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学理论》2016,(11)
公德是一个范围极广的概念,公共道德和公民道德都属于公德范畴,然而,这两个词的含义并不相同。公民道德的培养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建立。而公德心却是任何一个形态的社会所必须有的。因此,澄清公民道德和公共道德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不仅有利于认清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公德问题,而且有助于公共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徐静文 《学理论》2008,(18):33-34
本文通过对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概念的廓清来论证中国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的独特特点,并试图从中国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的具体情况出发来寻求解决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中一些问题的方法以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和谐的微观视角,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微观载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公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动参与和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自觉;公共道德是推动社区和谐的基本力量,而和谐的社区又可以孕育新的公民品质。主体多元、稳定有序、互惠互利、公平正义、共同维护等都可作为社区和谐公民治理模式的基本要素或理念;而普遍的道德公共理性(道德自觉)存在与否是社区和谐与不和谐的根本区别所在。公共道德的层次性和行动示范激励决定了社区和谐的向度,因此,促成社区和谐与公共道德的良性互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工具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浅析和谐社会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瑞平 《学理论》2011,(10):322-32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求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求公民道德建设的体系设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体现网络时代道德价值多元化的整体发展;要求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体现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动态发展;要求公民道德建设的管理体现“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结构的分化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降低群体性事件的烈度,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如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政府坚持信息公开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借用生态学思路,着重分析公民道德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公民、社会与制度,并指出三者一起构成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道德生态系统。阐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坚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生态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的职责和地位决定了领导干部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个人和社会道德建设责任。在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并首先抓好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领导干部自身道德状况好坏和领导干部对公民道德建设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好坏 ,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准提高的重要前提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走在前面 ,以此带动社会和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也就是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公民道德建设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特别需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在其中的领导作用、保障作用和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中共中央印发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把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放在了最基本的人性上,开展了以“善小”为主题的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虽然“善小”。然则意义重大。11年来,这项活动在电网企业内部和社会不断延伸,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公共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的基础,培养起广大公民的公共精神,才可以建设良好的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公共精神的生长空间是公共生活和公民社会,它的人格化则是公民气质,故而必须落实到对公民个体的引导上.  相似文献   

12.
公正作为一个社会制度的伦理评价标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社会公正,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诸多不公正因素和现象,因此从学理上梳清公正问题,就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从公正信仰、公正诉求、政治、经济、道德等层面来阐述这一重大问题,以便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使和谐社会的构建变得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本文作者认为,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作为政府所追求的两大目标,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应该以社会公平为基础和前提,而由于机会自由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垄断又是机会自由的天敌,所以,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就应该以保障机会自由,消除任何歧视性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垄断为公共政策的依归和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社会.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政通才能人和,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调整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直至当前的和谐社会之诉求,现代化始终是萦绕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实质性问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公共行政现代化是其应然维度之一.现代化从"器物"到"政制"直至社会精神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这一结构性的深化历程,更昭示了公共精神正是公共行政现代化须臾不可"缺场"的价值向度.实际上,从公共行政自身发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双重维度去探究和反思公共行政的现代化现象,我们也发现公共精神不断地从边缘向中心位移,从"遮蔽"状态走向"解蔽".其中,公共行政现代化所涵摄的民主理念、公正理念、契约精神、公共服务精神以及和谐、科学的发展理念等公共精神既是公共行政现代化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骨核与价值引擎.一种多元宽容、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能够得以形成和延续必须以发育良好的公共精神为其基本精神质料和社会价值支撑.我们需要从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开新传统公共精神资源,大力培育公民社会、拓展公共治理的实践参与,加强公共意识教育、提升公共理性水平等几个方面努力来促进公共精神的化育与养成.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是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健全而成熟的公民社会,在促进社会整合,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安定与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荣 《学理论》2011,(19):239-240
虚拟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交融共存,共同构成人类基本的生存环境。虚拟社会毕竟不同于现实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社会的问题。要建立和谐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就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网络交往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五、公共管理是一种职业活动 人的职业活动,以及在职业活动中生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来自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不同领域的分离.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同领域的分离是以分工的形式出现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活动的分化造成了职业活动的专门化.到了晚近,职业活动已经不限于生产领域,而是扩大到了生产领域之外的许多领域,几乎遍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绝大部分领域.人们在职业活动方面的区别,也不再仅限于活动意义上的"分工",而是职业活动主体意义上的"分群".社会生产的领域有分化、重组、融合的双向运动趋势,而社会生活领域则更多地表现为领域分离的单向运动.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为,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现实需求,对于建立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理论以及相应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归纳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战略研究、典型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灾害的机理机制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研究、应急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与决策行为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模拟仿真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后评估与重建研究,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扼要的回顾和展望;最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设立重大研究计划以便加强研究力度,并就如何提炼和组织其中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我国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阮小云 《学理论》2012,(4):61-6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到建党百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对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研究。针对当前对社会和谐解读的不全面性,要求正确把握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