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今日海南》2008,(2):24-25
聚焦理由: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地推进广大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带着这个问题,中央党校进修二班第49期B班三支部二组的学员们最近对海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较为广泛深入的调查与思考,他们感到海南这项已经持续七年的全省性创建活动路子对头、做法可行、成效显著,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正确方向,具有较强的普遍意义。这里,本刊特将他们的报告编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是建设新的文明世界的指南。如果说,工业文明是以科学、民主为其理念支持的话,那么,新的文明世界将超越科学和民主,代之以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手段和新目标。这就是和谐与公正。和谐与公正可以修正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带来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统治和支配,消除导致社会不公正的虚假民主和虚假自由,真正实现文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在21世纪初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并把和谐与公正的理念有效运用在对国际国内事务的处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说20世纪是科学与民主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向的话,那么21世纪将会是和谐与公正两面大旗指导人们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微言博语     
@黑龙江大学学生宣讲团: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至今才提出,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还是发展过程认识不到位忽略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符合中国总体情况和总体发展需要,那是否符合部分少数贫困地区,按理说,少数贫困地区也要坚持科学发展,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那发展的方法在哪,是不是要科技先行。@共青团镇江市委: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终于被请上桌面和13亿人正式见面,  相似文献   

4.
近年,新密市围绕建设"干净整洁、结构优良、富足文明、风清气正"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的总体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新密实际、符合群众愿望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符合发展中国家实情,必须符合代内代际公平。其时代取向是明确的,即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建设、界定资源开发、关心农村环境治理、推动中国未来发展。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环境保护理念到生态文明理念的转换,从对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到对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知发生历史性变化,并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基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之大者”的科学思想武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以鲜活的、富有时代性的理论创新,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中国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应对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目标与具体举措,为加快中国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这一历史性转变、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世润  于海龙 《前沿》2013,(11):148-150
中共十八大将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由"四位一体"升为"五位一体",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模式,本文将从统治型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型生态文明建设、治理型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多元生态文明建设等四种建设模式来论述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上的探索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有两个大的进展,一是更加强调科学发展,二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二者都与生态文明密切联系。应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概念,必须将其与国家层面的其他核心价值观即国强、民主和和谐作为统一的整体来理解,才能予以科学解读,否则,就必然产生逻辑混乱。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不是广义上而是狭义上的文明,即它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建设上的价值目标。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文明建设总体上呈现出由思想意识自觉到科学理论自觉、由不系统到系统的不断提升的过程。明辨文化先进与否的科学标准、确立对先进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是文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前提。衡量文化先进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能促进人民群众的人格完善和幸福感的提升。文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4.
涂建华 《湖湘论坛》2010,23(3):98-101
文明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他们的冲突在所难免,现代文明对文化的精进有巨大贡献,但对传统文化的摧残也是显而易见的。中西文化的冲突、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冲突、科学与人文的冲突,构成文明与文化冲突的基本内容,一种平和中庸、安分守成的益阳传统文化,从近代工业文明开始衰微,而新的文化特色远未形成。在文明与文化的冲突中,人们应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作为科学生态观的智慧结晶,蕴涵着理性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精髓。以马克思生态文明观为契机,回顾"生态中国"的建设,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赞许,又是对生态梦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盛世兰 《创造》2007,(8):84-8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有两个大的进展,一是更加强调科学发展,二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二者都与生态文明密切联系.应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应更加重视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兰 《创造》2007,(7):84-8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有两个大的进展,一是更加强调科学发展,二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二者都与生态文明密切联系.应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公正之于生态文明,既在于社会整体公正和生态文明的价值,又在于公正本身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原则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目标在于公正是其内蕴价值和现实价值追求,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发展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公正的实践在于:一是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彰显公正价值;二是清理完善不公正的制度体系以实现对生态领域公正缺失现象和问题的矫正。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对文明的认识达到新的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新的深化、对科学发展理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明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共文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深刻理解首都实施公共文明工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全面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准确把握其目标指向,积极探索其实现路径,是北京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