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通过探讨主权与治权的关系、“主权可分——让渡论”的思想和政治本质以及欧盟的主权“让渡”案例,论证了主权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2.
忻华 《欧洲研究》2020,38(4):1-29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受挫的形势,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希望增强欧盟的主体性和领导力,为此要持续推进"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建设,将其作为新一届欧委会的施政重心之一。"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构想源于对"欧洲战略自主"概念的延伸与阐发,其理论基础是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经济与技术民族主义"观点和"干预主义"模式;具体内容以产业政策为核心,涵盖贸易、投资、金融、全球治理、战略安全和经济外交等领域;政策抓手是"战略性价值链"。欧盟新领导层的这一构想凸显出地缘战略的"大局观"和"对外竞争力焦虑",蕴含了决策者对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中美欧三边竞争的变局以及欧洲工商界利益集团诉求的战略考量,同时也将面临政治逻辑与经济理性、欧洲一体化的推进速度与欧盟权力的构建深度之间的两难困境。"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构建将会强化欧盟对华负面态度,推动其减少对华经济"依赖",进而加剧中欧双边竞争。  相似文献   

3.
以普京2005年国情咨文为标志,俄罗斯提出了主权民主思想。当前,主权民主思想对于俄罗斯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超出了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反映了俄罗斯联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状态。本文论述了俄罗斯主权民主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形成基础、发展过程、政治内涵、政治影响及其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4.
岛礁属性争端构成了中菲"南海仲裁案"菲方诉求的一个主要部分。该争端涉及岛礁两个方面的属性:岛礁的法律属性,即对海洋地物是岛屿、岩礁还是低潮高地的判定;岛礁的领土属性,即低潮高地能否通过先占取得陆地领土主权。由此引发两个重要的法律议题:第一,岛礁法律属性判定是否与岛礁主权归属无关;第二,低潮高地是否构成领土主权的一部分。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首先关涉仲裁庭对岛礁属性争端是否有管辖权以及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中国对仲裁"不接受"、"不参与",对裁决"不承认"、"不执行"是否有法理依据;其次关涉中国南海岛礁主权的整体性及其法理依据。本文首先分析菲方提出的岛礁属性争端的根源和意图;其次分别论述岛礁的法律属性和岛礁的领土属性两个议题及该议题作为争端与岛礁主权归属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中国南海岛礁主权整体性的命题并从法理上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5.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07,22(3):9-13
从此次欧盟走出制宪危机来看,欧盟成员国各自不同的立场,在欧盟决策过程中表现为一种多变的博弈.鉴于欧盟双重治理特征,本文在对《欧盟宪法条约》原有内容与"基础条约"的改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就成员国国家与欧盟超国家利益动态过程和主权让渡及其对传统主权观的挑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及其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迅速兴起.本文就主权财富基金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认为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即美元的霸权地位是主权财富基金兴起的根本原因.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八个方面,印加剧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金融保护主义抬头,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加剧新兴市场泡沫,改变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格局,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再国有化"现象,对国际资产价格产生影响,改变全球经济秩序等.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以来,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迅速兴起。本文就主权财富基金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认为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即美元的霸权地位是主权财富基金兴起的根本原因。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八个方面,即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金融保护主义抬头,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加剧新兴市场泡沫,改变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格局,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再国有化现象,对国际资产价格产生影响,改变全球经济秩序等。  相似文献   

8.
刘洪钟  杨攻研 《当代亚太》2011,(2):30-51,29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危机是对欧洲区域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的一次重大考验,深刻反映了欧洲经货联盟成立以来所出现的两大问题: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以及联盟合作机制的缺陷。欧元危机给东亚区域货币与金融合作的启示是,在以欧盟货币合作为样板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区域内信息共享与政策合作,以清迈倡议(CMI)和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为基础加快东亚货币合作机制建设,完善区域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区域内各国汇率合作和资本账户自由化,稳步推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缩小各国之间汇率波动的幅度,以此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1955年9月10日,日本顺利地加人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面对“入关”后的挑战和机遇。日本政府及时地调整了产业政策,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本文在回顾日本“入关”前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入关”后其产业政策的变化,以及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并就其对中国“入世”后产业政策的调整与落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泰国和菲律宾都引人注目地出现了政府军与游击队、共产党人与穆斯林叛乱者之间的冲突,并使政府军造成很大的损失。在离马尼拉东南方大约五百公里的萨马岛上,信奉毛主义的新人民军叛乱者甚至可以在几小时,几天之内“占领”好几个村庄和一些小城镇。如果认为由于中国(它的援助已明显减少了)和越南在背后唆使、那就错  相似文献   

11.
195 5年 9月 10日 ,日本顺利地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面对“入关”后的挑战和机遇 ,日本政府及时地调整了产业政策 ,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本文在回顾日本“入关”前产业政策的基础上 ,分析了“入关”后其产业政策的变化 ,以及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并就其对中国“入世”后产业政策的调整与落实 ,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入关”前的产业政策“入关”前 ,日本主要针对产业育成和经济自立 ,采用了“倾斜生产方式”和“产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1.倾斜生产方式二战使日本几乎变为一片废墟 ,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过着“竹笋式”的生…  相似文献   

12.
独联体的存在对于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但是,俄罗斯要想保住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地位,还必须成为独联体的“经济磁铁”,而这恰恰是它很难做到的。一再发生的“颜色革命”表明,俄罗斯在独联体正面临重大地缘政治失败,这种失败实际上源于其政策中难以克服的矛盾。从目前趋势看,独联体仍会事件频发,最后导致名存实亡,分离和分解为小范围合作组织,从而变为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灰色区域”。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文人佐藤春夫随着人生阅历、艺术体验的加深,他对个体生命的颓废性越挖越深,将目光转向日本传统美学“风流”一词的内涵阐释。他站在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度,在东方人特有的美学观照下,将唯关的趣味与颓废的情绪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总结出日本人的“风流”观。本文试图就佐藤春夫的《“风流”论》进行阐述,并结合他的论述具体解析“风流”一词在日本文学、美学传统中的语义流变。  相似文献   

14.
支撑"中国威胁论"的知识论据,是来源于西方的历史实践与经验总结,它认为大国财富的增长必将产生军事影响,大国在"崛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以暴力方式颠覆既有的世界秩序。但传统欧洲(西方)国家体系与东亚国家体系在结构上迥然不同,前者一向大国林立而且相互竞争,后者长期以中国为中心形成封贡关系。它使欧洲和东亚世界在处理体系内部关系方面,形成了差别明显的经验传统,特别是对暴力的认知与运用上,两者有着不同的历史演进路径。这种历史经历仍然深刻影响着不同区域国家对大国"崛起"问题的感受和认识。中国文明复兴必须置于东亚国家体系的历史传统中,才能得到合适的理解与对待。  相似文献   

15.
美国布什政府对朝政策有其产生的根源和国内外的制约因素,形成了"单边"到"多边"的对朝政策转变过程并表现出特有的规律。对此认真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布什政府的"单边"到"多边"的对朝政策进行整体和宏观把握,厘清布什政府对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活勒斯坦提供了一种研究世界经济, 特别是世界各国丙工化历程的独特视角。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 国经济逐渐融入沃勒斯坦所说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制造”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生产者、 商家、消费者离不开的商品,就产品的产值而论,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工业基地,排在美国、日 本和德国之后,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本文将以世界体系论观点分析中国世界工厂定位。  相似文献   

17.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揭示了战争的“三位一体”本质 ,即战争是暴力性、不确定性和政治从属性的结合体。这一关于战争本质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国际关系意义 ,它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上 ,提出了运用国家大战略并通过建立国际安全与地区和平机制来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从国际关系角度看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是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具有明显的“理性现实主义”特征 ,因而在现实主义思想传统中占据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时代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及其思想方法 ,为国际社会寻求更为有效的战争结束途径、通过国际合作强化安全与和平机制 ,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美国学界始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美国是否衰落所引发的辩论进行了分析介绍,特别对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两位学者——美国衰落论的主张者保罗.肯尼迪与美国复兴论的倡导者约瑟夫.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就此次辩论对于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美国的力量状况,以及当下的美国衰落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此次辩论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性问题——历史类比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如何看待历史发展的延续与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量度一国之力量问题,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问题,文化与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与作用等问题——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社会价值,值得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19.
提到世界文学的经典小说,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国的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巴尔札克的《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雨果的《悲惨世界》、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等,这足以见出它在我国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但同时也从另一层面看出,人们对法国小说的了解的有  相似文献   

20.
叶隽 《德国研究》2005,20(2):37-44
本文分析<强盗>的艺术性构成,强调其语言的运用与选择,并认为它在文本表现上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两者兼容,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尤其是"诗的语言"与"史的气概"两者之间达到了相得益彰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