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欧盟与中国相互成为最大贸易伙伴,欧元也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主要权重货币,欧元汇率变动对于双边贸易均衡及贸易结构均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采用1999-2008年间汇率波动和商品贸易季度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欧不同种类商品贸易长期和短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①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欧元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影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作用显著,但各类商品的汇率弹性存在较大差异;短期均衡关系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欧盟将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是以欧洲众多国家国民经济的集合力量为后盾的新型货币。它的诞生和进入流通领域必将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国际金融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欧元对欧盟内部的影响1欧元将促进欧盟内部经济的发展,提高欧洲资本市...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下滑、欧元区经济未能持续复苏的背景下,英国经济呈现出持续向好的趋势。从本质看,英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是其长期推行结构改革的结果。英国早在撒切尔政府时期就开始了以市场化为核心的结构改革.不仅使其摆脱了长期滞胀的局面,还为后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论是保守党继任者还是工党继任者都延续和巩固了撒切尔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原则。长期的结构改革使英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产品市场更具竞争性、税收制度更有激励性。本文运用OECD的结构改革指标对英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环境进行评估与比较,以验证其结构改革的长期经济效应。从对英国结构改革历程的梳理和长期经济效应的评估中可以发现,推进以提升增长能力和经济效率为目标的结构改革才是欧洲国家实现真正复苏和持续增长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武士国 《德国研究》2001,16(4):41-43
欧元将于2002年1月1日正式进入流通领域,即由过去的记账符号"转正"为真实货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其币值和汇率是否持续稳定、坚挺,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增长活力、内外环境、调节功效和公众预期等.囿于种种原因,目前欧元只能说满足部分条件,这也是欧元汇率两年来偏软的基本原因.从今年起,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美国经济在受袭后有可能延缓经济复苏的进程,日本停滞的经济依然如故,在这种背景下,"转正"能否给欧元带来新的转机.通过分析认为,目前面临的因素仍不足以构成欧元在国际金融格局中地位的根本性转折,而且欧元汇率也不可能出现大幅升势.鉴于此,在欧元"转正"过程中仍需冷静观察,特别是把短期波动与中长期走势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从微观层面看,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生产重启和持续经营造成一定困难。从宏观层面看,需求和生产下降,投资、消费均会受到一定影响。在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有效应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短期和中长期的影响,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和开放局面,避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势头因为疫情而出现拐点,是当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要条件,更是疫情结束后确保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6.
从欧元正式流通看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欧元正式流通以来中欧经贸关系的新变化 ,以及欧元流通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从长期看 ,欧元流通总体上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扩大中欧贸易投资 ,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但欧元流通推动了欧盟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 ,并将相对增加其区域内的封闭性和保护性 ,同时因欧元区经济仍处于磨合阶段 ,短期内中欧经贸关系仍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有鉴于此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 ,除了考虑避免或降低因贸易投资带来的外汇结算、借贷和储备风险外 ,更要注重通过扩大贸易和投资扩大双边经贸合作 ,大力开拓入盟候选国市场 ,同时推动贸易不平衡、贸易保护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论是从金融危机前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波动还是从在工薪收入缓慢增长时的消费萎缩看,造成欧洲经济衰退的主要因素似乎都应该是心理上的冲击。周期性下降的投资和由于美国经济减速造成的出口下降只是加重了危机的程度。由于英国房地产泡沫很严重,因此危机给英国造成的冲击更大。从欧元区银行主要资产和负债的情况看,银行信贷紧缩不会非常严重,银行对公司部门和居民的贷款增速也并没有下降。美国投资银行的去杠杆化和向银行持股公司的转变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欧洲全能银行制度在稳定金融体系方面的优势。欧洲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救市措施将以宏观经济刺激为主,并且最先提出了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这样的长期行动倡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财政悬崖,是对中国经济政策的一道考题。只有优化经济增长政策,特别是财税政策,才能改变仰人鼻息的被动局面。整个2012年,全世界仿佛被两个财务悬念贯穿。年初,是欧洲债务危机——没有人知道2012年,欧元区是否还能够维持版图,欧元是否会解体或降为北部欧洲通用货币。年尾,是美国财政悬  相似文献   

9.
高倩倩  郑建军 《德国研究》2012,27(2):92-103,127
本文首先从短期动态角度分析欧债危机以来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受到的一些冲击,然后运用LAC准则从中长期制度视角揭示欧元体系的效率缺陷与欧债危机、欧元国际地位的内在联系.我们发现了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国际地位受到拖累的一些证据,但总体来说这种拖累还相当温和.在利用LAC准则考察欧元体系效率时,我们认为欧元体系在失衡调节的充足性、对称性和国际流动性的充分可得性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些缺陷是导致欧债危机爆发和持续的重要原因,并对欧元中长期国际地位构成强烈制约.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元月 1日欧元在欧洲正式启动 ,率先加入“经济与货币联盟”( EMU)的国家是欧盟的十一个成员国 ,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欧洲乃至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英国 ,面对欧洲大联盟的局面却裹足不前 ,冷眼看着欧洲其他国家热热闹闹地建立“大家庭”。在欧盟成员国的一再盛邀下 ,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首的政界领导人不甘寂寞 ,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以唤起人们对加入欧元的热情。但得到的反映并不很积极 ,英国的各个党派团体 ,以及民众中的反对声音十分强大。支持者拟举行全民公决 ,…  相似文献   

11.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18):27-27
欧洲股市和欧元显然不相信奥朗德手中有一根能导致奇迹出现的魔杖。国人对法国总统大选的空前关注令人诧异。问题是,法国人选出了一个新的总统,然后呢?法国经济增长是否会因为奥朗德的上台而恢复到2%、3%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欧洲国家先后陷入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战后长期奉行的以宽松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做法不再可行。在此背景下,欧洲国家先后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转而将劳动力市场改革作为"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如果我们接受较高失业率为欧洲国家的常态,就可以发现,30多年来的改革在促进就业方面其实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较高就业和较高失业并存正在成为欧洲劳动力市场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报讯 第七届欧洲联盟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1月9日至11日在济南山东大学召开。会议围绕着“欧盟的深化与扩大进程:前景、问题、影响”这一中心议题,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等多侧面对有关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次会议聚集的几个热点问题是:欧元的作用与影响、欧盟政治联盟建设的前景、欧盟东扩的意义与问题、深化与扩大的挑战等。与会代表认为:欧盟的建立与建设在世界发展中具有深远的作用。欧洲经济一体化,尤其是欧元的启动将可能使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盟东扩步伐的移动也将对其周边地区带来深刻…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度日本经济财政白皮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一度的日本经济财政白皮书2008年7月发表,副标题是"风险中的日本经济",重点分析了日本经济面临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风险,认为短期的风险在于美国经济下滑、石油价格及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外部风险,而中期的风险是日本经济的脆弱性,家庭和企业不能积极地应对各种外来风险,长期的风险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财政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均严重恶化。欧元的存在受到双重威胁:一是欧洲金融系统逐渐分化;二是南欧经济衰退可能拖垮整个欧洲货币联盟。本文将阐述对岌岌可危的欧元采取果断行动的紧迫性,并对美国受到波及、欧元区衰退可能引发的灾难性后果进行分析。笔者试图从一个更宽泛的视角考察2012年6月欧盟峰会采取的金融救助决定。本文认为,欧元区应从如下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的改革:使公共债务的利率上限与合理的财政调整相匹配、设计可担保的欧元债券计划,以及成立集中管理和严格规制的银行业联盟。  相似文献   

16.
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的分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展开。从需求面看,尽管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很强,但"出口收入"仍然是决定内需规模的重要因素。从供给面看,劳动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出生率低下和人口老龄化是形成阻碍的主要原因;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相对稳定、可靠;在全要素生产率中,由于能源价格因素未能从中完全剔除,导致俄罗斯全要素生产率与油价波动高度相关,而真正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和制度改善等因素带来的增长非常有限。未来俄罗斯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即"能源之路"和"创新之路"。毫无疑问,俄罗斯要选择能够激发其经济发展潜力的"创新之路"。普京对未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是:在国家的主导下,以能源等传统行业为突破口,在保持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向创新型经济发展过渡。  相似文献   

17.
原联邦德国一直被称为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两德统一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这种说法遭到了怀疑。本文综合考察了德国东部重建和德国对前苏联、东欧采取的经济政策所取得的客观效果,从德国经济调整已经完成并步入增长的轨道、统一的德国减缓和推迟了西欧经济的衰退、德国的"东进政策"对中东欧经济转轨的作用三个方面证明,统一的德国仍是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8.
近期英国政府欧元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以来,欧元的诞生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不仅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已经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对此,英国政府何去何从?一贯与欧洲保持距离、具有疏离心态的英国人又如何看待这一切?最终决定英国政府欧元政策的要素是全民公决,而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表现、欧元区各国的经济状况以及英欧关系发展战略需要也是不容忽视的相关因素。布莱尔政府的欧元政策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在短期内加入欧元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增长的源泉根据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的研究,英国经济学家汉森提出了中期或长期促进国民收入增长(短期通过减少失业和利用空闲设备的周期性变化不在研究之列。)的九个因素: 1.利用从前未使用过的或未枯竭的自然资源; 2.通过净投资增加资本存量; 3.人口增长引起了劳动力投入的增加; 4.伴随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产生的规模效益; 5.资源从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生产率高的部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在战后曾经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 ,但 90年代却陷入了长期经济萧条的泥潭之中。政府虽然采取了大量的刺激需求的政策 ,不断扩大政府财政投资以制止总需求下滑 ,但只能形成对GDP增长的短期支持 ,一旦财政支持减少 ,经济又再度崩溃。这在 1 995~ 1 996年经济的短期恢复和随后的进一步恶化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现在 ,日本的利率已接近于零 ,财政赤字高达GDP的 1 0 % ,日本企业严重依靠隐含收益和财政投资的经营方式已走到了尽头。无论是IMF的《世界经济改革》 ,还是克鲁格曼 1 999年 9月在《财富》杂志上的专论都指出 :重振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