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纲沙县贬谪诗赋 ,对屈原充满敬慕和同情。同时 ,从政治角度着眼 ,站在儒家立场上 ,对屈赋的“谲怪怨怼”提出批评。这些批评 ,在客观上起到了将儒家思想融入屈家思想的作用 ,是对屈家思想的发展和补正。  相似文献   

2.
李霁 《前沿》2009,(7):185-187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他创作出了楚辞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杜甫是唐诗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继承了《诗经》的风格,把实现主义诗风发挥到了极致,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者,但是他的精神与思想却秉承了屈原,吸取了楚辞的精华,成为唐诗中继承屈原的典范。本文就其爱国精神、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杜甫对屈原精神及楚辞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楚风     
自屈原的楚辞问世以来,历代的楚辞研究者发表了许多不同的意见。或褒扬,或贬抑,分歧极大。汉代班固可谓是对楚辞指责最早的一个人。他针对刘安为屈赋所下的赞语批评说:“今若屈原,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多称昆仓、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王逸则持相反的意见,认为班固“强非其人,  相似文献   

4.
程本兴 《世纪行》2008,(6):33-35
宋玉师承屈原,不拘一格,有效地拓展了文学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他开创了赋体文学、奠定了感伤文学、成就了艳情文学、首启了梦幻文学、独树了女性文学、新制了山水文学、研发了游戏文学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堪为我国古代卓越的文学创新大师。研究并总结宋玉在文学上的创新精神、丰硕成果和深广影响.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再接再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与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数千年来,长江以自己甘美的乳汁浸润着荆楚大地,孕育了无数英才俊杰,陶冶了众多文坛巨匠.而屈原和宋玉就是其中两位杰出代表。正如文学史家陆侃如所说:“谁是中国文学之祖?我毫不迟疑的说:屈原与宋玉。他们不但给予楚民族文学以永久的生命,并且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稳固的基础……古代若无屈、宋,则文学史决没有那样灿烂;而楚民族若无屈、宋,则楚文学也决占不到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王毅 《湖湘论坛》2001,14(6):37-39
文学是民族文化心理历程活的“化石”。文学与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有许多通融的地方。本文就选择这样的角度,去探视冯子振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一冯子振(1257—1348年)的文学创造带有独特的湖湘文化的印记。这从其作品的以下三个特点可看出来。其一,对屈原,贾谊的景仰,并刻意以骚赋为楷模。“自楚汉时期屈原流寓沅湘、贾谊谪宦长沙之后,流波所及,始开湖南文学风气。尤其是屈原的辞赋……在开创了一个与《诗经》风格迥异的南方楚辞,离骚文学流派的同时,也奠定了湖南文学的基石。屈、贾一直是古代湖南士子引为骄傲的文章和道德…  相似文献   

7.
陈忠强 《求索》2013,(10):146-148
屈原在楚辞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的经典形象。并赋予她们特有的政治寓意。屈原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仙界的神女、人间的凡女、理想世界里的美人。神女代表着远离尘世、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凡间关女代袁着芸芸众生简单低俗、伸手而能及的生活愿望:美人则喻指屈原理想中贤德的明君和清明政治。屈赋女性形象及其特定的关学意蕴,对屈原以后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几乎成为了美人形象的经典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8.
朱东润在《〈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12日)中说:“‘屈原传’的作者以‘招魂’为屈原所自作。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不标作者姓名。按章句目录,对于诸篇作者除屈原外,一概标名,独屈原不标名,准此似王逸在标目时认为屈原所作’。至卷九‘招魂”章句则又叙称:‘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王逸此叙,以‘招魂’为宋玉所作,与标目时自相牴牾。”刘心予《关于〈招魂〉的作者和乱辞》(《华南  相似文献   

9.
赵逵夫同志近几年来对楚辞的研究,成果颇著,为学术界同仁所注目,国内外不少报刊对其研究有评价。本文专就他在屈赋继承与创造问题方面发表的一组六篇论文,谈谈自己的认识。屈原研究持续两千年。可谓经久不衰。然而,关于它创作中继承与创造问题却被忽  相似文献   

10.
介入·深入·反思——2008年文坛热点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回应生活(雪灾、震灾、奥运等)的热情、批判现实能力的提升、类型小说的横向拓展、新时期文学30年实绩及网络文学10年的评价、文坛清淤及批评的自律、文学奖的强势评价及微妙变化等构成了2008年中国文坛的长篇画卷.当代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突然表现出强大的回应现实能力,而且从介入走向深入,从深入走向反思,这一切都在表明中国文学逐渐从世俗化、市场化、娱乐化、消费化的阵痛中醒来,中国文学已经走过了社会转型之初最困难时期,逐渐走向健康、理性.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是全方位的,人们不仅重视它,甚至把它当成“超逸”风神的象征;屈原作为一种人格范型,已通过民俗的方式深入人心,与他有关的地望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对于《楚辞》这一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此时期的文人比两汉更看重它的抒情性和华美的艺术形式,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九歌》而非《离骚》作为仿效和学习的对象;《楚辞》作为一种先在的文学资源,依然是文人摹仿的对象,其句式、意象和语词被大量运用于诗赋作品中,并在与文体赋、乐府诗、骈文等各体文学的碰撞交融中,推动文学形式的发展,激活新型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陈睿瑜  李卫京 《求索》2012,(4):205-206,65
屈原上下求索的人生体现了一种光耀千古的高峻人格。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心理特点来分析,屈原的高峻人格体现在智慧、情操、意志和行为等方面。这种高峻人格既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又鲜活地表达和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批评在邓年代曾辉煌一时,那时的批评家和文学趋势、文学创作是那么地贴近,那么地合拍;而且,批评家们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充满激情,他打1先是拨乱反正,恢复了现实主义的写真实原则,而后是及时而有力地对优秀文学作品作出反应和评价,并为文学新潮的出现推波助澜;他们引进了方法论和新的批评观念,虽说在引进的过程中有急于求成、生搬硬套的弊端,但毕竟是开拓了文学批评的视野。总之,20世纪规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是充满活力富于激情的批评,这样的批评时代的确是令人神往和难以忘怀的。进入叨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文学…  相似文献   

14.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均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他们在文学批评观方面的观点,特别是对于创作的动力、文学的功能、文学的本质等方面的观点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位大师都认为潜意识是文学创作的主要来源,并都从心理机制上发现文学创作的规律,形成精神分析批评观。但是不同的经历与性格又使得两者的精神分析批评观自成体系。弗洛伊德忽略文化传统对文学的影响,而尝试用梦来解释文学创作,陷入泛性论的困境。荣格尝试从宗教神话里寻找原型,脱离社会现实探索文学创作,给文学披上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5.
唐宋派作为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对柳宗元古文的某些评点本虽然存在着评语、版本需辨析的现象,但他们皆注重唐宋八家古文,通过选评古文,体现出他们从唐、宋古文上追秦、汉之文,重道不轻文的文道合一等文学主张,因此,评点本也成为明代文学观念论争的场所。唐宋派对柳宗元文的评点颇高,在柳文评点史上有着重要的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境恶化引发的全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也开始着眼于从生态批评这一新的视角对其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美国生态批评在历史上所经历的两次浪潮对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生态批评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不仅在理论建构方面为主流文学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对于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崭新的生态哲学体系、促进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正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国民党的干部训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华 《求索》2010,(2):220-223
国民党统治时期开展了大规模、长时间的干部训练。它的干训实践受其干训政策的引导。随着形势的变化,干训政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局部调整,但其核心一以贯之。本文从开展干训的原因、干训的内容、干训的目标、干训的原则以及干训的方式方法五个方面,对国民党的干训政策进行初步梳理,以期找到解读国民党干训实践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屈原名平,今湖北林归人。据近代学者专稽,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享年62岁。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一生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渔父》等诗篇,饱含激情,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完美,达到了很高的文学造诣;同时,它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的矛盾和斗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因而又具有史诗一般的特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1953年,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这是中国人,更是我们宜昌人的骄傲。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而且也是一位…  相似文献   

19.
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作为一种文体,是在汉代得到承认,从此影响深远,“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四语)。但在汉代,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汉人并不以“楚辞”一名来称呼屈原的作品,而且,这正是汉代文坛写物大赋风行日盛的时期,汉人却又常常将屈原的作品称为“赋”。楚辞与汉赋,虽然源流相牵,其实体制不同,以致于后人有“汉代一般称‘楚辞’为赋,这是不十分恰当的”批评\尽管如此,“楚辞”这个名称毕竟还是汉人确立的。因此,如果考察一下汉人最终将屈原的作品以“楚辞”定名的过程,是可以反映汉人是如何认识并接受楚辞这…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世纪的文学批评是在现代文学语境下,与20世纪的文学创作同步发展的,其间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批评文章.<中华文学评论百年精华>一书本着举凡有批评之精神、理论之态度、独到之眼光、精妙之见解而又能斐然成章者的编选标准,荟萃精华.此书不仅是中国20世纪的文学批评成果的集中展示,其所昭示的文学批评的真精神,即批评是一种创造与发现,批评需持科学、客观、中正之态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批评应以审美为宗旨,讲究文采等,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也具有针砭时弊、健康发展之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