宇宙时代的媒介图景将会在现实物理世界基础上以巨大的想象力依靠媒介技术搭建出镜像虚拟世界、想象虚拟世界、混合虚拟世界乃至多维虚拟世界,由此需要防范化解脱离肉身的风险、技术控制的风险、放逐自我的风险、文明跃迁的风险,尊重现实中“臭皮囊”的自由选择,铸好虚拟形象之魂魄,实现人之为人的“本真性”超越。  相似文献   

7.
论文在梳理元宇宙发展中的电子游戏、网络社交、产业经济等不同路径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发展路径的阶段、特征及其汇合交融机制。论文从技术社会学视角出发,探讨了数字时代元宇宙中的“技术-社会”关系。研究发现元宇宙实践是在“技术-社会”互构基础上构建技术与社会融合共生体系的重要尝试,能够在推动平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促进虚拟与现实、社会各维度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是一种新的连接方式,旨在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现实与虚拟之间全面且深度的连接。在治理意义上,元宇宙所带来的技术与观念冲击都对原有的现实秩序造成了挑战。电子游戏作为元宇宙的雏形之一,可以成为元宇宙治理秩序的一种政治隐喻。在电子游戏中,人往往以一种具象化的数字身体而存在,可以能动地操控着这一数字身体实现特定的目标。但在另一方面,人的能动性在电子游戏中又会受到各种规则约束。数字身体的掌控问题背后反映的是规则秩序与主体能动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作为一种治理技术,电子游戏向主体提供了有限的快感,并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制造不快。电子游戏在不快与快感的交替调制中来激发主体的能动性,最终服务于游戏规则和秩序的不断完善。游戏政治学的隐喻预示着调制型治理将成为元宇宙秩序建构和维护的一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小禾 《理论月刊》2023,(8):152-160
随着移动互联网+、扩展现实、大数据、全息与传感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宇宙顺势而出,使用户能够以数字人、虚拟人、信息人等身份进入虚拟空间活动。游戏作为元宇宙的雏形,提供给玩家一种全新的虚拟世界体验,使玩家的意识可以带动身体介入虚拟空间。游戏元宇宙所蕴含的寓身性、交互性、创生性以及情感参与式的沉浸体验为玩家的身体介入游戏元宇宙提供了理论可能性。在技术的赋能下,人可以在游戏元宇宙中拥有不同的虚拟身体,体验不同的虚拟人生,由此拥有全新的身体体验以及情感寄托。但是人在现实世界具备鲜活的身体,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错在场会带来记忆的混乱以及情感的错位。在元宇宙中,虽然身体可以在新的维度上迎来新颖的感知、体验、情感,但真实的身体却缺场了。这种影响会返回现实身体,人的身体好似获得了自由却又在更深层次上被禁锢起来。  相似文献   

10.
何哲 《人民论坛》2022,(7):36-39
作为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形态,元宇宙将对传统社会结构与运行造成深刻的影响。其中,经济形态的变革是首当其冲的,这也是元宇宙诞生发展的核心动力。围绕着元宇宙体系,势必形成新的经济产业和经济结构,这将是一种跨越现实与虚拟、连接现实与虚拟的新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元宇宙新经济的同时要强化相关治理和引导,以实现对现实经济社会的促进和增益。  相似文献   

11.
以世代理论为视角,探索青年群体在元宇宙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重大社会事件和社会情境的“元宇宙”,将人类世代区分为“前元宇宙世代”和“元宇宙世代”,并存在“世代转换”和“世代更替”的可能性。“元宇宙世代”的本质属性是“玩工社会”,“元宇宙世代”可以通过兴趣爱好寻找职业,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力,进行“边玩边工作”的社会活动。通过“元宇宙特区”建设推动元宇宙的落地,在“元宇宙特区”中,以青年群体为主体的“元宇宙世代”作为生力军应发挥主体作用,促进人类在元宇宙的持续存在和发展。而作为人类生命存在的基础,生活和生计合二为一的“元产业”将是元宇宙和“元宇宙世代”的存续之道。  相似文献   

12.
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和美育等方面的素质,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中国传统教育是伦理型教育,强调“知”与“行”的统一性,从青少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已表现出严重与现实脱离。当前,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自私、为己、意志薄弱等现象甚烈。这里面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失误的因素。本文将着重分析其原因与对策。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新观念、新思想,以及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极大地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时代的进步、信息传播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今数字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元宇宙已然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关键概念之一。元宇宙的本质是利用数字科技将人更便捷地接入虚拟网络空间,实现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模式跃迁和治理理念革新的发展目标。元宇宙是信息网络空间的升级版,物联网、云计算的普及加快实现“万物互联”,元宇宙加快人的数字化进程,推动信息网络空间从以“物”为核心的“赛博空间”向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化数字空间”转变。本文就对虚拟现实在历史文物文化保护中的创新应用及应用困境、  相似文献   

14.
郝宇彪  薛翔文 《探索与争鸣》2022,(12):115-126+212
全球互联网巨头Facebook正式更名为“Meta”以来,“元宇宙”的经济属性进一步受到公众关注。一方面,元宇宙经济体系的发展是中国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的新机遇,元宇宙技术创新促进元宇宙产业化出现,传统产业升级与产业元宇宙化融合,重塑产业链结构,引导产业向科技化、生态化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元宇宙经济体系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问题,技术导向、产业范围、生产向消费端的发展模式不明确,可能导致与传统产业不匹配、虚拟化、供需失调等风险,法律法规制定的“滞后”及标准“不统一”亦带来挑战。中国式元宇宙经济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地区间、产业间的不同,形成差异化的治理模式,制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虚实产业并行的产业政策,树立底线思维,将法律框架与经济现实合理匹配,克服不确定性,推动元宇宙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指人在自由人联合体内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外在条件限制,自主自愿地发展自己的脑力、体力的过程,其前提和真实性体现在劳动实践。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应用使得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不断交互、融合、发展,甚至演变成共生状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契机。从物理人到数字人再到沉浸人,让人的发展中的思想情感、认知体验、创新思维、现实需求等方面得到了超越现实空间的自由延伸,以在环境转变的新场域为基础激发人可能发展的无限潜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元宇宙虚拟技术作为成长型新数字技术,其建构的虚拟空间存在未知变数,在人促进全面发展的无限制自由意识下衍生出系列消极行为。要有效遏制消极影响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断扩散,就需借助技术辅助治理,并依靠强制力作为保障措施,加强元宇宙虚拟空间相关的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元宇宙虚拟空间运行规章制度,在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自我建设中展现出人全面发展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社会空间,身体“在场”是情感联结的关键,身体“缺场”会引发青年群体情感断裂、情感缺失、情感障碍的危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情感危机的化解提供了技术支撑,身体通过技术延伸,在网络空间呈现“虚拟在场”,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进行情感转移,获得情感补偿,产生情感慰藉,但也可能产生逃避现实、持续孤独、自我迷失的“后遗症”。元宇宙空间是虚拟现实混合空间,化身“沉浸式在场”成为新的生存方式,为青年群体情感危机的化解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元宇宙中,通过虚拟化身主体实现情感延续、通过主体在场建立情感联结、通过主体预演进行情感适应。青年群体处于人生的特定阶段,消解情感危机,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是青年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保障,是青年适应日趋复杂的、竞争激烈的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符晓辉 《人民论坛》2013,(12):170-17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虚拟社会已经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提高对虚拟社会本质和运行规律的认识,把虚拟社会的管理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分析虚拟社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虚”与“实”结合是实现虚拟社会良性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网民现身“两会”●网民参政议政从虚拟社会走进现实。渐成趋势。近日,红网论坛岳阳版中的两位网民——“错爱的我”和” x w j云轩”,被湖南省岳阳县政协增补为县政协委员。他们的真实身份很普通:一位是岳阳县农民任岳军,一位是县粮食局企业职工许伟军。职业身份不同的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长期在网上收集民意,  相似文献   

19.
苏北 《当代广西》2012,(13):15-15
稳中求进,发展转型,亟须活跃实体经济,重振实业精神。 民间资本热钱化,实体经济空心化,给正在崛起的中国制造业敲响了声声警钟。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现象,防止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和过度膨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20.
张黎  周霖 《理论月刊》2023,(2):152-160
元宇宙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医治传统在线教育所固有的“离身化”弊病成为可能,在线教育场景中的师生角色将由信息化在场转变为身体在场。然而,从技术现象学视域出发,可以发现在元宇宙赋能在线教育具身化转型的过程中亦存在诸多隐忧。首先,体现在具身关系的“虚妄化”,即在线教育主体的自反性丧失与技术具身的本质抽离;其次,体现在诠释属性的“模糊化”,即包含教育意义的宏观知觉获取受阻;最后,体现在技术意向的“风险化”,即资本逻辑与技术控制逻辑下人的异化。消解隐忧的出路在于,探寻在线教育主体数字素养的培育机制,超越元宇宙规训下的单向度育人方式;复归教育之“善”的先验地位,匡正“元宇宙+在线教育”的具身化发展;诉诸教育艺术沉思与道德吁求,拒斥元宇宙背后裹挟的技术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