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潘忠岐 《美国研究》2003,17(3):52-64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及其后续发展彰显了实力与国家安全之间的背离,国际多边主义与美国单边主义之间的对峙成了决定未来大国关系走向和国际体系发展的主要矛盾."美国霸权治下的和平"和"新帝国"论的倡导者主张美国应该通过追求超强实力实现国家安全和世界稳定,应该采取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实现并维持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应该通过追求国家绝对安全和相对收益为未来世界制定秩序.它忽视了实力上升并不必然带来安全相应增加的历史新现实,而演绎的只是一个现代神话.未来的世界和平,只能是"多边协调下的和平".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成为影响地区和国际安全局势的重要因素。在“9·11”事件和随后的阿富汗战事之后,尤其是近年来的“颜色革命”风波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呈现出新的特点,有关大国对中亚安全环境和自身利益的界定也在不断调整。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未来中亚安全局势的演变。在未来,中亚安全局势既有挑战,存在着危机与对抗,也有机遇,存在缓和与合作的可能。国际合作对于解决中亚安全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的美欧安全与防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2,16(4):21-47
本文扼要概括了冷战时期美欧安全与防务关系的特点和基本状况,着重分析了冷战后这些特点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具体分析了影响美欧安全与防务关系的一些持久的双边和战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未来美欧安全与防务关系的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冷战的结束对传统的、基于北约联盟基础上的美欧防务安全关系带来严峻的挑战.随着欧洲安全环境和防务性质的变化、美欧各自战略重点的转移、欧盟一体化的进展和美国实力的进一步增强,美欧安全与防务关系的性质和内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9·11"事件并没有改变美欧关系裂痕加大的趋势,反而使美欧防务安全关系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美欧之间在安全防务问题上虽然存在众多的分歧,但不会走的太远,美欧安全与防务关系总体上仍以协调和合作为主.  相似文献   

4.
张勇安 《美国研究》2004,18(2):116-126
“9·11”事件前 ,布什政府内部在毒品管制问题上的歧见使其在解决毒品问题上一直保持低调。“9·11”事件后 ,布什政府在毒品管制问题上迅速达成默契 ,并制订出指导未来毒品管制政策的《国家毒品管制战略》报告。毒品管制战略的调整相继完善的原因主要在于 :“9·11”事件后麻醉品恐怖主义的凸显、吸毒问题的回潮、“毒品战”战略无以为继 ,以及综合平衡的毒品管制政策可以较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5.
一、“后9·11”的国际环境 9·11之后国际社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从“正常的西方”这一方面来看,很可能对俄罗斯联邦极为有利,因为就算在没有邀请的情况下,俄罗斯也能迅速、明确而又几乎无条  相似文献   

6.
在安全体簇生的东亚地区,并存有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东盟地区主义式安全合作、中国倡行的多边协治式安全合作等三种安全合作模式,其中,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模式在复合型的东亚安全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东盟和中国所倡行的安全合作模式,还停留在安全合作观念倡导和通过集体联合来尝试性建构地区制度性安全纽带的层面。东亚地区所存在的三种安全合作模式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相互制衡关系。再加上地区范围内大国间的结构性对抗和潜在冲突,东亚安全困境的产生和存在成为必然。东亚目前不具备建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可能,三种安全合作模式的共存仍将是地区安全结构的主要内容,复合型的安全结构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急转直下."9·11"事件使得世人的目光集中到全球反恐怖主义上来,美国也大肆利用此次事件,乘机强化了其军事恫吓力量,积极推行各项单边主义政策."9·11"事件后,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显得更加突出,美国谋求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的步子将加快,单边主义政策更加一意孤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亚太多边安全对话与中国·田中青安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亚太地区的国家极为关注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本地区国家之间的多边安全对话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对亚太多边安全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亚太多边安全对话的加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成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以"9·11事件"为例的国际恐怖主义对纽约、美国以至世界经济所带来的重大损失和深刻影响,并透过这个分析,认识国际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和反恐斗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的发生与美国在冷战后所采取的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在全球化发展且使世界贫富加重的情况下,美国仍以冷战思维,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特别是在巴以冲突中,一味采取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9·11事件"不仅给美国经济而且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后东盟反恐合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雪峰 《东南亚研究》2003,(3):23-25,32
"9·11"事件后,为了配合美国在全球反恐的战略需要,以及出于东盟自身反恐和寻求安全的需要出发,东盟成员国之间,东盟与美、中、澳等大国之间,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恐合作.但由于受到宗教、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东盟联合反恐成效不明显.本文主要分析"9·11"事件后美国与东盟反恐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在9·11恐怖分子袭击(美国)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对盟国支持的需求会推动美国的政策,回到多边和合作的国际政策方向上来。那么布什政府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提升了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双方达成设立新的俄--北联合理事会及"北约20"机制的协定.对于俄罗斯来说,与北约关系的接近不仅可以阻止北约第二轮东扩的推进,还有可能通过发展与北约的关系来达到融入欧洲从而融入世界的目的."9·11"事件后,北约东扩将继续向前推进,目标是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但未来北约东扩的推进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频繁的世界危机凸显出全球化时代下国际问题不可阻挡的跨国溢出与无序的世界治理秩序之间的深刻矛盾。从能源到气候变化问题,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到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从国际金融系统的稳定到跨国宏观经济协调,政治、经济、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世界越来越陷入动荡不安之中。当前处于世界新秩序重构的重要转型时期,中国不断增加的国家实力、声望和影响力赋予其在世界新秩序的构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旨在阐述中国在新秩序构建中的力量平衡、制度融合与理念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 ,大国安全关系基本上是在矛盾与合作共存、摩擦与协调并行的框架内运作。在经济领域 ,经济安全已成为大国安全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在地区安全问题上 ,大国关注安全关系的地区整合 ;在军事安全领域 ,大国在重视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 ,加快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的同时 ,以武力干涉地区冲突的军事霸权却日趋猖獗 ,导致大国安全关系的紧张。但总体而言 ,协调与合作仍然是大国安全关系的主流 ,这是冷战后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文 《美国研究》2022,(5):9-24+5
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多边主义的发展是国际社会由丛林法则支配的相互对立与对抗的关系转变为以制度规则协调相互利益的和平与合作关系的重要原因。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错综复杂时代难题,化解历史罕见多重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多边主义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与实现各国人民要和平安全不要对立冲突、要公平正义不要强权政治、要开放包容不要封闭排他、要互利共赢不要唯我独尊的美好愿望与不懈追求。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始终站在人类正义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挥了稳定的建设性作用和积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俄罗斯在车臣的反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江涛 《俄罗斯研究》2003,(1):44-47,95
前苏联解体后,车臣问题成为危及俄罗斯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的严重隐患。莫斯科人质事件说明,在“9·11”后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新范式。在世界各国政府联合反恐的国际背景下,车臣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恐怖主义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俄车臣反恐战略应定位于瓦解民族分离的思想体系、全方位拓展车臣决策的外交空间以及建构国内反恐机制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的爆发深刻改变了新加坡海上安全观的结构内涵,海上恐怖主义威胁的现实可能性及因应之道遂成为新加坡国家安全规划的一个重要关切。基于对本国海上安全脆弱性、海上恐怖主义威胁现实性和巨大破坏性的认知,以及国际海事体制与海上环境存在种种安全漏洞的现实,新加坡立足全体防御原则,通过国内制度重构和整合、在双边或多边范畴进行地区性与全球性海上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参与,打造了一个目标直指海上恐怖主义的安全防御体系。新加坡的海上安全建设努力在改善其海上安全境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在深入推进上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考验着新加坡与利益相关方海上安全治理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大国关系显示出差等式的力量结构与复合式多边均衡结构并存的局面,一个突出现象是大国力量消长集中在亚洲的次区域层面,中亚地区已成为美国实现其国家利益最为关键的核心战略地带.半年来,大国关系中单边主义外交甚嚣尘上,但也存在着找到一条大国间平等互利、协调共进的发展合作途径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察了“9·1 1”事件后德国在全球反恐运动中的立场、角色和主要表现 ,分析了德国反恐怖主义政策的特点、缘由及其产生的作用和国际影响。文章认为 ,德国的特殊历史和它在国际体系中尤其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其在后“ 9·1 1”时代的反恐怖主义运动中分外引人注目 ,它的各项反恐怖主义措施和行动必将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反恐运动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强调 ,德国在反恐运动中折射出的外交与安全战略为我们认识大国关系和国际体系的变迁提供了参照 ,值得进一步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