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指人在自由人联合体内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外在条件限制,自主自愿地发展自己的脑力、体力的过程,其前提和真实性体现在劳动实践。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应用使得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不断交互、融合、发展,甚至演变成共生状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契机。从物理人到数字人再到沉浸人,让人的发展中的思想情感、认知体验、创新思维、现实需求等方面得到了超越现实空间的自由延伸,以在环境转变的新场域为基础激发人可能发展的无限潜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元宇宙虚拟技术作为成长型新数字技术,其建构的虚拟空间存在未知变数,在人促进全面发展的无限制自由意识下衍生出系列消极行为。要有效遏制消极影响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断扩散,就需借助技术辅助治理,并依靠强制力作为保障措施,加强元宇宙虚拟空间相关的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元宇宙虚拟空间运行规章制度,在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自我建设中展现出人全面发展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女性玩家已几乎占据中国游戏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她们在电子游戏文化中的边缘地位仍未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以电子游戏《模拟人生》为考察对象,分析玩家参与游戏叙事生成的互动过程,探究女性玩家在游戏中的意义生产。研究发现,在叙事与互动的张力之下,游戏的虚拟世界以与现实社会高度同构的内在逻辑运转着,女性玩家在这一游戏空间中展开以女性为主角、围绕女性经验的游戏叙事,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通过趣缘群体的互动交流形成女性游戏文本的集体叙事生产。女性玩家对游戏试图传递的价值观并非照单全收,她们通过扩展和创新的玩法往往使开发者预想的游戏设定呈现出新的样态;她们也会在游戏中实践反常、另类或抗争性的叙事来制造冒犯规则的快感,探寻短暂逃离现实规训的途径。作为一种互动叙事媒介,游戏为女性在意识和(虚拟)实践两个方面提供了抵抗、规避固有权力结构的演练机会。  相似文献   

3.
冶进海 《理论月刊》2022,(8):136-146
多种技术糅合进化中的媒介平台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场景化和艺术化。元宇宙等模糊虚拟与现实界限的媒介平台,一方面是媒介汇聚众多技术后镜子般模仿物理世界的深度实践的产物,另一方面与媒介环境学派提出的“艺术的接生婆”遥相呼应。元宇宙时代的媒介图景将会在现实物理世界基础上以巨大的想象力依靠媒介技术搭建出镜像虚拟世界、想象虚拟世界、混合虚拟世界乃至多维虚拟世界,由此需要防范化解脱离肉身的风险、技术控制的风险、放逐自我的风险、文明跃迁的风险,尊重现实中“臭皮囊”的自由选择,铸好虚拟形象之魂魄,实现人之为人的“本真性”超越。  相似文献   

4.
向勇 《人民论坛》2022,(7):48-51
元宇宙是构成人们生活世界的多元世界,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互的超越世界。元宇宙高度依赖可穿戴式设备和5G互联技术等高新技术,其参与者具有肉身性与化身性的身份重叠特征,融合了个人的身份系统、社交系统和经济系统,具有去中心化的创意者经济范式。元宇宙的快速发展带来体验沉溺、内容审查困难、消费者权利侵害、平台公司垄断、消解主流价值观等社会问题。政府应加快制定元宇宙关键技术标准以及信息隐私保护与数据共享的平衡机制,编制元宇宙产业规划和市场规范,建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连接的熔断机制,加强元宇宙产品和服务的分类管理,实施未成年人身心保护的最强措施,提高特殊人群的元宇宙防骗意识和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代表之一,中国对元宇宙金融应设定包容的监管原则,对元宇宙金融创新及难免致生的风险适度包容,在控制风险底线、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前提下,鼓励元宇宙金融创新。一、元宇宙金融的内涵元宇宙(Metaverse)是人类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的高度沉浸式虚拟宇宙,是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在2021年,随着非同质化通证(NFT)广泛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以及众多大型科技公司对虚拟数字世界的关注与投资,人们对虚拟世界的兴趣激增。元宇宙正朝着成为下一代互联网(Web3.0)的方向发展。根据底层技术架构和治理权力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是一种新的连接方式,旨在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现实与虚拟之间全面且深度的连接。在治理意义上,元宇宙所带来的技术与观念冲击都对原有的现实秩序造成了挑战。电子游戏作为元宇宙的雏形之一,可以成为元宇宙治理秩序的一种政治隐喻。在电子游戏中,人往往以一种具象化的数字身体而存在,可以能动地操控着这一数字身体实现特定的目标。但在另一方面,人的能动性在电子游戏中又会受到各种规则约束。数字身体的掌控问题背后反映的是规则秩序与主体能动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作为一种治理技术,电子游戏向主体提供了有限的快感,并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制造不快。电子游戏在不快与快感的交替调制中来激发主体的能动性,最终服务于游戏规则和秩序的不断完善。游戏政治学的隐喻预示着调制型治理将成为元宇宙秩序建构和维护的一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社会空间,身体“在场”是情感联结的关键,身体“缺场”会引发青年群体情感断裂、情感缺失、情感障碍的危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情感危机的化解提供了技术支撑,身体通过技术延伸,在网络空间呈现“虚拟在场”,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进行情感转移,获得情感补偿,产生情感慰藉,但也可能产生逃避现实、持续孤独、自我迷失的“后遗症”。元宇宙空间是虚拟现实混合空间,化身“沉浸式在场”成为新的生存方式,为青年群体情感危机的化解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元宇宙中,通过虚拟化身主体实现情感延续、通过主体在场建立情感联结、通过主体预演进行情感适应。青年群体处于人生的特定阶段,消解情感危机,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是青年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保障,是青年适应日趋复杂的、竞争激烈的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志强 《探索与争鸣》2023,(11):169-175+196
经典现实主义诉之于认识论而呈现真实,动漫现实主义诉之于想象界而呈现真实,虚拟现实则是“身体的直接现实”。经典现实主义与动漫现实主义让读者、观众待在文艺作品之外,以“心灵之眼”完成审美活动;虚拟现实却让人们的身体与作品中的角色共处一处,同行同声乃至同感,人们在虚拟现实世界“生活”,如同经历一个大型的游戏人生,以游戏的经验构建另一种现实,构造了“游戏现实”。“游戏态”的生活正在提供真实的生命经验,游戏现实主义反转了现实主义的游戏规则,它消解了现实主义的“分析师辞说”,从而敞开了玩家通向实在界之途——游戏现实主义让虚拟时代的新型主体“玩家”站在了实在界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呈现出化身社交的场景特征并对用户生活产生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元宇宙社交媒体应用经历三维虚拟阶段、在线经济阶段、坊上去中心化阶段三个演进阶段,塑造了虚拟世界、镜像世界、增强现实、生活记录四大场景,已形成生活社交、商业社交、职场社交、游戏社交等四种社交应用模式。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元宇宙社交媒体应用显现出拟真数字场景提升社交认知、促成元宇宙个人IP、产制元宇宙文化消费奇观、加快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我国元宇宙社交媒体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仍需克服技术架构、舆论生态、媒介依赖、数字鸿沟等方面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从科幻到现实,当下的元宇宙正处在设想与初探阶段。很大程度上,元宇宙可以被看作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共生的人类社会新形态。(1)支撑元宇宙的技术涵盖了互联网、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很多技术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但是技术发展的蓝图以及创新实践的趋势都十分明确地表明,元宇宙不仅仅是未来的互联网,  相似文献   

11.
路强 《探索与争鸣》2022,(7):124-130+179
在VR技术产生以前,数字虚拟世界中的“杀戮”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得到足够完备的伦理辩护的,然而越来越拟真的数字虚拟世界给人类带来越来越真切的体验,使得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伦理边界变得不那么清晰,从而对传统的伦理系统与道德习俗形成冲击。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技术不仅让人具有了一个数字化的“虚体”,而且还让这个“虚体”与现实的身体“合体”为一个完整的身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虚体具有现实的道德地位。而虚体的道德觉醒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数字虚拟世界中伦理的边界依旧必须以生命体验与生活共在为基础。虚拟世界需要同现实世界以相互融合的方式来构筑起适合于数字时代的伦理底色与道德标识。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20日,两家法国游戏公司兴奋的宣布,他们将向亚洲推出他们若干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游戏概念——Bodypad,之前,要想尽情地领略游戏天地,游戏玩家就得对手柄能够运用自如。但在“Bodypad”上,对打就变成了真正的手打脚踢,通过安装在膝盖、肘部和手掌等部位的传感器,和一条用来传送信号的腰带,玩家的一招一式就能实时体现在屏幕上。想想《骇客帝国》里的那些令人窒息的打斗场景,现在你可以自己演了;而想成为舞蹈高手的人,如今也可以在虚拟世界一展舞姿,顺便还锻炼了身体;Bodypad可是单人游戏,可支持多达4人同时游戏。玩家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更加真实的互相挑战。  相似文献   

13.
胡健  杨子 《求索》2014,(1):37-41
虚拟主体是现实主体将其行为扩展到网络虚拟世界而创造的数字化身份代表,这无疑促进了主体的虚拟化。虚拟空间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展,为人的主体性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虚拟主体性与现实主体性相比的一个最重要区别在于允许“身体缺场”。这一重要区别引发了虚拟主体性原本不具有的一些特点,即虚拟主体是隐身交往的承载者,也是网络语言的缔造者。同时,虚拟主体性把主客交汇融合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之相适应的虚拟主体的虚拟语言不断地成为了重要问题。由于网络地位不断上升,虚拟主体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更为重要,虚拟主体间性哲学以此为契机应用而生。  相似文献   

14.
程金华  张豪 《探索与争鸣》2022,(11):52-59+177-178
在全球元宇宙建设的热潮中,开发并运营虚拟空间相关产品,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布局元宇宙产业的重要举措。但是,虚拟空间的权属整体上并不清晰,尤其是当基于现实物理空间开发虚拟空间产品时,两类空间的权益可能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冲突。为了推动元宇宙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在厘清物理空间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对元宇宙虚拟空间权利人赋予一种“准物权”的新兴财产权利,并建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权益冲突的解决规则,在维护物理空间权利的基础上,保障元宇宙虚拟空间相关产品能得到有效开发和运营。  相似文献   

15.
刘睿  钟淑颖 《理论月刊》2023,(10):142-150
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的有机统一构成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表征,深度的“脱实向虚”必将妨碍作为现实存在的人的幸福实现。随着人类虚拟生存从“想象版”到“网络版”再到“元宇宙版”,青少年“脱实向虚”趋势加速演进。元宇宙中虚拟体验将全方位嵌入人的肉身感知,这可能点燃青少年“脱实向虚”的引擎,成为时下一大隐忧。但先进科技的捕捉与青少年“脱实向虚”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就其生存论动因而言,青少年“脱实向虚”是现代性虚无主义渗透、青少年发展困境突围、教育不均衡辐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元宇宙前夜,预防、遏制和超越青少年“脱实向虚”趋势,需要加强青少年现实生存教育、独立人格培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是关注和成全青少年的现实幸福。  相似文献   

16.
论“虚拟”的哲学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是人类文明的传输和贮存的方式,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实物虚拟、符号虚拟和数字虚拟,是虚拟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和阶段。虚拟不同于现实,并且远离现实,构成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并有可能背离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但虚拟又是对现实的再现和复制,它以现实世界为本原、基础和蓝本,虚拟的内容和整个发展过程,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王顺顺 《传承》2008,(22):80-81
虚拟世界就其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在虚拟氛围中实现了对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以虚拟的方式实现了让人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虚拟世界的发展繁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虚拟世界使人们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自由,使人类的审美能力日趋下降,虚拟世界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正视生存与梦想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钢 《电子政务》2011,(9):15-20
从虚拟社会的定位、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联、虚拟社会的特殊性等方面对虚拟社会管理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指出信息网络社会的崛起让人类进入到“虚拟世界”,尽管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异,但其主体都是人,要从主体的意向、主体间交往和社群共同体的文化需求等层面全面理解信息网络和虚拟社会的本质,进而正确认识虚拟社会管理的特殊性。归...  相似文献   

19.
郭淼  王立昊 《长白学刊》2022,(5):131-140
剧本杀作为新兴的线下娱乐游戏,其以剧本为核心的游戏叙事、具身互动和深度沉浸属性特征赋予玩家多元身份体验,补偿青年线下社交的不足,使其成为继大众媒介和网络游戏后青年社会化的新型施化者。剧本杀游戏的文字媒介和在场互动是数字化时代的逆向演进,对重建青年系统思维、缓解数字依赖有一定意义,但剧本杀对青年认知的虚拟形塑导致了青年社会化异化。剧本杀凶杀情节主导的游戏内容会在涵化作用下形成青年玩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偏向,青年借助游戏纾解身份焦虑的同时可能走向过度沉溺,影响现实身份建构。推动以剧本杀为代表的游戏对青年社会化向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强化对作品的审核与价值引导,运用技术强制干预线下游戏过度沉溺,引导青年玩家提升游戏素养,平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关系。  相似文献   

20.
虚拟世界就其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在虚拟氛围中实现了时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以虚拟的方式实现了让人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虚拟世界的发展繁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虚拟世界使人们逐渐失去主思考的自由,使人类的审美能力日趋下降,虚拟世界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正视生存与梦想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