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准确地描述温度对奥斯特线虫发育过程的影响,采用计算机对不同温度下的奥斯特线虫虫卵孵化率和所需时间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和检验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虫卵孵化率与温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野外建立预测预报模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对采集的22个细颈线虫样品的pcox1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细颈线虫pcox1片段的长度均为400bp;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pcox1序列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25%~4.00%和0~1.50%,种间差异为9.00%~12.75%;通过重构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发现,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位于2个独立的分支上,可有效区分两种细颈线虫。结果表明,pcox1可作为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遗传进化的理想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spp·)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优势属寄生性线虫之一。国外已对奥斯特线虫的流行病学特别是种群生态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相应属、种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寄生性线虫在外生期和内生期的发育和存活规律,并以此作为控制和预防寄生虫病的科学依据。奥斯特线虫虫卵和第三期幼虫越冬试验,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尚缺乏详细而系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剖检甘南州的藏系绵羊60只,共检获寄生蠕虫12科17属23种,寄生蠕虫的优势属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和同盘吸虫。在一年内每个月剖检5只绵羊,检查胃肠道寄生线虫的成虫和第四期幼虫,证明当地寄生线虫的优势属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其中奥斯特线虫幼虫的寄生高峰期是8~10月,9月份为最高峰,成虫的寄生高峰期是7~9月,7月份为最高峰;细颈线虫幼虫几乎全年持续感染,高峰期在10月至次年5月,1月为最高峰,成虫全年都寄生,高峰期在12月至次年1月,1月份为最高峰;马歇尔线虫全年寄生都比较低,幼虫在9月份较高,成虫在1月份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环纹背带线虫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掌握三种线虫在甘南牦牛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三种线虫的核糖体ITS序列为靶标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同时检测986份甘南牦牛粪便样品,对三种线虫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检测到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环纹背带线虫DN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0.03、0.03、0.02 ng/μL,三种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58%、14.30%、11.36%,混合感染率为12.98%。1—4月份3种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5—8月份和9—12月份(P<0.01),3种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在0~3岁与大于3岁的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用于牦牛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环纹背带线虫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甘南牦牛三种线虫的流行率较高,提示甘南牦牛消化道线虫的防控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6.
亚利桑那细颈线虫在国内首次发现蔡葵蒸,李作民(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银川750002)笔者在宁夏海原和西吉两县的2只家兔小肠中采得一种扭曲、呈乳白色的线虫,感染强度分别为1条和15条。经鉴定属于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细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部牦牛,采用斯氏法和水浴法分别检查胃肠内容物和粘膜、肠系膜淋巴结、纵膈淋巴结及肺脏气管内的胃肠道线虫和寄生阶段幼虫。同步观察结果:库柏线虫、食道口线虫、毛圆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夏柏特线虫和毛首线虫等7属的成虫,2~6月先后出现1次明显的春季高潮。除食道口线虫外,8~12月又先后出现1次秋季高潮。而奥斯特他线虫和毛细线虫两属,春季高潮不明显,秋季高潮明显。上述9属线虫的寄生阶段幼虫,除毛细线虫未能检出外,其余8属先后于8月到翌年3月份出现高潮。总的律规是,8~12月寄生阶段幼虫陆续升高,并先后达到高峰,1~6月随着幼虫荷量的先后下降,成虫荷量先后升高,并形成春季高潮。冷季寄生阶段幼虫在牦牛体内居优势,暖季成虫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环纹奥斯特线虫低温冷冻保存研究初报苏进才,张承芸,郝社平,高鹏程,窦兰清,付宝权,柴忠威,朱兴全(甘肃省景泰县畜牧兽医站73040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环纹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circumcincta)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羊消...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寄生于绵羊体内的优势虫种细颈线虫、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马歇尔线虫等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环境中的发育能力 ;研究了细颈线虫卵在相对湿度 10 0 % ,0、3、5、10、15、2 0、2 5、30、35℃共 9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发育率和发育周期 ;并对毛圆科线虫卵在 - 17~ - 2 5℃自然冷冻环境中的发育情况和幼虫在干燥环境中的抗干旱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细颈线虫卵在 2 0℃、相对湿度 10 0 %的条件下发育率最高 ,发育周期最短 ;毛圆科线虫卵在 - 2 5~ 0℃环境中不发育 ,也不死亡 ;毛圆科线虫的幼虫在无水分的干燥环境中可存活 10 0d左右。  相似文献   

10.
对采集自食蟹猴肠道血结节中的3种线虫进行形态观察后鉴定,并用PCR扩增其ITS2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3种线虫分别为尖形食道口线虫、双叉食道口线虫及缩小特尼登线虫。测序结果表明,3种虫体ITS2基因序列的大小均为216bp。邻位连接法构建的种系发育树显示,本研究中测定的尖形食道口线虫、双叉食道口线虫和缩小特尼登线虫序列在进化树上自成独立的拓扑分支。以上结果为人类食道口线虫病及缩小特尼登线虫病建立分子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对厚尾扭头线虫雌虫和鹅裂口线虫雌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较 ,其中厚尾扭头线虫雌虫是首次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厚尾扭头线虫雌虫口囊边缘具有 4个乳突 ,从口囊底部伸出的角质齿呈棱形的利刃状 ;鹅裂口线虫雌虫口囊边缘无明显的乳突 ,但有阴门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绵羊夏柏特线虫和叶氏夏柏特线虫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部分序列(pcytb)和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的克隆和遗传变异分析,首次为在分子水平上区分绵羊夏柏特线虫和叶氏夏柏特线虫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方法分别克隆了6条绵羊夏柏特线虫陕西分离株和9条叶氏夏柏特线虫青海分离株的pcytb和pnad5。将测序结果应用Clustal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程序中的MP法将pcytb和pnad5串联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获得的pnad5和pcytb序列的长度分别为388bp和659bp,其变异率在绵羊夏柏特线虫分离株中分别为0.3%~1.3%和0.2%~2.6%,在叶氏夏柏特线虫分离株中分别为0~1.8%和0.2%~1.2%,较为保守。但pnad5和pcytb序列在两种间差异率较大,分别为14.7%~16.0%和15.0%~17.3%。用pcytb和pnad5串联后的序列进行的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绵羊夏柏特线虫和叶氏夏柏特线虫分别位于2个分支,支持叶氏夏柏特线虫为独立种;pcytb和pnad5序列可作为夏柏特线虫种间鉴定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3.
采集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绵羊粪便培养、分离三期幼虫,加入嗜线虫真菌纯培养物中,72 h?4%的幼虫被真菌菌丝缠绕和捕获;将该真菌培养物与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的绵羊粪便混合后共同培养10 d,粪便培养物中的三期幼虫减少82%.  相似文献   

14.
从机体抗胃肠道线虫的黏膜免疫、胃肠道黏膜的抗原加工与递呈、胃肠道黏膜抵御寄生虫的效应机制等几方面论述了胃肠道线虫的免疫机理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旨在进一步阐明用免疫介入方法防治胃肠道线虫的理论基础,以解决胃肠道线虫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残留以及寄生虫的抗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在OP50-NGM、JM109-NGM、OP50-LB、JM109-LB四种不同培养基上秀丽隐杆线虫的生长效果;测定了在三种温度和含不同甘油浓度冻存液中的虫体保存效果。结果显示,秀丽隐杆线虫在OP50-NGM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JM109-LB培养基中生长较差。在-80℃最佳温度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在含50mL/L甘油的LB培养基中的存活率达78%;在含50mL/L甘油的PBS中的存活率达52%;而在含100mL/L甘油的水溶液中的存活率仅为8%。用液氮保存,成虫和幼虫均可存活;而在-80℃和-20℃条件下,仅有幼虫存活。结果表明,秀丽隐杆线虫在OP50-NGM培养基中培养发育生长较好;在-80℃条件下,含50mL/L甘油的LB培养基适于保存秀丽隐杆线虫。  相似文献   

16.
以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为研究对象,对其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以Clustal 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MEGA4.0程序的MP法和NJ法及PUZ-ZLE 4.1程序的ML法构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B、C种以及北方对盲囊线虫的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的ITS-1,5.8 S,ITS-2序列大小分别为451 bp、127 bp和277 bp,鲁道夫对盲囊线虫3个种与北方对盲囊线虫ITS序列种内差异小,种间差异明显.种系发育关系分析发现,这3种方法(NJ法、MP法和ML法)构建的种系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其中C种和A种聚在一起,构成一支,再和B种聚在一起;北方对盲囊线虫单独成一支.研究结果证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确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17.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鞭式达丁屯氏菌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L3)和秀丽隐杆线虫的动态作用。将鞭式达丁屯氏菌接种在0.2g/L玉米粉培养基中,培养7d后,加入试验线虫,在虫体刚被捕捉时即开始记为0h,此后分别于第1、2、3、4、6、8、12、16、20、24、36和48小时取样观察。结果显示,该菌培养后可自发形成捕食结构;加虫30min后即有虫体被捕捉;捕捉后第4小时,菌丝侵入秀丽隐杆线虫导致死亡,而捻转血矛线虫L3被菌丝侵入致死亡则需要20~24h;捕捉后第24小时,整个秀丽隐杆线虫被菌丝侵占并完全消化;而捻转血矛线虫L3则需要36h被菌丝完全侵占,48h被完全消化。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菌丝、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捕食性结构的发育过程和特点及其在 0 .4g/L玉米粉琼脂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捕食线虫性真菌菌丝在 0 .4 g/L玉米粉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呈树枝形放射状生长 ,有的菌株还可以在 0 .4g/L 玉米粉液体培养基中呈絮状生长 ;分生孢子位于垂直的分生孢子梗顶端或近顶端部 ,多数出现在菌丝的生长后期 ;厚垣孢子在菌丝上呈插入性生长 ,在老的培养基中容易发现 ,且与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种类有关 ;捕食性结构在受到活线虫幼虫的刺激之后才会产生 ,而线虫虫卵与成虫并不能导致捕食性结构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剖检59只褐家鼠、12只黑家鼠,从其肠道中检获2种线虫,经鉴定为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sis)和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uris tetrateres).前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89.83%(53/57),感染强度为1-14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58.33%(7/12),感染强度为1-10条;后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35.59%(21/59),感染强度为1-8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41.67%(5/12),感染强度为1-5条.  相似文献   

20.
用人工感染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ontortus)单一种试验羊粪便培养收集感染性幼虫。经0.06%和0.08%次氯酸钠(NaOCl)脱鞘,脱鞘率可达90%以上,慢速致冷后幼虫的存活率为64.5%。加入冷冻保护剂不能提高冷冻感染性幼虫的存活率。用正常的感染性幼虫感染试验羊后第17d即可查到虫卵,剖杀后成虫的回收率为2.6%,而相同数量的冷冻保藏的感染性幼虫感染后第21d才查到虫卵,成虫回收率为0.8%。表明冷冻保藏后的感染性幼虫发育受阻,成熟期推迟,但仍可感染易感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