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传忠 《求索》2023,(2):130-136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之义,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有效集中创新资源,提升创新组织效率;有利于形成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的坚强意志和强大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加快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需要多管齐下:构建以国家创新平台为核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多元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熊金武  侯冠宇 《求索》2023,(2):110-118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应对各种挑战下坚持利用国内市场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从坚持独立自主下全国一盘棋的举国体制,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市场化改革,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提升市场协同性,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法治经济建设;以自身最大确定性抵御外部不确定性,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抓住国际战略机遇,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熹 《观察与思考》2023,(10):55-67
“863”计划是1986年3月中共中央批准启动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历时30年,取得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国高技术发展实现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转变。从“863”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历史中能够总结得出如下经验: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正确处理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自觉践行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当今中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管理体制,以及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理顺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本轮科技机构改革通过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更好发挥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从而实现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协商论坛》2009,(10):23-24
人民政协成立60年来,提案工作伴随着人民政协的诞生而诞生,追踪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提案工作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8年-2009年河南省政协共收到提案17435件,立案16188件。  相似文献   

6.
王革 《人民论坛》2023,(17):78-82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以期赢得未来发展先机、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经过几十年的科技创新积累,无论是从科技水平和能力还是从新兴产业培育的历程来看,我国已具备较好的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能力和基础。推动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要精准把握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7.
柳学全 《北京观察》2021,(10):30-31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展开,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出台了引领本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用不同形式和方式践行着各具特色的"举国体制",以抢占全球产业技术制高点.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活动组织实施的重要经验,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的科技创新历程与全国同步.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78年到1990年前后,是科技体制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起步时期;第二个时期.从1991年到2002年前后,是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时期;第三个时期,从2003年以来,是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郭隆 《北京观察》2021,(12):24-25
从"两弹一星"到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国家集中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以举国体制保障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市委确定的2021年市政协重点协商议题.2021年4月至8月,由市政协科技委员会牵头组成联合调研组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侧重对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梳理了国内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研发项目、我国5G研发历程、北京微芯研究院搭建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平台以及新型疫苗研发等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周晓平 《群众》2021,(3):21-2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强大动员能力,突破体制机制束缚,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中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江苏在全国率先确定“科技兴省”发展战略,其后又将其拓展为“科教与人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首次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历史维度看,自立自强的理念贯穿新中国科技发展史,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上不断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从现实维度看,研发投入的规模与结构深刻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成为我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实现路径;从制度维度看,新型举国体制以其同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优势,成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上和今天的"科技举国体制"2010年5月31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经国务院批转发布。《通知》对科技工作提出: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第二天,新华网发  相似文献   

13.
肖万春 《理论月刊》2000,(11):64-65
企业经济形态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我国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经济形态特点表现为僵化、保守;1978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样化、市场化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济形态应进行体制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农业的稳定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保持社会稳定与国家的自立和安全做出了贡献。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而实现的。从持续发展的历程上看,农业科技起到了稳定和持久的推动作用。1978年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方针,重视农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形态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我国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经济形态特点表现为僵化、保守; 1978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样化、市场化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济形态应进行体制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世纪的飞跃。据有关资料统计,1994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工农业总产值已达4158亿元,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23.5信和2.7倍,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1401亿元,分别比N49年和NM年增长T3倍和1.4倍;工业总产值达2757亿元,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166倍和4.4倍;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70元增加到1993年的696元。然而,这仅仅是民族地区自身的纵向发展变化,从横向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起飞与西部少数…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逻辑起点和内外部环境与过去五年规划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议充分发挥北京巨大的制度优势、领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率先推动新型举国体制在北京落地实施。围绕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创新领域,对接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建设新型举国体制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我国中部湖北省A县1978-2006年的数据,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的变迁,同时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对比,利用协整理论分析不同种类的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文教卫支出和其他支出与农民收入正相关;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与农民收入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程志波 《求索》2023,(6):106-114
“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是我国成功推进科技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党的领导”的坚强保障、“科技为民”的价值导向、“人才第一”的发展理念、“举国体制”的赶超模式、“自主—开放”的发展方针是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的鲜明特色。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经历了形成、发展、拓展创新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时代背景、发展特征与历史成就。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科技现代化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科技现代化的内在运行规律,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现代化发展方针,建立权威高效的科技现代化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20.
李培滇 《创造》2002,(12):30-31
政府职能的发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实际就是一个交易成本的问题。即: 政府的投入成本与经济发展的效益问题。政府职能的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现实中,特别是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政府职能正象一张无形的网,始终在促进或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大政府与小市场问题,政府与国有企业的问题,政府与计划的问题等等都涉及到交易成本问题。我国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是紧紧围绕降低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交易成本, 断提高经济效益而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