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颇族学生三语习得中语际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从语言距离、语言熟练度、年龄、新近性等角度探讨了景颇族初中生三语习得中母语景颇语、二语汉语对三语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表明,语言距离与语际影响成反比;母语与二语熟练度越高,对三语语际影响越小;年龄与二语影响成反比,与母语影响成正比;语际影响与新近性密切相关,新近习得的语言对语际影响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淑霞 《求索》2008,(8):97-99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定义的交往世界。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交往主体、交往主体的交往活动和交往的“理想话语环境”三者的统一和互动。生活世界需要规范化和有序化,即需要管理,管理贯穿于全部生活世界。和谐管理是生活世界中人际交往的协调模式。根据交往理性,和谐管理既是一种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又是一种交往关系的柔性协调。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中的语际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梅 《求索》2010,(5):104-106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消解一元中心式主体,用交往理性、对话理性取代主体中心理性的基础性论题,是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将语际阐释这一古老而又复杂的人类活动置于主体间性的哲学视域之下,我们不仅获得了关于意义与理解的新知,看到了语际阐释过程中意义的对话生成性,还获得了实践与伦理意义上的启示,看到了在语际阐释这一文化对话活动中建立彼此尊重之对话伦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橡皮人     
《时事报告》2010,(10):69-69
“工作和生活的现实始终与想象不符,慢慢变得对什么都不成不淡的”,“出来工作已经五年,感觉现在是在‘混日子'”,作家王朔一部小说的名字“橡皮人”,成为如今一种社会人格的描述语。  相似文献   

5.
论文对中俄赫哲语濒的危状况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跨境两地的赫哲语的现状及保护状况,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成因除了民族人口基数小、族际通婚普遍、居住环境变化外,还受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方针的制约。同时,认为两地赫哲语出现不同程度的濒危,语言保护势在必行,而加强跨境赫哲人的交往、处理好两地语言的互补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一带一路"战略语言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斯威顿耕作方式的实存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现代化”的胜利 ,并不一定会导致人类多元文化并存的终结。相反 ,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地强化了多元文化 ,各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不会因此而消失。族际经济生活方式差异并不是简单地等于“先进”与“落后”、“强势与弱势”的线性关系 ,而是包含着其类型与样式系统复合性的综合差异 ,使之构成与其生境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相适应的文化结构逻辑关系。纵然在族群互动中发生了一系列变迁 ,但族际经济生活的差异从文化底蕴中仍然可以看到其经济生活的差异的存在。本文对西南地区从事斯威顿耕作经济生活方式的实存研究出发 ,对其价值进行了评估。这些评估指标的建立对于分析不同类型、不同样式的族际经济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语际交流中的可译性是学术界不断探讨的话题,以概念图式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该话题可以带来新的启示。依据概念图式来审视翻译中的可译性,不难看到,不同民族的语言、思维方式既有相当程度的共同性,又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特殊性。两种属性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翻译中的可译和不可译的悖论。然而翻译实践已经昭示我们,可译和不可译并非截然对立,相反是可以在对立中统一的。正是可译与不可译的对立统一,使得翻译在实践中不断前行,成为人类语际间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傲金才仁 《前沿》2014,(11):221-222
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抽象和概括的反映,是语言文化中的显著特征,一种语言的词义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哲学、心理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蒙古语中含有传统文化意义的饮食、自然现象、数字、颜色等词的研究,窥探蒙古族社会文化生活及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作为"伦理生活"的实践探讨的是"伦理共同体"中的自我实现问题。哈贝马斯以语言交往为基础的实践哲学取代黑格尔意义上的精神的自我反思,把民主视为现代伦理生活的基础,实践和伦理生活都被囊括在交往行动之中。沿袭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的分析框架,霍耐特实现了从"语言交往"到为实现道德认同而进行的"承认斗争"的转向。然而,哈贝马斯关注的是语言交往和实践商谈的程序条件而忽略伦理的实质内容,霍耐特承认交往实践中的形式的伦理生活缺乏一种伦理的本真意义,"伦理共同体"的建构仍是一项未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青年网际互动的特质与自我表达的实作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rnet的出现与扩展为青年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和缺场性交往平台,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青年们的交往方式与交往结构,本文基于对网络交往特质的探讨旨在揭示青年网际互动者所进行的网络交往行为其实是青年追求自我体现、自我肯定的另类表达。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生活世界中的一种人类交往实践,翻译研究亦不能脱离生活世界.然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译学研究范式都遗忘了生活世界,背离了翻译活动的实践性和翻译活动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各自所选择的作为语言学基础的理论割离了语言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回归生活世界,必须诉诸理论的途径.马克思主义实践语言观符合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以它为理论指导将能引导翻译研究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湘南桂北地区的瑶族人大体可分为两支:一支生活在高山峻岭,操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从事以林为主的农耕生后,俗称“高山瑶”;另一支居住在山脚平坝地带,操当地人称作“土话”的一种汉语方言,从事稻作农业,俗你“平地瑶”。尽管他们的语言和生活环境略有差别,但民族意识和文化传统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武汉市两个城中村的人类学调查,展示了农村移民街头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街道的空间结构到陌生人的交往方式、再到当地人对街头的开水房和公用电话的使用,分析了城中村街头生活中公私杂糅的空间使用特点,并指出它是农村移民争取城市权利的一种日常生活空间抗争实践。它作为一种"庶民对抗性公共",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于街道在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中的地位的想象。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众多的西南边疆地区, 同时也是多种民族语言并存的地区, 在民族交往频率低的传统王朝时代,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通常要借助通事来实现。 近代以来, 随着国家的转型, 国家统一与民族语言多样似乎成为一对矛盾, 语言看似成为了族际交往的最大障碍, 然而多整体来看, 决定族际关系的根本因素不是语言, 而是掌握语言民族群体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5.
谌莉文 《理论月刊》2006,(12):118-121
从哲学和认知的观点来看,委婉语思考并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一种想象、一种创造。本文认为委婉语的在线理解中同样包含着概念整合过程,同时,认知语境促使在这一整合过程中不同的概念产生关联。同时,我们提出了委婉语在线理解中多空间概念整合的认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 际 交 往 是指在社会活动中 人 们 运 用 语 言 符 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 间交流信息 沟通感情的过程 网 、 。 络人际交往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 的一种间接人际交往 它是交往 。 各方通过计算机网络相互之间交 流思想 交换意见 表达情感 需 , , 、 要 态度 知识与信息的交互作用 、、 过程 由于近年来参与网上聊天 。 的人越来越多 本文主要以网上 , 聊天为例来说明网络人际交往的 特点 利弊及教育引导 、 。 一 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 1.虚拟性 网上聊天与现实 。 世界中的其他交流方…  相似文献   

17.
短信经历了从“实用”到“时尚”的演变,逐渐成为一种与网络语言融为一体的“后现代语言”流行于青少年群体。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短信因场合、目的、对象、情绪、角色不同而表现出与传统语言相分离的特质。对短信的特质进行社会性探讨,既有利于引导青少年的正常交往,也有利于推动短信语体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书的核心,"道"的理解和翻译成为译者无法回避的难题。由于《道德经》诞生于两千多年前,无论是汉语语内翻译还是汉语同其他语言之间的语际翻译,都存在理解和阐释上的困难。根据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提出的阐释学理论模式,在语际翻译中,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语言上的距离以及语内翻译中时间上的距离,使得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指出:“劳动促使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促使思维的物质外壳——语占的产生和发展,也促使意识内容的日益丰富。”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怎样?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看法。一、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往,交流思想,以达到彼此了解。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恩格斯曾指出,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到了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产生语言。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而劳动都是带有社会性的,所  相似文献   

20.
无需列举数字,任何人都知道互联网在全球尤其在中国的发展态势,那是一种几何级数的增长。信息技术革命掀起的浪潮,正在汹涌地拍击我们脚下传统生活的基石,使我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面临一次历史性的变革,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对现代人的影响之深,对改变我们生活的速度之快,都是前几百年的社会进化所无可比拟的。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还包括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习俗的、道德的等诸多方面,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内容、交往方式、交往语言等,与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