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今春召开的全国对台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指出,不断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既可以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又可以增加彼此了解,增进共识,从而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这对于发展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几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非常活跃,非常迅速,且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良好的基础.据有关部门统计,至1993年底,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已达21193家,协议投资金额为189.38亿美元,在外商投资大陆中仅次于香港居第二位.台资进军大陆,不仅为两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已成为影响和推动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积极因素.前一个时期,台湾当局借“千岛湖事件”,公然宣称要为台商赴大陆投资热“降温”,试图阻止和制约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这一有损两岸关系,违背两岸民意的不义之举,既是不合情理的,又是在实践中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关于两岸关系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大陆文学界也反响热烈.为此,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作家邓友梅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呼吁两岸作家加强交流,共同承传中华民族文化,为国家统一尽责尽力.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作家,请问您对江泽民的重要讲话有何感想?加强两岸文学交流对促进两岸关系有何意义?邓友梅(以下简称“邓”):以作家的角度看,我对江泽民讲话中的两点特别感兴趣.第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财富,是凝聚我们民族的核心,我们要共同承  相似文献   

3.
声音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  相似文献   

4.
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于2000年10月20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成立。本会的宗旨是:以实现中国之和平统一为目的,团结旅居海外侨胞及友好人士,促进海峡两岸人民交流互惠,和平共处。本会的成立,由于获得来自台湾的各主要社团的认同,因此一开始参会的台胞会员比例就高达80%以上。随着入会人数的增加,来自大陆及香港的会员比例也一直在增长中。其中最令人可喜的现象是传统侨社的老侨也纷纷入会,共同为两岸的统一大业献策、效力。笔者认为:反“独”促统工作主要在于各侨社之间沟通观念,扩大共识,以共同促进两岸统一为目的。为此,我们通过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两岸金融交流合作加快了步伐,但总体上进展艰难缓慢,仍呈明显不对称状态.具有鲜明特色的两岸ECFA,将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正常化与更紧密化提供历史性机遇.为达到两岸金融合作双赢的目标,两岸ECFA后续金融协商应在平等互利的大原则下,遵守符合WTO规范原则、双向互惠原则、适度"让利"原则及循序渐进原则.当前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双赢的现实路径为:双向开放,加快改变两岸金融不对称格局;局部先行,带动两岸金融合作深化发展;合作共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6.
在破除“台独”势力对两岸关系的政治障碍中,探索两岸同胞以中华文化加深心灵契合变得尤为可贵。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源起于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传承与精神纽带联结,蕴含着推动两岸共创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民立场。近四十多年在大陆积极主导下,两岸文化交流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互动格局初步形成、乡村文旅产业融合持续深化、共创共享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传承中华文化,激发国家统一内生动力,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与现实条件。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仍存在交流结构亟待优化、交流机制亟待创新、文化差异亟待化解、“台独”干扰影响加大等挑战。新形势下,要创新制度机制、优化平台建设、赓续文化根脉、强化要素支撑,积极探索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共同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ECFA签署以来,大陆方面切实履行承诺,推动ECFA顺利实施生效,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岸同胞应倍加珍惜,共同维护。一、ECFA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成果2008年5月,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两会协商得以恢复,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创造了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8,(5):4-9
焦点胡锦涛博鳌会见萧万长 4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了萧万长先生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就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交换了意见。尽管“胡萧会”只进行了20分钟,却并非如媒体此前所料,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相反,代表双方充满善意的尝试,两岸关系已迈入务实的新时代。 会谈中,胡锦涛强调,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表示,两岸经济密不可分。长期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一直发挥着稳定两岸关系的正面作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取得进展,得来不易。现在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尽快启动两岸周末包机,并实现大陆居民来台湾旅游。希望能尽快恢复两岸协商,以利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23)
<正>自1978年两岸关系出现结构性改变以来,至今已经历近40个年头。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开放两岸交流。随后大陆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两岸交流成为两岸互动的应有之义以及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可欲路径。70年代末80年代初,两岸学者在海外开始初步接触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两岸协商谈判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是祖国大陆的一贯主张。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两岸协商谈判,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推动下,1991年12月16日,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两岸协商谈判的历程表明,只有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加强与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的对话与交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台声》2014,(7):14-15
<正>赖清德:两岸交流应当有多元声音,民进党应积极自信地参与两岸交流,应在文化、教育、社会发展上与大陆进行全面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两岸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谅解、和解,共同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去年8月3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以下简称“对台白皮书”);今年7月5日,台湾“行政院大陆事务委员会”也发表了《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俗称“大陆政策白皮书”).笔者认为,两份“白皮书”是两岸民间交流“政策互动过程”的阶段性总结,双方各自对己方的政策进行了回顾与前瞻.因此,这两份“白皮书”不失为海峡两岸“国家统一观”的集中展示,也是探讨两岸政策互动对两岸关系发展之影响及中国统一前景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4.
高层声音     
《上海支部生活》2008,(4):32-32
胡锦涛强调: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目的是为丙岸同胞谋福祉,途径是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我们要继续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也要继续努力争取恢复和进行两岸协商谈判。  相似文献   

15.
在两岸文化教育互动日趋热络的全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签署“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的呼声愈来愈高,但两岸当局对此态度却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形势下,两岸间有必要“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地推进该协议的签署.两岸可先行签署《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协议》,随后再逐步扩大到文化创意、学术交流、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协商谈判,在此基础上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整体框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李非  赖文凤 《两岸关系》2006,(11):18-20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与特点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不断发展,至21世纪初期形成相当规模。(一)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第一阶段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起步,到第二阶段台商赴大陆投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再到第三阶段政策开放与互动,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7):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尚处恢复过程,两岸农业交流基本上以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为主。初期,台商为规避台湾方面的政策管制,在大陆投资农业多以迂回的方式进行“投石问路”,或化明为暗,或化整为零,表现出隐蔽、零星、…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变化向涉台研究界提出了研究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新形势主要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国对抗中国,竭力阻挠两岸统一;岛内政局蜕变,两岸统一的社会基础亟待补强;民进党当局构筑“拒统”藩篱,阻断两岸互动交流。主要任务有:探讨如何争取台湾民心,携手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探讨如何争取岛内民众的支持,共同反对“台独”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大陆涉台研究界在台湾民情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新时代向涉台研究界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本质研究、合理开展调查研究等十个基础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自今年元旦讲话提出“统合 论”表示要“共同寻求两岸永久和平、政治统合新架构”后,2月15日在接见美国前亚太助理国务卿罗斯时又声称,台方“有心改善两岸关系,完成两岸关系正常化”;2月17日在接见美国前联邦众议员索拉兹时又称“台湾希望重启两岸协商大门”“已经作好与大陆复谈的准备”。台湾当局的这些讲话似乎显示了台湾当局对打破两岸僵局、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很“积极主动”的。但2月 23日,在台湾方面规划两岸关系的重要文件“国家统一纲领”届满10周年之际,国民党、新党、亲民党等在野党都纷纷举办纪念活…  相似文献   

19.
1996年5月20日,踌躇满志的李登辉先生发表就职演说称,在未来的四年里,他要推动统一,不搞“台独”,要到祖国大陆进行“和平之旅”“中国人帮中国人”。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检视台湾当局的言与行,不难看出李登辉推动统一的虚实真假。在两岸关系上,李登辉一直咬紧牙关,不提“一个中国”,拒绝“三通”;“和平之旅”尚未开动,但是对前进中的两岸经贸交流却猛踩“刹车”。1996年8月14日,李登辉公开推翻自己过去的说法,宣布要检讨“亚太营运中心以大陆为腹地的想法”。9月14日,李登辉又声称中共企图“以商为政”、“以民逼官”,因…  相似文献   

20.
<正>4月28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办的纪念“汪辜会谈”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后两岸双方首次以受权民间团体名义举行的高层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汪辜会谈”体现了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促进合作的精神,彰显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基础的重要地位,说明了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汪辜会谈”及其成果,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汲取“汪辜会谈”历史经验和有益启示,坚定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努力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共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是对“汪辜会谈”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