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新宁  陈伟 《群众》2013,(3):17-19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以人为本,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已经成为党执政的一个方向。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在江苏"两个率先"征程中,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2.
袁浩 《群众》2010,(9):80-80
<正>"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深情之言。"让人民更有尊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党和国家执政  相似文献   

3.
赵曼  吕国营  薛新东 《政策》2012,(9):41-44
幸福湖北首次写进了省党代会报告,从逻辑上讲,"五个湖北"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落脚点在于建设幸福湖北。建设幸福湖北彰显了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和"发展成果共享"的执政理念,意味着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实力,不仅仅只是看GDP指标,更要重视GDP增长中的民生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来部署和推进,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主动作为,是新时期民政干部肩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掷地有声,引起强烈的共鸣。如何实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联系梅州民生建设的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首先就要落实好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最基础的民生权利。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两会代表委员热烈审议的报告,也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作为长期关注法治建设的学者,笔者认为法治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内容极为丰富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浓缩了大量的法治信息,诸如建设法治政府、依法保障民生、依法反腐等等.法治是民生幸福的守护神,从法治的视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刻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特别是依法行政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旦珠 《中国减灾》2012,(23):34-35
十八大报告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来部署和推进,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主动作为,是新时期民政干部肩负的重要使命。青海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寒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8.
视野     
《创造》2014,(10):13-13
正共治法治有序前行金秋10月,中国的依法冶国进程迎来重要时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提高执政能力熔铸法治国家之魂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民生是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的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内容更多,提法更新,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要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共和国总理把对民生的关切和重视提升到人民生活"尊严"的高度。民生是民政工作始终如一的主题。民政部门如何在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职责中,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本刊特摘要辑发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对民生民政的关注点以及一些建言建议,供各地民政部门在解决民生的实践中,把代表委员们的智慧转化为决策行动。  相似文献   

10.
<正>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民生优先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通过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使各族群众得到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在所有民生工程中,又以让老百姓安居最为重要。对此,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党委有深刻的认识,巴州党委书记张博在自治州党委八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安居是民生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诗化目标。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关系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生态是民生的保障,而民生是生态的价值所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生态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而改善生态民生的现实压力在于中国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改善生态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复杂矛盾。因此,要改善生态民生,实现美丽中国的新愿景,需要从理念、科技与制度等层面着力。  相似文献   

12.
李阳 《重庆行政》2015,(4):62-6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活动。其最根本内涵是,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权力受制于法律,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权力要尊重权利。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公民导刊》2014,(5):17
正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  相似文献   

14.
马黎 《创造》2014,(1):64-65
正民生是什么?民生是幸福,民生是生活,民生是发展。对于老百姓来说,民生就是有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家中儿女能有学上,缺什么能及时地获得。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认为,这是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是解决蛋糕做大以后如何让更多的人分到一块蛋糕的问题。人们已经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  相似文献   

15.
吴汉钧 《中国民政》2013,527(2):45-4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增进民生幸福为导向,找准定位,突出重点,主动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一、在定位上,要坚持主体意识(一)坚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来谋划民政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政协天地》2012,(7):45-46
在新疆党代会上,“民生优先、群众第一”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湖北的党代会报告则首次提出“幸福湖北”的概念,指出要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安全,更有保障、尊严。在黑龙江、安徽、广东、福建、青海等省的党代会报告标题均明确将“幸福”一词作为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7.
致力于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民生"一词写进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把执政目标、工作重点指向民生,标志着我们党和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  相似文献   

18.
幸福广西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回应了13亿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这份透着民生情怀的报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了"时间表",设计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路线图"。"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广西对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一个标志性的奋斗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也使老百姓的幸福愿景变得清晰  相似文献   

19.
刘兴远 《群众》2012,(10):20-22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生活,是江苏“两个率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刘俊祥 《人民论坛》2012,(Z2):24-25
改善民生和民生幸福是最大的政绩,"民生指标"好才算政绩好,这已经成为省委书记们的共识。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新阶段,这种民生政绩观,是他们精彩政治人生的内在动力和民生梦想的最好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阐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生活之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把这个"中国梦"变成现实,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