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琪 《世纪桥》2012,(9):105-106
考试作弊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受到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大学生作弊之风从上世纪末至今有增无减,大有更加猖獗之势,防范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营造良好的学风和考风,不但是人才培养之关键,亦是社会发展之需要。本文对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和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预防学生作弊的几点措施,以期对高校管理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法律视野下的高校考试作弊行为及其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试作弊与考试相伴相生,由于存在利益上的博弈,高校考试作弊一直未能得到彻底的控制和杜绝。从法律的视角分析,这不仅破坏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也侵犯了他人的相关权益。对此,有必要加快“考试法”的立法进度,将考试作弊的认定、处罚、救济等方面纳入法制化轨道,使考试作弊行为得以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已引起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充分重视。高校应加强学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一、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作弊现象与厌学风的社会原因,在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社会分配不公,知识分子待遇低,社会录用毕业生出现“虚假现象”,以及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建,公平竞争的机制已渐渐引入高校,学生的学习风气日浓,这是主流。但是,考试作弊现象的歪风仍尚未刹住。《中国教育报》94年12月9日刊出,国家教委再次强调,要加强高校的考试管理,促进考风学风的好转。可见高校考风的扭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考试作弊虽不普遍,但杜而不绝,已形成一种现象存在。在笔者问起有关高校学生考试是否有作弊现象时,回答是:“这有什么奇怪,很正常嘛!”不正常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是现代人才选拔、教育教学成果评价的重要手段。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校风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通过对考试作弊的行为动机以及成因进行调查分析 ,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隋代以后的封建王朝,都沿用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榜上有名”便能“封官授爵”、“光宗耀祖”,“名落孙山”便一切泡汤,一些人便在“考试”上费开了心思,动开了手脚。学陋才浅的考生千方百计攀关系、拜门子,处心积虑地违纪作弊,以图“金榜题名”;利欲熏心的考官借机索贿受贿,以“钱”取仕,大发不义之财。不少开明君主看到了这种“考场上的腐败”于国、于民、于学子的巨大危害,予以狠狠打击。宋太祖赵匡胤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全国大考,录取了18名进士。翰林承旨陶毂之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测校风、教风和学风的重要窗口。在高校学生的违纪行为中,考试作弊行为占有相当比重,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本文阐述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特点,着重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凌志东 《世纪桥》2012,(7):61-62
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本文运用博弈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博弈,分析考试作弊行为的演化规律,得出在当今考试机制下学生作弊是一种必然趋势的结论。据此,从学生和老师二个方面提出建立考试诚信机制的策略方法,以减少考试作弊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湍水石 《奋斗》2012,(4):62-63
诚实守信是“无用的别称”?上海市社科院最近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吃亏。上海市社科院青少所做过的另一项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在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时,过于强调实惠实用,导致道德界限的模糊不清。在对待考试作弊的问题上,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能考得好成绩就可以”或“无所谓”,23.8%的学生承认“如果其他人作弊,我可能也会跟着作弊”。  相似文献   

10.
邹芳芳 《世纪桥》2012,(9):100-101
考试作弊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大学生考试作弊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必须辩证地对待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监督管理,严肃考试纪律。  相似文献   

11.
韩吉辰 《党课》2011,(23):88-90
每逢各种考试来临之际,各类围绕考试展开的骗局纷纷披挂上阵,而考试作弊也越来越呈现出高科技化、集团化的趋势,作弊手段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立足现代社会的基石。但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从教育入口的考试作弊(如高考),到教育阶段的行为失范(如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再到教育出口的种种失信行为(如简历“注水”、论文剽窃)。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天下     
<正>泰国警察入选考试400多人涉嫌作弊近日,在曼谷警察总署招收警察学员考试中,有400多名考生涉嫌作弊,当局已下令严查并宣布考试成绩作废。曼谷警察总署此次公开招收1000名警察学员,共有超过1.3万人报名,其中1800人通过了第一轮考试。但考试委员会在最后一轮筛查试卷时,发现了作弊问题。据悉,一名曼谷市的公务员雇佣多个大学生作为"枪手",进入考场考试并将答案传给作弊考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即将开始,今年"国考"将加大打击考试作弊行为力度。修改后的《刑法》已将包括公务员录用考试在内的国家考试作弊行为列入刑事犯罪,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央网信办、公安等部门的合作,加大防作弊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又是一年国考时,集无数目光,聚亿万关注,因为公务员考  相似文献   

15.
世相三题     
一每年高考之后,总有几起考试作弊案被披露出来。国大如此,这或许是难免的吧!未曾料及的是,今年又添了新花样——河北省赞皇县有人用微型无线电话筒传考题,而涉及此案的26人中,竟有21人是国家干部和教师! 科举取士以来,试场作弊的通常手法是“夹带”。我曾看见过一份保存下来的清朝年间的  相似文献   

16.
杨曾宪 《党建文汇》2005,(12):34-34
10月16日下午,为期两天的成人高考落下帷幕。而随后的第二天,成人高考连爆丑闻,先有黑龙江省近7000考生集体“移民”赴吉林赶考,组织者从报考到作弊实现“一条龙”服务,又有北京数百名成考生涉嫌在大兴数考场集体舞弊。从媒体曝光的各地成考考场违纪舞弊的情况看,其组织之严密,作弊之猖狂令人咋舌。其主要作弊手段有五种。  相似文献   

17.
法规     
公务员考试严重作弊将终身禁考2009年11月24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对报考者在报名、考试、考察、体检过程中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作出了详  相似文献   

18.
“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考试作弊、求职履历、就业签约、助学贷款和论文剽窃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悄悄兴起了文凭“虚热”的“现象。无独有偶,在干部圈内也出现了此类现象:一些干部单纯看重文凭、学历的升高,而不注重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素质,在学习进修过程中浅尝辄止,甚至不参加面授辅导,考试作弊,让他人代替撰写论文,导致其档案学历很高,实际水平不能与之相符的现象。 产生这种文凭“虚热”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的领导干部参加学习是“形势所迫”,怕没有高学历会被淘汰;有的则把文凭当成追求个人升迁、沽名钓誉的筹码。他们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二是一些高…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营职领导干部选拔质量,东方支队党委按照个人申请、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书面考试、体能测试等程序,公平公正地组织“双考”工作。“双考”过程中,支队政治处采取抽签入位、现场抽题和全程录像等措施,有效杜绝作弊行为,为上级党委准确了解和任命干部提供了比较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