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平 《中国减灾》2012,(7):55-55
唐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一面积极休养生息,一面表面上继续对突厥称臣,实则暗中积蓄力量,准备择时而发。可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早,立刻使得李世民君臣,变得焦头烂额起来。  相似文献   

2.
魏征是唐朝初期的封建主义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他功不可没。《旧唐书》说他与李世民“讨论政术,往复应对,凡数十万言”。  魏征少年时代孤贫落泊,后出家当了道士。隋朝末年,他参加了农民起义,再投窦建德,出任起居舍人。窦失败后,他投太子李建成。公元626年7月2日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其兄李建成及其弟李元吉并代李渊为帝后,擢魏为谏议大夫。此官的责任就是“掌论议”,可对皇帝“规谏”。  其实,魏征原来是支持李建成的。因为李建成既是长子,又是太子。只待高祖李渊死后,他就是皇帝。但此人却是酒色之徒,…  相似文献   

3.
6月底前,南京市所有街道全部建立了“人大代表之家”。近日,江苏省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来到新街口、玄武门等街道,对“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检查,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形势可谓内外交困.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和长期战乱的破坏,经济凋敝,又遭天灾,自京师至河东、河南、陇右,饥荒尤其严重.粮价踊贵,斗米值绢一匹,全国向未统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虽已成功,但政局并未稳定,突厥贵族常常侵扰,先曾迫使唐高祖向颉利可汗称臣,太宗刚即位,颉利又出动四十万大军,进攻到渭水  相似文献   

5.
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治世。其时,“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贞观政要》卷9) ,出现了“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捻,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岑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道”(《贞观政要》1《政体》)的太平景象。贞观盛世的出现,原因固多,但唐太宗重视人才,知人善任应是最重要的因素。唐太宗是在经历了残酷的隋末农民战争和血腥的玄武门之变后登上帝位的,这使他对人才的作用和价值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认识。他在晚年写的《帝范》一书中就反复强调:“国…  相似文献   

6.
唐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一面积极休养生息,一面表面上继续对突厥称臣,实则暗中积蓄力量,准备择时而发。可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旱,立刻使得李世民君臣,变得焦头烂额起来。这天,在朝堂上李世民要群臣献计解决国家赈灾款短缺的问题。少府监裴匪舒走出来说,"微臣倒有一个想法,几日前臣听闻,御马监中的马粪堆积如山,臣想恐怕军中的马粪更多,不如把我大唐官府、军队中的马粪,都唐贞观太宗李世民之变后,坐宝座,一面息,一面表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南方”的浮现,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在蓬勃兴起,并且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全球南方”研究的兴起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多个领域,既专注于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又拓展了社会间关系研究的视角,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人文社会科学已有的思维定式,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和理论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南方”的浮现实际上正在改变大国兴衰的历史条件,对基于美西方历史经验的国际关系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直接触及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问题。对正在兴起中的“全球南方”研究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宪实 《现代领导》2014,(11):44-44
贞观之初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兴,散朝之后请了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珪等几个大臣喝酒。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的大臣。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1,(1):11-11
“十二五”开局之际,汀苏正处于发展的转型关口。转型之中,要工作出新,首先要思路出新;要事业出新,首先要观念出新;要发展创新,首先要思想解放。省委要求,“要以新的思想解放引领新的发展”。“因时之变,以为之备”,“当变不变,必受其咎”。但凡关键时刻因循守旧,僵化保守,不思进取,必将断送发展前程,如邓小平当年警示,不解放思想,不改革发展,“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0.
第四路径     
经济欠发达的承德,除了向上索取——消极地“等”,向环境索取——简单地“挖”,走别人的路——盲目地“学”之外,探索出速度、结构、质量、效益整体跃进的——承德原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市。全市8县有6个是贫困县,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一直在省内倒数一二位。如今,承德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跃居全省前五名,今年以来,GDP、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固定资产投入四项主要指标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他们的体会是: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中心不放松是变之“根”,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变之“本”,牢牢把握速度效益相统一是变…  相似文献   

11.
王以兴  杜贵晨 《求索》2014,(4):169-173
“外史”最早为周朝史官之一,执掌书写天子帝令和整理历史文献;春秋鲁国以至汉唐诸朝,间有“外史”之设,职责教变;唐以后则彻底退出史职,而逐渐演为私人撰述之“野史”与备体文学尤其是小说作者与作品之称。“外史”之称影响中外,迄今流行不衰。“外史”名义从政治到史学、文学领域的这种跨越,体现出中国史官文化对普通文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对“外史”的热衷则叉是文人史官情结的清晰表征。  相似文献   

12.
王平 《人民论坛》2023,(3):12-15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需要应对的挑战更加复杂:面对西方社会的逆全球化现象,我们要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同时,坚持具有民族特色的优良传统;面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家”的迷茫,我们既要紧跟时代步伐向前看,又要守望精神文化家园;面对社会高速发展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压力,我们要做好节奏的快慢调适;面对世俗主义的喧嚣,我们要坚守理想信念与崇高价值;面对消费主义的浪潮,我们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面对个人主义的侵扰,我们要重新审视个体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琳 《时事报告》2007,(3):20-20
政策背景:在十七大报告中,“发展”共出现了273次,报告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字之变,内涵深刻,反映出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3,(7):I0061-I0061
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时至今日,他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思想仍有可取之处。诸葛亮选人用人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之判断力,看其志向。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之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之应变能力。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请他出谋划策,看其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其学识之真伪、广窄等。  相似文献   

15.
曲丰 《时事报告》2007,(4):10-16
2006年12月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我们一直讲的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改为“又好又快发展”,一字之变,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变化,预示着在发展的方针、政策、举措、方法等多方面将会有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人大论坛》2014,(4):F0002-F0002
海雀,这个远在黔西北高原上毕节市赫章县群山之巅的偏僻小山村,曾经是省一类贫困村。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不断的帮扶下,海雀群众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苦干实干,不怕流汗,实现了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的华丽巨变。海雀之变,激荡着乌蒙深处挑战贫困的时代精神。图为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发祥地赫章县海雀村全景。  相似文献   

17.
“天有不测之风云”。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外包括许多权威机构和著名学者的预测大多不准确,令人“大跌眼镜”。去年初,人们大多认为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9·11”事件却把美国经济衰退变  相似文献   

18.
贞观之治的成功,原因之一即在于君臣相得,这一点没有争议,只是有意无意间被夸大了。 看看李世民如何处理与尉迟恭、房玄龄这些心腹大臣的关系,其中的微妙,大可玩味。 贞观六年(632)在李世民的出生地武功举行宴会,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豪情满怀。宴会上,尉迟恭想起自己无论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是在玄武门政变的激战中的赫赫战功,有些兴奋有些激动也有些失落,对“次序”排在自己之前的某公不满: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之一是“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古人就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治未病”是内经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甚至贯穿于《黄帝内经》始终。所谓“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统一战线》2010,(2):37-37
河南省睢县县委统战部组织党外科技、法律、医疗专家,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变“一次性”为“一贯性”,把服务“三农”工作现场化 、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