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范海玲 《求索》2005,(6):65-66,32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行政主导式的城市化和市场主导式的城市化两个阶段。这两者虽然有明显区别,但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通过描述山东青州南张楼村的城乡等值化实验,本文指出我国城市化的目标是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郊区化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前瞻性意义和先导特征,把握了美国的郊区化情况,不仅有利于认识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和阶段性特征,而且对于了解、认识乃至比较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也有很大借鉴意义。本文将主要探析郊区化对美国现代化产生的种种影响,希望能为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09,(12):69-69
陈建华在《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撰文认为,在中国加速城市化时期,国际化城市空间同时出现蔓延与极化两种发展趋向。政府主导的单一功能区开发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了城市化与郊区化的先导力量,市场主导的房地产以及大型项目填充了交通道路之间的剩余空间,造就了土地空间蛙跳式开发与低效率利用,导致了城市蔓延。同时,  相似文献   

4.
郊区城市化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在越过了聚集发展阶段后,出现的分散发展状态,在这一阶段大城市开始对更广大的腹地产生辐射作用,郊区和更广泛的农村地区进入城市化阶段。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城市集中发展阶段后都经历过郊区城市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化率达到较高水平,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郊区化模式表明,交通条件、工业化进程、郊区的基础设施以及规划政策等是城市化进程后期阶段郊区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国郊区化的驱动因素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郊区城市化阶段,自此郊区小城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在郊区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协调好各种因素发挥聚合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城市快速发展阶段,郊区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是指城市由集聚式发展转变为扩散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郊区化发展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因此越来越受到政府、规划者、各利益团体及民众的关注。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对比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郊区化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与我国现阶段的城市郊区化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西方郊区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小汽车使用的普及;而…  相似文献   

6.
张强 《北京观察》2016,(3):46-49
正北京市提出自"十三五"时期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笔者以为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内容,是确认在新的发展阶段应以疏散化或郊区化作为主要的空间发展战略。离心疏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从中心城向外围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降低中心城人口占全市比重的要求。这个要求实际上是在中央层面承认了北京市的城镇化进程已经从"向  相似文献   

7.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近日在上海发表演讲认为,随着十六大的召开,中国城市化建设正进入新阶段,他提出采取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市群体,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等六大战略来推动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从厘清城市化的本质内涵、拨开城市化的实践迷雾、鼓呼城市化的科学决策三个方面,笔者对十年城市化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和综述。提出城市化的本意是人口向特定空间的集聚,城市化的实质是"化"农民,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城市化不等于单纯的城市发展,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新农村建设不能"推平头"。不失时机地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以大城市为主导推进城市化,把城市化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推进农民市民化中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深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李慧 《前进》2022,(1):59-61
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省委站在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太原市委、市政府对接"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头号工程.迎泽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和服务业大区,要按照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抢抓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抓项目、拓空间、强引领、优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长时段的视角俯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我们会发现当代城市发展一个值得注意的总体性演进趋向——都市过密化。都市过密首先表现在其人口总量的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集聚到大城市当中。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9)
<正>一、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的理论意义和规划愿景经济发展在空间上不平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某些地方之所以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它们普遍遵循了符合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和内涵,通过提高密度、缩短距离、减少分割促进了地理结构的变迁。近年来我国在重塑经济地理格局方面就明显带有"沿海化、城市化、集群化"的典型化倾向。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通过城市群和城市一体化即同城化,使得单一的城市发展逐渐演变为区域性的城市群一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07,(2):49-50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浦口区作为南京中心城市的近郊区,其区位特点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南京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主线,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道路,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实力、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城市要素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相似文献   

13.
中心城市人大工作应当发挥辐射作用□杨逢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心城市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城市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城市化,也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现在,不少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本...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一个时代性的课题。近几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化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进城市化进程。省委七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全面加快城市化、高新化、市场化进程,并将其作为湖北参与和服务西部大开发的五大战略举措之一。当前,我省城市化已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加快城市(镇)化进程的战鼓已经擂响,一个城市(镇)化建设高潮已在荆楚大地澎湃而起! 这里,我们初步展示了我省城市(镇)化建设成就,总结了部分地方城市(镇)化建设经验,勾画了我省城市(镇)化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发展,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城市增长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城市土地增量的来源只有一个途径,就是通过土地征用,把土地由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土地性质由农业用地变为城市用地。城市增长带来很多失地农民,由于补偿方式不当和标准偏低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都涉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质量。城市增长在本文主要界定为城市规模或城市空间的扩张、拓展。本文拟从土地增值利益分割的角度入手,针对城市增长与土地征用的矛盾,提出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职住空间关系是城市居民与企业空间选址及空间均衡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形态的变迁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结果,具有内在的经济学逻辑,同时也符合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扩张过程中对集聚的外部不经济的克服要求。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出台和以城市为中心的改革全面推开,小城镇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但小城镇发展模式的诸多弊端却日益显露.小城镇化的主导模式违背了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也与中国城市化的实际状况发生偏离.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实施大城市化战略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02,(21):13-14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义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义乌市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突破口和重点来抓,全面部署“路面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简称“小五化”)建设的任务,全市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入了由点到面、由中心城区向农村拓展的全面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9.
王辰 《今日浙江》2012,(22):34-35
产业集聚区作为依托城市经济和科技人才支撑的区域发展新空间,其目标是成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示范区。目前我省规划布局的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各设区市,是中心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层次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战略依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人们不断地涌入城市中,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与更高质量的生活。2016年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7.4%。高速城市化以及相伴的高速机动化过程迅速地改变着城市的格局,过去密集低矮的街区向大街区、大高楼和郊区化转变。我们看到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不得不接受越来越长的通勤时间。"城市病"困扰着现代城市,高品质的城市生活面临着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