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宗博 《学理论》2010,(27):97-99
近年来,中国更加强调外交工作"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大局",在外交战略观念更新、制度改进、决策多元和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外交战略框架。针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形势,探究中国经济外交的内在动因、原则方针、运作机制和实践路径,并据此完善中国经济外交战略,有必要成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谭晓玲 《学理论》2009,(30):84-8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中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问题,着力从经济发展入手,提出“特区经济”、“两个大局”、“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理论和战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转型改革之路创造了西方经济理论体系之外的经济发展奇迹.针对这一现有西方经济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的转型模型,从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角度出发解释其逻辑,我们发现,中国模式正是通过微观先行、中观突破、宏观完善的转型次序,体现了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4.
工资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实实在在地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经济起飞,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和长期发展的大问题。因此,针对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收入差距大、大多数老百姓工资水平低这一现实问题,由湖北工业大学胡放之教授所著的《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下称《研究》),  相似文献   

5.
来势出猛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我国综合国力还不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还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到来的。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特点,我们应有的对策是:加强宣传力度,加大投入;建立网络,加快体制创新,探索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老龄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发展县域经济增强西部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的发展理论认为,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对促进工业化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西部地区"扩散效应"弱的结构缺陷,应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增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保增长"的政策效应一般要滞后3~6个月,在内外经济形势变动剧烈的背景下及时准确判断中国经济走势,可为调控政策的有效发挥争取主动 10月8日,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并停征利息税,这也是继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后,我国一个月内第二次放松银根以促进经济。加之此前针对中小企业、外贸进出口及资本市场的一系列积极调控举措,表明决策层正针对当前形势进行着更为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持续下滑,既与全球经济整体低迷因素有关,也与自身周期性因素变化有关。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市场活力不足;创新因素匮乏;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发展自然仍有潜力、余地和韧性。需要推进全方位改革步伐,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9.
刘风发 《学理论》2009,(11):49-5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走过了不平凡也有烦恼的历程。总结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对外开放得失,能谋求未来经济更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的总量究竟有多大?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比重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理论参考》2008,(11):63-63
张新文在凤凰网-财经2008年10月29日撰文指出,1、中国经济是以储蓄消费、能力增长的需求和自由资产投资为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实体经济带动虚拟经济,因此美国经济泡沫的破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的。中国有13亿人口。他们正在努力通过自己的奋斗,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只要制度合理,政策对头。价格科学。每年将有成百上千万人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以新的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我想这是中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刘倩 《学理论》2013,(21):18-19
中国是一个生态大国,生态问题十分严峻。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不断完善,逐渐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路程,运用历史和实践的观点,总结生态发展的经验,来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丁力 《团结》2011,(3):41-45
过去30年,中国维持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在这一路上,有唱衰者,也有唱盛者。一个"唱"字,深得经济预测的精髓:它像是KTV的自娱自乐,总会有人"跑调"。这个大众喜  相似文献   

14.
王晓峰 《学理论》2008,(8):12-16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与其他经济学家合作,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是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开始改革的,其经济结构与东欧及前苏联显著不同;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双轨制”的改革和财政联邦制;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制度向着加速非农业部门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工业作为无可争辩的、主要的增长引擎的出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二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顺平县是果品大县,果品生产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农业特产税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由于特产税征管体制没理顺,造成税负畸轻畸重,果农负担不公、税收流失严重,不仅影响了国家税收,也影响了干群关系,形成不稳定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今年以来,顺平县从推进农税征管体制改革入手。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道路的经济逻辑与20世纪欧洲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逻辑本质不同。只有科学创设中国政治经济学,才能准确表征中国特色经济逻辑,保障中国道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良性运行。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表达,亦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发展逻辑。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经济逻辑,只能是在合法和合理地使用资本逻辑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经济逻辑与马克思原初剩余价值逻辑和唯物史观逻辑具有同一性,只能是对资本逻辑进行批判的经济逻辑和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严峻经济困难的新形势新任务,不仅要从财政、外贸、货币政策等经济层面寻找对策,而且要从思想教育、心理引导、社会舆论的精神层面寻找对策。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FTA,简称CAFTA)的构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为此中国应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9.
曹新 《求知》2002,(6):7-9
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中国民本经济,既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办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经济,而是一种以民为本,立足于民,利国富民的经济,其本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本经济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杨秋宝 《团结》2000,(1):28-30
在当代,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有“经济联合国”之称,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入世”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